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4小时是“胃癌时间”,五类人尤其危险!医生:有1个方法,“阻止”胃癌找上门

提到胃病,我们总是很容易联想到胃痛、瓶瓶罐罐的胃药和一张张胃镜检查单……
这是一种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得的病,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发展成胃癌。
为了帮助更多朋友了解胃病、呵护胃肠道健康,我们请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
图片
1
这两种胃病
不用治疗也能好
不用治的胃病
在众多胃部不适和胃部疾病当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糜烂性的胃炎这两种情况十分常见,通常是由饮食习惯和不良情绪导致的胃黏膜轻度损伤。
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治疗,只需改善生活习惯就可以恢复。
图片
学护胃口诀,这样做远离胃病
胃部健康划重点,都来跟我学一学
不抽烟少喝酒,细嚼慢咽饭后走
不吃烫少吃咸,保护黏膜不发炎
饭入口勤洗手,细菌统统都赶走
用公筷要分餐,胃部健康保平安
其中“不吃烫少吃咸”这句需要划重点,胃部对温度十分敏感,如果吃很烫或者很凉的食物,对胃黏膜损伤较大。
此外,细嚼慢咽也值得我们注意,当代年轻人习惯加快吃饭速度,但这种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可能会造成对胃黏膜的划伤,“嘴犯懒,胃受罪”。
专家建议,每吃一口食物,最好咀嚼30下以减轻对胃的负担。
图片
2
报告单上这些关键词
提示我们和胃癌的距离
检查单上哪些字眼离胃癌更近?
虽然有些胃病可以不需要治疗,但有些胃病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可能离胃癌很近。
当报告中出现这些字眼,是在提示我们离癌症近了一步:
萎缩性胃炎
轻度的萎缩性胃炎较为常见,可以不用特别紧张。
图片
但如果发展到重度情况,就有可能进一步肠化、不典型增生,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有0.5%-2%的癌变几率。
我们可以通过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去除一些诱因,来延缓萎缩过程。
肠上皮化生
在医学上肠上皮化生可以被称之为癌前期,总的肠上皮化生的癌变几率在3%-5%左右。
图片
如果只是伴有轻度的肠化,癌变的几率较低。
如果是萎缩性胃炎加肠上皮化生的情况,离癌症的距离就又近了一步。
如果肠化已经到重度,癌变几率甚至可以达到60%-80%,甚至有时需要早期内镜局部切除手术的干预,因为下一步就有可能发展成早癌。
腺瘤性息肉
息肉分为很多种,如果是炎性息肉,和癌变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图片
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它的癌变几率最高达到20%左右,尤其在一公分以上,它的癌变几率会大为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一旦确诊了腺瘤性息肉,最好及时通过胃镜微创手术将它切除干净。
胃镜复查频率需注意
正常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一般3-5年复查一次;
轻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2-3年复查一次;
较为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再加上轻中度的肠上皮化生,这时候需要每年进行复查;
如果是重度肠化的情况,建议半年复查一次,甚至有时会需要外科的干预。
图片
3
晚饭时间
竟可能与癌症相关
吃完饭就躺下,小心胃酸“坏事”
你反过胃酸吗?反胃酸时,是不是感觉食管火烧火燎十分难受?
胃酸是胃部一种帮助消化的物质,它的pH值在0.9-1.5左右,是一种强酸。
正常情况下,胃部的黏膜和胃里的黏液,会对胃起到十分强大的保护作用。
图片
但如果饮食习惯不好,或者让胃酸逆流到贲门,通过贲门向上反流,就会造成贲门和食管黏膜的损伤
模拟演示
我们使用道具模拟胃部情况,正常情况下,胃部的胃液不多,即便躺下也不会跑到其他地方去。
而当大量进食后胃部分泌胃酸增多,此时再马上躺下,食物加上胃液就会逆流到贲门,涌入食管,对贲门和食管黏膜造成糜烂和炎症。
当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就会造成慢性的炎症,不典型增生、一些异性增生等等,可能导致贲门癌甚至食管癌
图片
饱餐后,胃多久才排空?
真实实验
我们邀请一位志愿者进食,而后每隔几小时,通过影像学观察胃部情况。
结果显示,饭后约一个半小时左右,志愿者胃部体积为500ml,三小时左右为76ml,胃部完全排空的时间大约在4小时左右。
图片
因此,最好在睡眠前4小时左右完成进食,以保证入睡时胃部相对空虚,防止胃酸反流,造成贲门和食管的损伤,减少炎症和癌症发生。
4
年龄≥40做好这个检查
将胃癌扼杀在摇篮里
胃镜检查,将胃癌扼杀在摇篮
现如今的胃镜技术十分发达,例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萤光内镜、内镜超声等,都可以非常精准地发现一些早期的甚至癌前的一些病变。
图片
俗话说“早期未癌九生一死,晚期未癌九死一生”,通过胃镜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胃镜既是一种诊断方法,也是手术实施的方法,通过胃镜我们最小能发现大米粒大小的癌病灶,医学上称为“一点癌”,可使用胃镜的活检钳子钳除。
这几类人群,建议做好胃镜筛查
胃癌筛查目标人群
年龄≥40岁
1、来自胃癌高发地区
2、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及手术后残胃
4、为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吸烟、重度饮酒等
5
胃疼人人有,哪种需警惕?
普通胃痛并不会明确一个点疼痛,而是上腹部的一个区域痛,并且疼痛较为规律,用药后可以缓解。
但当胃疼的症状转变为以下情况时,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疼痛情况变严重
胃癌疼痛的表现最初可能是不规律的隐隐作痛,有时拿药物可以缓解。
但随着病程加重,会出现疼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加长、间隔时间缩短的症状,以至于最后出现持续性疼痛。
图片
疼痛部位放散
胃癌的疼痛并不一定局限在胃部,有时会出现放散到腰背部的情况。
当这种疼痛越来越严重,难以随着时间缓解,甚至需要服用止痛药,可能预示着肿瘤的发生。
图片
6
益生菌护肠胃
酸奶应该怎么选?
护胃好菌,这样吃才有效
人体从出生时就存在许多有益菌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或者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导致好菌越来越少,一些有害细菌逐渐占据肠道有利位置。
图片
胃肠功能不好或者慢性胃肠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补充一些双歧杆菌、乳酸菌,对胃肠功能的恢复会有所帮助。
胃酸缺乏的情况下,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杂菌生长,会影响消化功能,或导致其他一系列症状,这时补充一些有益的益生菌,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肠功能,让排便情况有所好转。
想选好酸奶,注意这一点
吃酸奶是十分常见的补充益生菌的方式,而酸奶之间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保存的温度。
通过现场实验检测,可以观察到,冷藏保存的益生菌活性更强,而常温保存的酸奶益生菌活性较差。
图片
因此,建议低温储存酸奶,以保障其中益生菌的活性。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益生菌制品,也应首选需要低温保存的,益生菌活性会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标明需要低温冷藏保存的酸奶等制品应全程低温保存,否则会影响活性和补充效果。
此外,市面上还流行一种粉末状益生菌补充剂,对这种干粉的冲泡,建议使用常温水,稀释一下后口服效果更佳。
最好不要使用开水,以免温度过高将益生菌杀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