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齐文化|首霸春秋 齐国迎来高光时刻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伊茂林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涌现过众多杰出人物。若论知名度和影响力,齐桓公是数一数二的。春秋首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几个词说的都是他。可以这么说,齐桓公在位的40多年,是齐国800年历史的最高光时刻。他是怎么建立赫赫霸业、把齐国推向鼎盛的?从《齐文化大辞典》连续收录的北杏之盟、柯之盟、鄄之盟、幽之盟、召陵之盟、首止之盟、葵丘之盟等词条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条明晰的脉络。
图片
葵丘会盟(AI生图)
称霸中原
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励精图治,齐国国力大幅提升。不管是幌子也好形式也罢,齐桓公对外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利用尊重周天子这个道德制高点,征讨不听话的,平定作乱的,文武并用、恩威兼施,他在列国中的威望一步步树立起来。
齐桓公对外采取联合多数、孤立少数的政策。公元前683年,宋国伐鲁失败,国内大乱,宋闵公被杀。为了平定宋国内乱,齐桓公在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与宋、陈、蔡、邾四国会盟。此前,诸侯国之间也不是没有盟会,但都是由周天子主持。以诸侯身份主持盟会、担当盟主,齐桓公是第一个。北杏会盟揭开了齐桓公称霸的序幕。
鲁国没有参加北杏会盟。遂国(今山东肥城一带)是鲁国的附庸国,也不肯参加。齐国以不参加会盟为由灭掉了遂国,派兵戍守遂地,然后出兵伐鲁。鲁国即将兵败之际,请求献出遂邑求和,齐桓公答应了鲁国的请求,齐鲁会盟于柯地(今山东阳谷东)。
柯地会盟时,鲁将曹刿用匕首劫持齐桓公,逼迫他归还鲁国与齐国交战败北失去的土地。齐桓公在管仲劝说下,答应了曹刿的要求。柯地会盟,虽然齐国失去了一部分土地,但齐桓公没有背弃盟约,显示出了诚信,赢得了各诸侯国的信任。这是齐桓公在称霸过程中首次以诚信而名闻诸侯的会盟。
宋国见齐鲁两国和好,便背弃北杏之盟。公元前680年春,齐桓公联合陈、曹两国共同伐宋,并向周王室请求援助,周王室派单伯带兵参与伐宋,宋国向齐国屈服。请师于周,这是齐桓公第一次取得周王室的支持和认可。
公元前679年春,齐、宋、陈、卫、郑会于鄄(今山东鄄城),以齐国为首的五国同盟初步稳定,齐桓公称霸中原显露锋芒。公元前678年冬,齐与鲁、宋、陈、卫、郑、许、滑、滕八国会盟于宋国的幽地(今河南商丘),齐国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公元前667年冬,周惠王派王室卿士召伯廖赴齐,赐命齐桓公为侯伯,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的合法化。自此,齐桓公名正言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北御戎狄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间的权力角逐与边疆外患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齐桓公内定诸侯、外御戎狄,齐国霸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世,鲁国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战。齐桓公采纳了大夫仲孙湫的建议,没有乘人之危攻打鲁国,而是致力于帮助鲁国平定内乱。齐桓公还派上卿高傒与鲁国订盟,协助鲁国确立了鲁僖公的君位,修复鲁国都城的城防。齐国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鲁国的感激,还极大提高了齐桓公在诸侯国中的声望。
在基本安定中原诸侯国之后,齐桓公率领中原各国开始抵抗山戎、北狄等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济水相会,商量征讨山戎一事。鲁庄公表面答应,内心却害怕道路险远而按兵不动。齐桓公在无其他诸侯国协助的情况下,与管仲、隰朋等率军跨越千里北伐山戎。在追击山戎的行军中,齐军迷路,于是按管仲的建议放老马前行,老马带领大军走出了迷圈。这就是成语“老马识途”的由来。
图片
老马识途(AI生图)
齐国君臣上下同心战胜了山戎,燕国国君燕庄公非常感激,送别齐桓公时,一直送到齐国境内。按当时的礼仪,诸侯之间应遵守相送不出国境的规定。齐桓公对燕庄公说:“我不能让您违礼。”于是割让燕庄公所到之地给了燕国,并让燕庄公修复与周王室的关系,向周天子纳贡。齐桓公在伐戎救燕过程中,既没有因为鲁国临阵退却打压报复鲁国,又尊重了燕国和周王室,这些行动让齐桓公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齐伐山戎不久,另一个少数民族北狄侵扰邢、卫等诸侯国。公元前662年,狄人侵邢。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联合宋、曹等国救援邢国。但齐军尚未到达,狄人已攻下邢国。齐国与宋、曹等国联合驱逐了北狄的军队。齐国又率诸侯国军队为邢国在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筑城,并迁邢于夷仪。公元前660年,狄人又侵犯卫国,卫国军民溃败。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帮助卫国,又带领各诸侯国为卫国修筑楚丘城,将卫封于楚丘(今河南滑县)。
齐桓公安鲁、救邢、存卫,这一系列行动达到了收拢人心、稳定中原的目的。
南拒强楚
在北方局势稳定之后,齐桓公将战略重心转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是大国、强国,早有北进中原、争夺霸主之意。能否遏制楚国北进,是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一次考验。公元前659年,楚国因郑国亲近齐国而出兵伐郑。齐桓公迅速行动,联合宋、鲁、郑、曹、邾等国国君,商讨抗楚救郑之策。公元前655年,齐桓公更是召集了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组成联军讨伐楚国。
楚成王派使者与齐桓公和管仲交涉:“咱们相聚遥远,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来讨伐我们呢?”管仲说:“你们不向周天子进贡苞茅,致使周天子祭祀用品不全,我们因此来问责。”楚国承认了不纳贡之罪,并承诺按时纳贡。齐桓公和管仲认为震慑楚国的目的已经达到,就率兵退驻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东南),与楚国大夫屈完议和。召陵之盟是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首次与南方大国楚国的盟会,迫使楚国尊重周王室,按期纳贡,遏制了其北进中原的步伐。
在中原诸侯国局势基本稳定之际,周王室内部出现了动荡。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因偏爱少子带,有废黜太子郑的意图。为安定周王室,齐桓公邀请多国国君与周太子郑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会盟。周惠王去世后,太子郑因担心权臣叔带作乱而不敢发丧,向齐国求援。公元前652年春,齐桓公率多国国君在洮(今山东鄄城西南)结盟,共同支持太子郑即位,即周襄王。齐桓公以安定周王室为己任,辅助周襄王继承王位,这就是齐桓公“一匡天下”的由来。周襄王对齐桓公感激不尽,进一步确认了他的中原霸主地位。
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与多国诸侯会盟。这次会盟,周天子派使臣宰孔参加,并赐给齐桓公祭肉和爵位。齐桓公虽年老德高,仍依礼下拜接受赏赐。同年秋,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国君再次葵丘会盟,订立了和平友好盟约。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他在管仲辅佐下,一举铸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首霸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