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冲刺“千园之城”,“螺蛳壳里做道场”和夜公园问题有办法解决

图片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上海正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等方式新增一大批公园,2023年,全市已有各类公园832座;到2025年底,全市公园将超过1000座。
园林绿化行业如何助力上海打造“千园之城”?又如何为落实“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6月13日开幕的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园林景观产业贸易博览会上,200余家企业围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智慧化转型等主题,推出一系列产品或服务。
今年2月,提升改造后的日晖绿地正式开放。它要在保留原有香樟、榉树、无患子、悬铃木、银杏等237株乔木的基础上,为周边居民休憩、健身提供多功能空间,最终,一个名为“零碳环”的穿林而过的构筑物从诸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兼顾低碳和惠民的巧思背后,一家注册在南京的网络科技公司起到关键作用。展会现场,南京维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钱江悦打开公司自主研发的D5渲染器,向记者演示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全过程。
以日晖绿地为例,设计师将“零碳环”及周边区域的设计图纸输入渲染器,选择需要的植物种类、配比,系统便自动在空地上种树长草开花。局部小群落的调整,一两分钟就能完成。
上海公园绿地正集中进入提升改造期,秉持绿色低碳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保留自然基底。
“这对许多年轻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熟悉上海的乡土植物和园林绿化常用植物,也要懂得‘螺蛳壳里做道场’,即如何调整、搭配这些需要保留的植物,让公园绿地焕发新的生机。”钱江悦介绍,国产渲染器相比国外主流工具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乡土物种数据库,目前D5渲染器内真实建模的悬铃木、香樟、银杏、栾树、鸡爪槭等上海乡土植物有数千种。此外,还有不少园林装饰品,比如古典园林里必不可少的太湖石,各种造型和风格的模型有30多组。
图片
南京维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台。 海沙尔摄
图片
在虚拟公园内,“走”到固定点位,可以掏出手机尝试身临其境。 陈玺撼摄
借助智慧工具,公园绿地的乡土属性得以发扬光大,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截至2023年底,上海逾六成城市公园已24小时开放。今年,上海将再推动黄浦、浦东等9个区的30座公园成为“24小时公园”。
要升级为“24小时公园”,必须过安全关——增加夜间安保人员和技防设施的投入,新的“痛点”随之而来,怎样确保安保人员的巡更质量和技防设施的有效运行?
江苏久智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智慧公园管理平台,借助物联网技术,将园内人员和重要设备设施实时纳入管理。久智环境科技业务副总裁秦国梁指着大屏幕上的“签”字:“安保人员佩戴有定位功能的巡更手环,谁在什么时间抵达指定的巡更打卡点并完成了哪些任务,一目了然。”
今年4月18日起24小时开放主园区的世纪公园也加大了在智慧管理体系上的投入。其新增的一套双机位无人机巡逻系统大幅增加了夜间巡逻效率,45分钟左右就能在上空对公园进行一次地毯式搜查,机身加装的红外设备可以“穿透”园内密林,感应到藏匿其中生物的热量,相关图像实时传输到智慧公园管理平台。一旦发现问题,安保人员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干预。
久智环境科技还展示了一套植物自动管养系统,由一个土壤传感器、一个喷灌控制器和一个手机小程序组成。
“上海公园绿地的花草损耗率较高,频繁更换成本很高,智慧管理手段可以降低养护成本、提高花草成活率。”秦国梁表示,这款产品既能服务高架和街道上的花架花箱花坛花境,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窗阳台,在盛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当下,前景广阔。
图片
江苏久智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展示智慧公园管理平台。 陈玺撼摄
图片
植物自动管养系统,由一个土壤传感器、一个喷灌控制器和一个手机小程序组成。 陈玺撼摄
寸土寸金的上海,园林废弃物的收运处置正多处受制,尤其受到中转处置场地难觅和粉尘、噪声扰民等问题的困扰。
长沙中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园林垃圾粉碎车,公园绿地和道路养护绿化产生的枝条枝干投入车右侧的投料口,粉碎为直径2厘米以下的碎屑,暂存在容量6立方米至14立方米不等的车厢内,直接运至资源化综合处理中心,用于焚烧发电或加工成有机介质、园林覆盖物。
客户经理陈习文表示,这类园林垃圾粉碎车已在上海浦东、长宁、嘉定等区投运,与传统的园林垃圾收运处置环节相比,在车内直接粉碎可以节省现场捆扎、运至中转堆场等环节,综合成本减少近一半。更重要的是,相比目前用量最大的可移动粉碎机,在车内粉碎可以避免粉尘、噪声扰民,在公园绿地、住宅区等环境敏感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瓶颈同时存在。从2019年开始试点的上海环卫装备新能源化进程已进入冲刺期,根据《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新能源环卫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上海新增或更新的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车辆基本采用纯电动或燃料电池车。
“目前园林垃圾粉碎车依赖柴油作为能源,用电的话,粉碎的力道不够。”陈习文坦言,虽然很多单位对园林垃圾粉碎车相当感兴趣,但由于园林垃圾的收运处置有明显的季节性,并非日常刚需,所以更倾向“以租代买”,在没有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的情况下,园林垃圾粉碎车要在短期内取得显著销量,有一定难度。
图片
园林垃圾粉碎车。 陈玺撼摄
图片
园林垃圾粉碎车。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