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的古梨园:甘肃什川镇的绿色遗产

黄河,这条母亲河,以其不息的流动将兰州划分为南北两岸。在兰州东北约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被称为“世外梨园”的古镇——什川镇。黄河在这里转了个弯,仿佛将什川镇拥入怀中。正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中国最大的古梨园,面积超过12000亩,拥有9423株百年以上的古梨树,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超过2000棵,最老的梨树接近500岁,被誉为“中国一绝”。
什川古梨园不仅是一个农业奇迹,更是一个生态和文化的宝库。这片古梨园被国际植物学界誉为“世界植物界的奇迹”,是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也是珍贵的“梨园博物馆”。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是将其认定为“世界第一古梨园”。
什川镇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土地不足1亩。自1982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3000多户家庭依靠这片梨园为生。魏至玉,一位年过七旬的果农,自豪地分享了他41年来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家中11棵梨树的故事,这些树每年能结出1000多斤的果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什川镇利用古梨园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一个集自然美景、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区,吸引了超过500万游客。古梨树的价值也从单一的经济价值转变为包含历史、文化、科学、生态和景观的多重价值。
然而,保护这些古梨树并非易事。去年,什川古梨树群被列入全国“双百”古树名单,保护工作再次成为焦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梨树,皋兰县成立了古梨园保护中心,并与果农签订了保护协议。《兰州市什川古梨树保护条例》的实施,有效遏制了破坏古梨树的行为。古梨园保护中心还利用现代技术对古梨树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挂牌,建立了网格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护模式。
尽管如此,古梨树的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挑战。古梨园保护中心主任牟花丽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工作,以确保这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能够继续造福后代。
随着时间的流逝,什川古梨园的故事仍在继续。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承载着世代果农的辛勤与汗水,更承载着对自然与文化的无限敬意。什川古梨园,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珍视。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马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