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锁定用了4天3晚,真正捕鳄就花了2分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3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向军)6月10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长江新区阳逻水域,一群人为成功捕获疑似被人放掉的第二条暹罗鳄欢呼雀跃。
图片
退捕渔民熊建兵(左一)与捕鳄团队成员合影。   记者金文兵  摄
人群中,一身渔民装扮的熊建兵有些打眼,他面色黝黑、身材健壮。他悄悄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捕鱼50年,这是第一次遇见鳄鱼。”
6月6日下午,长江新区阳逻水域的芦苇丛中发现鳄鱼,次日下午,其中一条被顺利擒获。此时谁也没想到,第二条鳄鱼的抓捕,要耗时4天3晚。
为了找寻第二条鳄鱼,市农业农村局、武汉渔政部门会同长江新区、长江航运公安局武汉分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展开长时间、大范围踏勘和搜寻。
根据现场专家意见,在鳄鱼未受到大量惊扰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远距离移动。通过水下声呐对这一区域进行“电子侦查”,果然,显示屏上出现一个长条状亮点,疑似鳄鱼。
10日下午,前方传来消息:第二条鳄鱼找到了,就在第一次发现点下游约3公里处。
收到消息,从新洲区双柳街道来的十余位富有经验的退捕渔民迅速来到现场集结:第一步,先在鳄鱼出没区域的外围下网打围,并逐步拉网缩小围捕范围;第二步,由捕鱼经验丰富的熊建兵、张刚、张细刚三人,配合渔政执法人员向军、养鳄专家胡庆其,组成捕鳄突击组,划船靠近鳄鱼。
当晚9时许,突击组就位。朦胧夜色中,记者就在距离突击船只十米处的另一艘应急备份船上屏住呼吸。
58岁的熊建兵作为捕鳄突击组的桨手,轻巧地划动船桨,缓缓向鳄鱼潜藏处划去。
根据船头指挥人员的手势,他精准地掌控船桨,时而向前疾划两下,紧接着向后轻轻一扳,调整船身方向;时而,向左施加力量,随后右桨巧妙入水,为小船增添微妙的阻力,确保小船始终精准地按照船头人员的指挥手势而动。
在强光照射下,鳄鱼眼睛在夜间会发出黄绿色反光。因此,几位突击队员使用3只强光手电,以时断时续的方式,间断照射不同区域。一旦有反光,那就是鳄鱼睁大的眼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突然有人低唤一声:“看到了,有反光!”熊建兵立即将船稳稳驶近。
还没来得及眨眼,养鳄专家胡庆其便用大号抄网兜住鳄鱼,一下子将鳄鱼拎出水面。鳄鱼有些挣扎,胡庆其又迅速将它的身体用双腿卡住,在向军的配合下,用黑胶带将它的吻部快速缠绕三圈,随后又用捆扎带分别将上肢、下肢反扭到背部予以反绑。整个过程不过2分钟。
抓捕全程,熊建兵靠着不断小幅划动船桨,保证小船一直稳在原地。他的同伴胡振斌说:“他是我们中间最好的桨手,他的操控精度可以控制在一尺以内。”
现场参与捕鳄的共有近40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与鳄鱼打过交道。
为了制定科学的搜捕方案,在实施抓捕前,应急处置专班不断搜集研究其他地区捕鳄经验。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及时对武汉进行指导,并协调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提供2022年9月中旬开展围捕一条暹罗鳄的相关做法。
省农业农村厅也通过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联系到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局珠江水资源监测评价中心,协调该中心专业人员携带水下便携式声呐赶赴阳逻,协助搜捕。
据了解,市社科院将对这起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做法进行总结,编制“武汉捕鳄记”应急处置案例,为今后处置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借鉴。
【编辑:丁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