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板材的日子不太好过,除了继续煎熬,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都说钢厂这两年有点恼火,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是不是这种情况,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本钢板材)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是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上市公司。
图片
本钢板材1997年成立,1998年初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集炼铁、炼钢、轧钢等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东北最大容积4747立方米高炉、世界最宽幅2300热连轧机组、世界最先进的冷轧生产线,钢铁整体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图片
2023年,本钢板材的营收较上年下跌了7.7%,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下跌了,较2021年的峰值水平,已经跌去了整整200亿元。其主要销售的都是板材,我们就看一下分地区的情况吧。
图片
分地区来看,只有出口和不太重要的西北地区有所增长,实际上就是出口增长还略为重要。其他地区市场都在下跌,特别是其主力的华东和东北市场的下跌比较严重。
图片
2023年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达到了17.4亿元,两年合计亏损近30亿元,要说形势不严峻,估计没人会信。
图片
分季度来看,2024年一季度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营收同比下跌的幅度虽然并不是太大,但亏损的额度却不低,结合着前两年一季度较好的表现,似乎说明其经营形势仍然还在下行的趋势之中。
图片
本钢板材2023年的毛利率已经跌成负数,这个形势就比较严重了,虽然前些年也有较低的时候,但考虑到其营收规模较大,还是可以轻松应对的。但毛利率都为负数的时候,营收规模大就会直接成为负担,越大越亏,说句不好听的,这个时候停工可能还要更划算些了。
图片
本钢板材显然是看到了形势的严峻性,连续两年都大大降低了期间费用。但是,哪怕2023年比2021年降了四成,在营收连续下跌的情况下,还把期间费用占营收比都降低了,但由于毛利率已经为负,主营业务亏损就无法避免。这就是典型的个体的努力无法避免大形势变化的影响,只有希望需求等恢复增长,否则就只有熬着。
图片
还好,在2020年时,本钢板材的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就提得比较足,最近两年这方面的损失不大。虽然2023年还搞了金额不小的“资产处置收益”,但是,主营业务那边亏得太多,这点收益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图片
分季度来看,最近九个季度中,毛利率为负的季度就有六个,2024年一季度并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但也谈不上变好,前面已经说过了,还得继续煎熬。
图片
虽然只有2020年出现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净流出的情况,但已经连续多年在失血(“净现金流”为净流出状态)。
图片
从2021年以来,本钢板材连续两年大缩表,显然是在为可能发生的严峻行业形势做准备工作,这样的提前准备,还是做得不错的。2022年以来,短期偿债能力已经相当严峻了,0.3倍的速动比率已经持续了两年多,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问题,但考虑到其并没好转的亏损形势,并不能就认为后续仍然没啥问题。
图片
存货占比超过一半,这也是其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差异较大的原因,对钢铁行业来说,似乎也不能说不合理,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流动资产的质量一般。还好,主要的款欠在供应链上,只有苦一苦供应商们了,再加上第二大流动负债是合同负债(主要是预收货款),短期有息负债只有10.7亿元,短期的刚性偿债压力实际上并不高。
其他应付款15.7亿元是什么呢?除了少量的押金和保证金之外,13.2亿元都是往来款,这是不是大股东最近两年多垫入的呢?我们没查到这方面的信息,但我们自己想一想也明白,无关的企业白给谁拿这么多钱来用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图片
虽然本钢板材前几年降杠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息负债的规模在百亿左右时,还是降不动了。提前降杠杆来降低财务成本,当然是对的,但是当毛利率为负的时候,财务费用省出来的那些空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时候,手里有更多现金可能更重要。
图片
亏损的情况下还想降财务杠杆,只能找供应链了,房企们是这样,钢企们也只能是这样。2023年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金额暴增了50多亿元;虽然还不及2020年末,但考虑到这是在营收萎缩的情况下的增长,实际上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本钢板材的情况当然是比较严峻的,他们其实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前面我们说过的停产更划算的说法是把营业成本完全算是“变动成本”,而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成本,起码生产人员的工资和设备折旧等并非是可以随收入下降的,也就是说,只要毛利率为负数情况,还没有严重到“边际贡献”都为负的时候,还等保持生产,坚持着。
一个行业低迷不会持续太久,总会在有些从业者退出后,逐步找回供需平衡,而恢复盈利。是谁退出呢?这就要看谁更能熬了,熬不下去,或者说不想熬的企业总会有的,一个不够就来两个或者更多,总会找到新的供求平衡的。
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希望春天早点来吧!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