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精准修复手肘,3D打印假体置换术“弯曲度达90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3日讯  男子左肘关节粉碎性骨折,手术后手肘一直疼痛肿胀屈伸困难,再次检查发现骨折部位钢板断裂、不愈合已无法进行常规翻修手术。武汉市第四医院手、显微及修复重建外科中心专家改变手术方式,通过3D打印,量身定制了肱骨远端部分假体,成功完成肘关节单髁假体置换手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保住手臂上肢功能、重建肘关节。
据悉,这是目前国内首例肘关节单髁(外髁)3D打印假体置换手术。
图片
3D打印假体(图中黄色部分)三维影像。
53岁的老李两个月前在家做事,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导致左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到附近医院进行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通过钢板将骨折部位修复。可手术后一个多月,老李手肘不仅疼痛、肿胀、无力,更是无法屈伸,为此他专门找到武汉市第四医院手、显微及修复重建外科中心主任医师任东的专家门诊。
经过查体和一系列影像检查,发现患者内固定钢板断裂,并出现了骨不连和骨质缺损,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对于这种类型的损伤,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是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术后上肢力量受限,关节负重只有10-15公斤,且对原有骨量破坏较大,患者是中年男性,功能需求较高,无法接受全肘关节置换。另一种治疗方法是肘关节成形术,虽然能保证术后肘关节的力量,但关节稳定性、活动度较差。
肘关节是连接肩关节、上臂与前臂、腕关节的枢纽,如果肘关节活动下降50%,那么上肢的功能将会下降80%。采用哪种手术方式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肘关节功能以及灵活性和稳定性呢?
“虽然国内没有专门的肱骨外髁置换的标准假体,我们可以通过3D打印为患者量身定制假体”任东和邢丹谋教授、陈焱、张明等团队医生与患者进行了病情分析和沟通,决定采用个性化3D打印,为患者量身定制肱骨远端部分假体。在尽可能保留肱骨远端骨量的同时,实现精准、个性化地置换骨折后钢板断裂,出现骨不连、骨质缺损较为严重的肱骨外髁。
术前团队医生对患者左肘关节三维CT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用3D打印还原肱骨远端患处,通过反复精确测算,设计出既能最大限度保留肱骨远端骨量和手部功能的截骨方式。之后参照对侧正常肘关节骨面结构,考虑了关节稳定性、假体固定和骨长入等相关问题,运用3D打印技术,定制了一套符合患者及临床需求的肘关节外髁置换假体。
图片
手术中。
5月30日上午,手术顺利开始。术中医生保护患者内侧关节结构和前后肌肉止点,放弃常规从背侧大切口、广显露的手术路径,采用原有切口适当延长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患者手部功能,之后在3D打印模版的引导下,精准进行截骨、修正、通髓腔、插进3D打印定制假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患者的屈伸和旋转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且关节稳定。
目前术后一周,患者左臂弯曲度可达90度以上,在经过康复治疗后,他的左臂有望完全伸直,左手功能也将逐步恢复。
图片
医生为患者检查。
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科邢丹谋教授表示,因为不同患者缺损的骨骼形态各异,很难有现成的假体进行匹配,所以根据病人骨缺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的3D打印。将极大地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也会让更多患者受益。(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荆彤 张明)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