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IP全球遇冷,复仇女神这次失灵了?

2015年,由知名导演乔治·米勒操刀的动作片《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上映,将“废土朋克”这一美学风格推向了高峰。影片全球票房3.79亿美元,狂揽奥斯卡各项大奖,至今仍位于豆瓣和IMDb电影榜单250名内。
9年后,续作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以下简称《狂暴女神》)却全球遇冷。影片成本高达1.6亿美金,但在北美、中国等主要票仓市场均表现不佳,回本困难。
图片
豆瓣7.5分,IMDb7.9分,烂番茄新鲜度90%,MTC专家评分79,这样的成绩虽说不差,但和表现堪称惊艳的前作相比,《狂暴女神》的质量并不能满足观众的高期待。
01
在正式介绍《狂暴女神》之前,需要简单引入《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的背景。
这个IP可以说是导演乔治·米勒的亲生孩子:1979年的《疯狂的麦克斯》是他的首部长片处女作,当年以40万澳元的成本拿下近一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此后,米勒分别于1981年、1985年和2015年创作出了后三部,第四部《狂暴之路》也将整个系列推向了高潮。
图片
《疯狂的麦克斯》将故事设定在一个未来末日环境中,人类文明已经崩溃,世界陷入混乱和无政府的状态。虽然具体的时间设定并不明确,但电影展示了一个因资源匮乏、战争和生态灾难而变得荒芜的世界。
主角麦克斯·洛克坦斯是一名前警察,他在妻子和孩子被杀后,变成了一个孤独的流浪者和幸存者。他在荒原中寻求自我救赎,同时也帮助他人对抗暴徒和独裁者。他是一个复杂的角色,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反英雄的特质。
图片
电影《狂暴之路》在故事上并无新奇之处,不过是末路英雄麦克斯带领同伴一路火花带闪电转守为攻,最终杀死反派的故事。
反派不死乔控制着废土世界的主要资源,他抓住麦克斯,使其成为血包,供他的手下吸血。
图片
后来,不死乔的得力干将弗瑞奥萨带着为不死乔绵延子嗣的种母们叛变逃跑,与麦克斯联手最终击杀反派,赢得胜利。
《狂暴女神》的主角,正是年轻时的弗瑞奥萨,不过扮演者从之前的查理兹·塞隆变成了安雅·泰勒-乔伊
图片
所以说,这部电影其实是《狂暴之路》的前传,它将侧重点放在弗瑞奥萨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去讲述她成长为一个复仇女战士的过程。
那么向谁复仇呢?是不死乔吗?不是,而是飞车党首领狄门特斯。狄门特斯由“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
图片
18年前,出生于“丰饶之地”的弗瑞奥萨正在和小伙伴一起摘桃子,却意外被狄门特斯的手下发现并掳走。
此后,她接连遭受了母亲惨死、被软禁、被卖给不死乔当种母、断手、爱人被折磨至死等痛苦经历。
图片
而这些皆由反派狄门特斯一手造成。所以,杀死狄门特斯、踏上归家之路,就成了《狂暴女神》中最主要的情节,这也是弗瑞奥萨的英雄成长之路。
02
《狂暴之路》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呈现电影的“暴力美学”的同时,顺便讲一个故事,以使得视听场面有一个基本的依托。这就是《狂暴之路》在拍摄时画稿多达上千张而剧本却极短的原因。
这是一部专为大银幕而生的绝美电影:
如同油画般壮丽狂野的漫天黄沙;
图片
狂野朋克的重装甲机车;
图片
如同《宾虚》般庄严残酷的战斗与杀戮。
图片
《狂暴之路》的画面粗粝而壮观,导演对于影像的调用似乎已经抵达了神级高度。末日场景中的一切人事物甚至是情感都被推向极致,最终以影像为依托向观众的视觉进发,形成了特有的现象级废土视听美学
而在《狂暴女神》中,乔治·米勒像是治好了自己的偏执与疯狂,最终回归了正常:将重心放在讲故事上,视听画面为故事服务。
图片
这种变化从客观上来说无关好坏,只是电影的定位不同:其实,米勒当年打算拍成三部曲,《狂暴女神》的剧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写好,但由于一些原因流产了。作为史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和高潮段落,《狂暴之路》实际上没有“剧本”或是“故事”这样的东西存在,有的只是画面和技术,所以观众看得很爽。
而作为叙事铺垫的《狂暴女神》,就必须去补足世界观和人物的动机,从而舍弃一部分充满吸引力的画面铺陈。这样一来,三部曲就能组成史诗般的三幕剧,开端-发展-高潮。
在《狂暴女神》中,我们得知了弗瑞奥萨光头形象的来源:第一次是为了隐藏身份,需要伪装成男性;第二次是因为爱人和导师杰克死亡的打击。
图片
18年中,弗瑞奥萨始终在寻找机会逃出不死乔的城堡,归家路漫漫,车辆物资体力技巧等缺一不可。眼看着时机就要成熟,她却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杰克,一个为不死乔运送物资的负责人。
杰克知晓弗瑞奥萨的逃亡目的,依旧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为弗瑞奥萨成为复仇女战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与《狂暴之路》中弗瑞奥萨与麦克斯之间的伙伴关系形成对照和呼应。
图片
同时,《狂暴女神》也更多反映了弗瑞奥萨作为人的一面:在成为强悍冷静的复仇女神之前,她需要适应废土世界的生存法则,需要掌握各种技能,需要学会变通与妥协。
在“非人化“之前,她必须要先”人化“。而她的人性化,才能衬托出废土世界对于人性的打击和消磨。
03
打造三部曲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然而即便是三部曲都加起来,影迷们也能够在没看电影之前就猜到故事的走向。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本来就不是需要极力铺陈故事的IP。无论是《狂暴之路》还是《狂暴女神》,它们的剧本原就乏善可陈,英雄的成长之旅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看过听过无数遍。
图片
乔治·米勒的保守后退,对于故事的侧重,实际上是一种分不清大小王的行为,使得《疯狂的麦克斯》系列最重要的视听风格被削弱。
与《狂暴之路》相比,《狂暴女神》的爽感度的确降低了。
一方面,剧情介绍如此有头有尾,以至于需要用章节体来说明节奏;另一方面,片中的部分动作戏也丧失了那种“死亡美学”的痛快、亢奋与华丽,从而显得有些凝滞、沉重。甚至连配乐也低沉收敛了许多。
图片
这就使得,《狂暴女神》中的动作戏和追逐场面不能像《狂暴之路》那样可以从叙事中脱离出来,从而创造出独属于“电影”技术的时刻。
除此之外,主角表演的拉胯也是导致影片可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锤哥”饰演的狄门特斯还算基本上保留了废土世界“疯批”的性格特征,安雅版的弗瑞奥萨简直是槽点满满。
台词不多的人物更需要高深的演技,而安雅的情绪表达过于单调,基本都是瞪大双眼。即便作为前传,这个角色还不需要达到塞隆女王那样干倒一切的霸气,但也要在表演上更有张力一点。
图片
《狂暴女神》全球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利,无疑已经宣告了乔治·米勒试图平衡好故事与画面这一努力的失败:它既没能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也没有继续保持《狂暴之路》中令人惊艳的视听美学。
作为一部影迷向的电影,影片显然本末倒置,也难怪看过的人会将其评价为狗尾续貂之作。
枕云
责编 柴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