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丨左焕茸:传承陇绣技艺 绣出精美香包

图片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绣品好,香包才更好,庆阳香包根植陇绣沃土,用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为香包添彩。
  6月13日,由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庆阳市文旅局主办,中国甘肃网承办的“香约庆阳·包容天下”2024全国百家网络媒体庆阳行活动采访团在西峰区南佐村采访到中国民间工艺刺绣大师左焕茸女士,了解她在陇绣技艺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
图片
  “针转乾坤、线染中华、沉醉绣海、绘图人生。”走进左焕茸老师的传习室,映入眼帘的16个字是左焕茸对陇绣技艺的感悟。
  在这里,绣娘们一针一线在绣品上编织梦想,虽然慢,但是能出精品。
  “这幅《洛神赋》长卷已经被杭州的客商6万元订购了,这幅作品,我们的绣娘用陇绣技艺一针一线慢慢绣,全部绣完要8个月。”左焕茸老师说,传统的刺绣需要时间打磨,通过传习室,她把村庄周边的妇女请来统一培训,愿意上班的都留下来每天在这里搞刺绣。这些绣娘有老人、还有残疾人,大家在这里拥有了一份工作,生活也变得更好。
图片
  在左焕茸老师看来,陇绣是庆阳香包的基础,没有好的陇绣,香包也不会惊艳。而对陇绣最好的保护就是有人愿意来做,现在周边村庄的妇女有些来她这上班,有些将绣品带回家做,长期刺绣手才不会生疏。
图片
  这么多绣娘来上班,收入如何保障?左焕茸老师认为,必须用精品刺绣打开市场,好的陇绣必须由绣娘手工完成,时光在艺术里沉淀,才会受到市场欢迎。
  “我觉得刺绣越绣越有意思。”已经60多岁的左焕茸依然离不开刺绣,她每天在刺绣台上专心投入,有时候都忘记了时光。
图片
  正是这份执着与热爱,左焕茸保持着对陇绣技艺的敏感,带徒弟之外,她自己也醉心创作,用陇绣创作的《庆阳古今英杰》在一针一线间囊括了庆阳的杰出人物、名山大川,让家乡以陇绣的形式锦绣再现。
图片
  为了将自己多年所学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庆阳香包、刺绣爱好者参考。左焕茸老师出版了《庆阳香包刺绣技法》一书,用全彩版的形式将美轮美奂的陇绣香包作品,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解析,让大众走进陇绣世界。
  “热爱庆阳香包从热爱陇绣开始,陇绣的接力棒我会继续传下去,为庆阳香包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左焕茸老师如是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