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 感谢您,献血者!广东全省有4万多人次享受直免血费政策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二十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卫健委获悉,目前,广东省已建立起了由33家血站或血液中心组成的完善的采供血机构服务体系。2023年广东献血人次、献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为感恩无偿献血者为挽救他人生命作出的贡献,广东全省已有4万多人次享受直免血费政策。
据统计,2023年广东全省血液采集总人次157.33万、献血量253.81万单位,献血人次、献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且较2022年稳中有进;千人口献血率1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总量更是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采供血机构之首。在做好临床用血供应保障的同时,广东省按年度例行开展全覆盖的采供血机构现场安全核查,同时积极组织采供血机构参加实验室室间质评和飞行检查,全面清查血液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全省采供血机构“零血液安全事故发生”。
图片
“由于学生、企业员工、医务人员是我们主要的献血人员,每次到学生放寒暑假,也就是七至八月份或者春节前后,再加上天气炎热或寒冷,街头献血人员也会减少,血液中心储备的血液也减少,医院用血就紧张。”广州血液中心梁华钦主任认为,只有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改变现状。
图片
为感谢无偿献血者,也为鼓励更多公众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当中,2020年广东省大力出台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免政策,利用信息化技术为符合条件的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用血医院直接减免用血费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解决广大无偿献血者长期以来“献血易、血费报销难”的困扰。截至2024年5月底,全省有4万多人次享受直免血费政策,报销血费金额超过1.06亿元。
感谢您,献血者
来自广州、深圳、韶关、河源、惠州等地的优秀献血者们接受记者采访,畅谈他们献血的初衷和经历,他们朴实无华却无比真诚的言语打动了现场每个人。二三十年的坚持,几十张艳红的献血证,见证了他们多年来持续不断奉献爱心的历程。这些献血证和获奖证书正诉说着无数患者因为他们的善心之举而挽救生命的故事。
吴言东
广州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队长
25年,献血301次,献血总量累计11万毫升
图片
“第一次献血是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1999年6月26日,那天我在北京路步行街逛街,看到一辆献血车。工作人员跟我说,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我想这么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于是,就献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血。”54岁的吴言东提起当年的事,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献血成了吴言东每年必做的事情,从最初的每年两次全血,到现在每年20次40个治疗量的成分血,他已经坚持了25年。吴言东认为,“献血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既能帮到别人,也能够让自己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它督促我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他每个月跑步200公里左右,也参加了10多场的马拉松。”
据了解,作为广州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队长,他带领服务队志愿者,经常到固定献血点和大中院校、社区等宣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今年的5月23日,更是完成了第300次献血,每年过生日,一般他都会以献血的形式来铭记。他表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会一直坚持献血到60岁。
2021年5月1日,吴言东拿到了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A)证,编号为001号,因为两个孩子从18岁起也开始献血,目前两个孩子也都领取了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A)证002号和003号,而且他爱人因为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很快也可以办理献血的优待证。一家四口都是献血积极分子。
吴言东不仅带动了全家献血,他也带领着无偿献血服务队志愿者队伍,为广州危重症患者送去爱心与希望。据悉,他先后荣获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广东好人、广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少凯
深圳市平湖第二实验学校教师
28年,献血120多次,献血总量累计超过5万毫升
图片
“以前经常听香港电台,谭咏麟等明星代言献血的公益广告,当时献血救人这一说法就在我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少凯对献血有了初步的印象。
他的第一次献血也很有意思,那是1996年3月15日。“在深圳东门,我看见有辆献血车,当时脑子一热就上车献血,献完血一开始也忐忑不安,不知道会有什么事,结果好几天啥事也没有,所以我认为献血对自己说,没有任何影响,于是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件事就一直坚持下来,目前已经献血120多次。”
一开始,在献血过程中,王少凯发现周围的人对献血的各种排斥,有的说是会影响健康,有的说献的血被拿去卖钱,针对这些对献血的误解,而他自己就好像是一个“孤勇者”。一想到这他就挺焦虑的,怎么办?他认为,献血这件事是值得做的事,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加入献血者的宣传行列中去。于是就积极投入到做义工、做宣传……慢慢地,周围的人就被他感化了。“哪怕与朋友同事一起吃顿饭,给我5分钟,我就给他们讲献血是怎么一回事,第二天他们就跑去献血了。就这样,我总共组织了二十几次同事朋友集体献血,总共有一千多人先后参加无偿献血。”
据了解,王少凯还组织过大规模的献血,一开始是澄海商会率先响应,2017年,深圳十几个潮汕商会组织了上千人去献血。 有一次他跟一位老书法家聊起献血的事,老书法家感动之余,又发出感叹:“这是好事,可惜我年纪大了,献不了!”王少凯就想着如何发挥书法家的作用,推动献血事业发展。从2011年开始,每年的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和春节前,王少凯都会邀请书法家到血液中心挥毫泼墨,把一张张精美的书法作品赠送给献血者们。10年来,这一奇思妙想的办法,感召了更多地人加入了献血者的行列。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经常向学生宣传献血的事,有时候,我在做义工的时候,我的学生也突然来帮忙。以前带过的学生,成年后也加入献血者行列!”在王少凯看来,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应有一定的担当。“对于献血这件事我们做得太少或者宣传太少,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以及献血的意义。我们要从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增强公众对献血的信任感,推动社会良性循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氛围,以促进献血事业的发展。”
李慧文
韶关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医生
40多年,献血430多次,献血累计16万多毫升
图片
64岁的李慧文,从事献血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35年。他回想起自己宣传发动公民献血工作时的艰难。“那是在1989年3月份,我在通化市献血办公室工作,我们组织第一批团体公民义务献血者来献血时,大家在采血室门口都不肯进去献血。我意识到如果没有人作示范,局面难以打开,于是率先坐上采血椅献了400毫升全血。大家看到我的精神状态很好,这才争先恐后开始献血了。”
这次示范性无偿献血的经历,使李慧文也认识到,自己作为献血组织者,要做好献血发动和组织工作,就得率先垂范“以身教者从”。从那以后,他开始定期无偿献血,从3个月捐献一次全血,到间隔两周捐献一次单采血小板。截至目前,他实际无偿献血430多次,实际献血量16万多毫升(其中,献全血60多次,2万多毫升;单采血小板360多次,14万多毫升)。
值得一提的是,李慧文在献血这件事上首先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固定献血者队伍。“1998年10月1日,我们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999年,韶关市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要,无偿献血工作已经正常运行以后,我就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固定献血者队伍,引导固定献血者发挥身份优势,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和服务,然后就倡导成立了韶关市无偿献血促进会,吸引多次献血者入会,也希望促进会能够迅速发展5000个会员,如果每个会员一年献两次,而每个会员再带动其他人献血,从而形成稳定的献血者队伍。为培养献血楷模,2005年6月,当我献血达100次时,我提出,一人献血百次,还要发挥身份优势培养十名、百名百次献血者,感召千人、万人无偿献血,并创造条件宣传百次献血者的故事,目前全国已经涌现出千余位百次献血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长期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感召了无数人参与无偿献血。”
“现在有人说我献血超龄了,按照身份证上的年龄我今年64.5岁,我就借出差的机会在深圳和海南献血,在那边65岁以下的人,一年内献血过血,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献。”
可以说,他把毕生都献给了无偿献血事业。这么多年来,他18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及其志愿服务最高奖,2020年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同于全国劳模),2021年被中央文明委等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黄禹彬
河源市源城区物资总公司职工
23年,献血224次,献血总量累计7.5万毫升
图片
“记得2000年8月18日,我从茶山公园经过,看到了河源市中心血站的流动献血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一次走上了献血车,献血200ml,看着鲜红的血液从血管里流入透明的袋子里,想到自己的血液可以使人获得新生,心里十分舒坦。”此后,黄禹彬每年定期到中心血站献血,从早期每次200毫升,到后来每次400毫升,再到后来定期捐献血小板,献血成为黄禹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要能够帮助到他人,就觉得值!”黄禹彬说。
2009年,黄禹彬生日当天,朋友在KTV为他庆祝,正当一帮朋友准备切蛋糕唱生日歌的时候,他的手机响起,血站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说有一位伤者大出血,急需血小板抢救,征求他愿不愿意捐献,他没有迟疑,和朋友们说了抱歉,便匆匆出门拦了辆的士赶到血站。
等他献完血小板后,已经是深夜了,再赶回KTV时,很多朋友离开了。他说:“虽然那次生日有遗憾,但一想到自己的热血即将挽救病床上一个垂危的生命时,心中那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经常有人会问他:“你献了那么多血,是不是上瘾了?”
“献血哪里会上瘾,那是奉献爱心。”黄禹彬说,“当你伸出胳膊的时候,你挽救的是一个人生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
据了解,他不仅自己献血,还加入了河源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服务。“我会经常身穿红马甲到街心花园、广晟广场、文化广场、高新区广场等采血点及大中专院校、社区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活动,招募献血者。”这还不够,他还带着儿子做义工。据统计,他在志愿服务工时超过3427小时,2023年在志愿服务工时超过400小时。
李国强
惠州市惠州宾馆厨师
25年,献血177次,献血总量累计6.5万毫升
图片
上个月刚退休,60岁的李国强献血就有25个年头。“1988年,我去香港旅游时,看到有街道有人自愿献血。直到1999年以后,惠州街头才有自愿献血车,我开始慢慢去献血。上个月,我光荣退休,截至目前,献血177次,献血总量累计达到6.5万毫升。”
每次李国强献血后,气色都不错,他的同事们也很惊讶,“献完血还能回来上班?”李国强笑称,“献血对自己身体好,因为新陈代谢好了,做厨师的经常会刀割伤、被鱼刺扎手,容易感染发炎,但是我就不会哦。这也可能跟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因为我要献血,必须保持饮食清淡,也不能熬夜。”
正是看到献血是利己利他的事情,李国强的同事60%也都献过血。在惠州许多厨师同事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有的甚至成为了“铁杆”的固定献血者,他们再带动朋友、家人参与无偿献血。由点及面,李国强的“厨师献血团队”成为了惠州市无偿献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据悉,他的女儿李艺琪也在18岁生日那天,参与了无偿献血,她说:“父亲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人人都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而温暖。”李国强在献血过程中,笑着对我们说。“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温暖与善意的光源。” 平凡的坚持最是本真,平凡的力量最是撼动人心。
文|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卫信
图片|受访者提供
海报|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