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与他会谈的珍贵照片,为何会裁掉一人?

一九七二年二月,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会见了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尼克松。初次见面,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主动上前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
当时有记者抓拍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形成了两张珍贵的照片。在其中一张照片里,右侧的毛主席双唇紧抿着,左手握住尼克松的前臂,右手紧紧地握住了尼克松伸过来的手掌。
图片
后来,这张照片经常被各类的文章引用。不过,很多人都以为当时摄影师镜头里就只有毛主席和尼克松二人。
其实回看当年的录像,我们会发现当时在毛主席和尼克松的中间,还有一个翻译唐闻生,而尼克松的身后也有一名外国人。
为了记录下中美领导人自二战以后第一次握手,照片后期处理掉了翻译与那位外国人,似乎也说得通。
但是后来人们又发现,在记录这次会面的一张“全景照”里,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张照片里面,从左到右似依坐着周总理、唐闻生、毛主席、尼克松和基辛格。
乍一看,这张照片里人物的分布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画面的中心是毛主席,在毛主席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人,从构图上讲是平衡的,但是再仔细一琢磨,你就会发现当中有“问题”了。
图片
当时中美准备建交,前提是两国的地位“平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这样重大的外交场合上,是不可能像这样来安排毛主席和尼克松座位的。
更何况尼克松访华的过程,还做了卫星直播。所以你仔细看照片时,就会发现在这张照片的最右侧,有一个地方被裁掉了。
原来,最右边也有一个美方的工作人员。这个人和那张“世界握手”的照片上最右边被裁掉的人,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基辛格的书记员温斯顿·洛德。
洛德一九五九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外交学院,一九六一年开始进入美国政界工作。他曾经三次随美国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后来还成了美国驻华第三任大使。
从表面上看起来,当时这个洛德除了人比较年轻,在美国政府里的职务比较低以外,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既然全景照可以把毛主席的翻译唐闻生拍进去,那么把洛德这位基辛格的助手也拍进去,似乎完全没有问题。
图片
可是为什么那两张珍贵的照片,都把洛德的影像裁掉了呢?其实这件事情还得从洛德当时的顶头上司,美国国务卿威廉·皮尔斯·罗杰斯说起。
过去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听说基辛格博士是“前美国国务卿”,于是想当然地认为一九七二年基辛格跟随尼克松访华时的身份,也是美国国务卿。
但是,事实上当时基辛格的身份是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到他当国务卿,那都是一九七三年九月以后的事情了。
那么,“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美国国务卿”,到底哪个的官更大呢?答案是前者,至少在一九七二年尼克松在任时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离”的国家。从理论上来讲,美国的总统并不是唯一的掌权者,因为他行使权力时还要受到司法部门和国会的约束。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美国国家的外交决策工作,是总统班底和代表美国国会的“国务卿”来共同负责的。
图片
可是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兴起,外交决策权就被分给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了。据说当年基辛格经常不理国会,单独去与外国使团会谈。
国务卿罗杰斯有时候想找尼克松聊一聊,也会被基辛格阻止,其理由是罗杰斯这么干是想把总统外交事务的主导权,弄到国会管辖之下。
总之,自从有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之后,国务卿在外交问题上,就只有执行总统命令的义务,没有出谋划策的权利了。而尼克松之所以这么干,是有他的原因的。
一九六一年,美国跑去打越南,后者因为得到了苏联的全力相帮,让美军深陷战争泥潭十几年,搞得元气大伤。
五十年代末,中苏因为珍宝岛事件交恶,以尼克松为代表的部分美国政客,马上就想到了可以联手中国,制衡苏联。
可是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美国政客都这么想。比如国务卿罗杰斯,他就是一个铁杆的反共分子。
图片
尼克松想要执行自己的计划,就必须先把这些意见和自己不一样的家伙的权力全部架空。就这样,基辛格以总统顾问的身份斗倒了罗杰斯,拿到了在外交事务方面的主导权。
不过后来尼克松来中国访问,罗杰斯也代表美国国会加入到了这个访华团。罗杰斯来到中国以后,尼克松经常借故不让他去参加和中方的重要会谈。
下面我们再说说洛德这个人,当初他从耶鲁毕业后就进美国国会,在里面一干就是六年,所以他事实上是罗杰斯的老部下,但是他在一九六七年又跳槽到了基辛格的部门。
所以这时问题就来了,中美元首会晤这么重要的场合,罗杰斯身为国务卿都不让参加,却让洛德这个小小的“书记员”去参加,还留下了历史性的合影。
如果这让两张照片传回美国去,让罗杰斯情何以堪呢?大概是为了罗杰斯的面子作想,好心的摄影师就做了一点技术处理,把洛德的影像给裁掉了。
但是这样干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当年毛主席和尼克松一行人见面的过程,全部都被摄像机录下来了。罗杰斯这个国务卿当时在美国政府里的地位,真是尴尬。
图片
这次访华活动结束以后,到了第二年的九月,罗杰斯就离开了美国国会,回到他的家乡,继续干起了老本行,当了一名律师。
至于洛德,他后来回到美国国会又工作了十三年,最后在一九八五年当上了美国驻中国的大使。
据说罗杰斯上台是尼克松故意安排的,因为尼克松就是觉得他没什么能力,正好名正言顺地把他架空。
罗杰斯一九六九年一月至一九七三年九月担任美国国务卿,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无权的国务卿”。
等到罗杰斯卸任后,基辛格就当了美国第56任国务卿,同时还兼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从此以后,尼克松的班底就完完全全把外交决策和执行一把抓了。
参考资料:
《基辛格罗杰斯矛盾冲突评析》,作者:陈勇、胡步芬,《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9月;
《破冰之旅——回望<中美联合公报>签署50周年(上集)》,《北京卫视档案》,2022.02.28;
《破冰之旅——回望<中美联合公报>签署50周年(下集)》,《北京卫视档案》,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