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如何做美国的殖民地?

在中菲南海纠纷的过程中,美国一直是背后给菲律宾撑腰打气的那一个。
因为美菲之间有法律意义上的《共同防御条约》,菲律宾方面时不时就会拿它出来给自己打气。
环顾世界,跟美国签订有正式军事同盟条约的国家多为老牌发达国家,近些年来美国对类似的条约显得非常谨慎,连以色列都没有签。
那美国和菲律宾的这种特殊关系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便说来话长了。
图片
在十八十九世纪全球殖民地时代,帝国主义国家会很现实的对手中的各块殖民地进行“经济核算”,比如:A殖民地派了多少官员军队、镇压起义花销多少,B殖民地收入产出如何如何等等。
当时英国人手中的印度是大家最羡慕一块的殖民地,被称为“大英帝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因为那个年代的印度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没有民族国家意识,所以英国人凭借着出色的纵横捭阖能力,很轻松的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
再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义和团。
中学历史教课书上讲到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意义”时有这么一条: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这便是上面讲到的“经济账”。
对于反抗意识浓厚的殖民地,列强一般都会好好掂量一下,毕竟出来殖民更多是为了抢钱抢物,而不是来打仗镇压的。
图片
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土著菲律宾人
菲律宾近代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时间跨度长达三百年。
在西班牙政府的KPI考核中,菲律宾被视为“二等殖民地”,地位低下。
一方面是因为菲律宾人反抗意识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国土岛屿众多、山高林密,管辖起来非常困难。
十九世纪末,美国人在美洲和亚洲范围内对西班牙发起攻势,抢了西班牙不少地盘。
对于菲律宾这种地盘,西班牙本来兴趣也不大,于是在谈判桌上西班牙人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把菲律宾贱卖给了美国。
在经过一番血腥镇压后,美国深感殖民菲律宾的代价太高,就开始走扶植傀儡政权的道路。
此后这种“军事占领+扶植当地亲美政权”的模式成了美国人对外施加影响的通用模式,像南韩、南越、阿富汗、伊拉克等,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图片
地图最北方的吕宋岛是菲律宾最大的岛,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所在地
图片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相对于西班牙殖民者,美国人比较注重文化同化。
统治了菲律宾三百年的西班牙都没有普及好西班牙语,但美国人仅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在菲律宾推广了英语。
今天英语和菲律宾语是菲律宾的两大官方语言,英语的普及程度甚至超过了其母语。
1900年至1930年的三十年间,是菲律宾自近现代以来最幸福的“春天”。
在美国人的扶植下,菲律宾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识字率等社会关键指标迅速攀升。
当时菲律宾的正式名称叫“美属菲律宾”,和今天美属波多黎各的地位差不多,是没有选举权的美国属地,相当于二等美国人。
图片
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的地图上是包含菲律宾的。
平心而论,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由西班牙的“二等殖民地”变成了“二等美国人”,这跨越是非常大的。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菲律宾人不仅不再敌视美国,反而对美国充满了感激和依赖,他们喜欢上了做美国二等公民的感觉。
按照当时美国对属地的法律定位,属地进口货物在美国通关的税率是很低的,于是大量菲律宾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进入美国市场,颇有一种殖民地对宗主国“倾销”的感觉。
那美国货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倾销菲律宾呢?
当然可以,站在菲律宾的角度,反正我也是你的人了,才懒得反抗,就让你为所欲为吧。
图片
图片
如何利用好一块殖民地和一方人口,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美国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虽然国内经济搞得很不错,但对于这种“涉外殖民事务”显然还是经验不足。
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后,美国大批工人失业,国内排菲情绪高涨,他们开始呼吁政府甩掉菲律宾这个包袱,认为是美国养着一帮菲律宾穷人。
当时不止是经济贸易层面,在政治层面很多关于菲律宾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比如:菲律宾人有没有国民待遇?菲律宾人有没有选举权?菲律宾护照能不能进入美国?菲律宾货物能不能免税进入美国海关?
……
菲律宾可是有几千万人口的大国,而三十年代的美国也不过才一亿多点,这平权运动要是一搞起来,就问你怕不怕……
于是在1932年罗斯福总统任上,美国通过了“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
但戏剧性一幕出现了,菲律宾当局竟然拒绝接受,理由是法案对菲不利。
图片
What?Are you kidding?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殖民地不要就直接撤呗,有啥不好办的?
这就跟曾经的南越撤军和阿富汗撤军一样,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得顾及自己“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眼看菲律宾不干,于是美国人在1932年法案的基础上又通过了一版“柔性”一点的法案,给予菲律宾十年的独立缓冲期。
在这十年里,美国将逐步提高菲律宾出口到美国产品的关税,作为一个缓冲。
不过十年“分手冷静期”尚未届满,菲律宾便在二战中被日军占领,又换了一个宗主国。
直到二战结束的1946年,美国人才依据1934年的法案迫不及待地宣布菲律宾独立。
没错,是美国人替菲律宾宣布独立的。
时间是7月4日,这一天也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的那天。
美国人日子挑得很滑稽,颇有一些终于解放了的感觉。
图片
日据时期穿和服的菲律宾少女
菲律宾独立后完全采用了美国的政治体制,甭管能理解的还是理解不了的,全都照抄了美国。
美国人也很大方,除了在吕宋岛毗邻南海的苏比克湾留了一个军事基地外(每年给菲律宾高额租金),什么瓶瓶罐罐也没要。
苏比克湾军事基地给美国人起了不少作用,打越战的时候,这里曾是美军一个重要的据点。
八十年代时,苏比克湾军事基地也是美国人和苏联在南海角逐的前线。
当时苏军太平洋舰队第八分舰队进驻越南金兰湾,常驻军舰有30余艘,另有空军飞机若干架。
一时间,南海东岸苏比克湾的美军与西岸金兰湾的苏军针锋相对,好不热闹。
图片
苏比克湾军事基地。1948年,美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将其主要行动基地从中国青岛迁至菲律宾苏比克湾。在此之前,美军曾在青岛驻有各类舰艇数十艘,官兵近万人(1946年与国民政府签有秘约)。
1991年6月16日,靠近苏比克湾的皮纳图博火山猛烈喷发,两周内伤亡近800人,20多万人逃离家园。
美国人向来惜命,眼看这地方十分危险,再加上苏联日薄西山,于是便决定撤离苏比克湾。
回顾历史,南海其实一直都是热点地区,只不过从前的玩家不是中国罢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