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咖谈丨王涵:在成都的街头遇见你,遇见好评

编者按: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好评”正能量。6月14日,专家学者、参赛作者、青年代表齐聚星城,通过感同身受的视角、深刻独到的思考、温暖人心的话语,与大家共同领悟思想的力量,共同感受网络评论的魅力。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好评中国·大咖谈》系列报道,让缤纷梦想闪耀方寸屏幕、信仰光芒辉映网络空间。
图片
海报制作 周颖 郑玉焓
红网时刻新闻6月14日讯(记者王杨 摄影 李丹 徐士洁 龚子杰)“观点有趣、行文活泼、理性有力,是网络评论发挥影响力的法宝。”6月14日,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长沙举行,红星新闻评论部主任王涵分享了创新推动网络评论工作的经验。
川蜀之地是出了名的安逸宜居,其中又以成都最甚。成都的这份气质,也影响了在这里生活的人。有一群人,他们和成都一样,有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他们有的“板板正”,喜欢在人民公园鹤鸣茶社喝茶看报;有的是互联网十级冲浪选手,脱口而出便是网络热梗。他们会读梁启超的《过渡时代论》,也喜欢看社交平台的神回复。
他们与成都一同想象,展开未来。
去年,成都市委网信办启动了“好评成都”,面向大学生、普通网友、媒体从业者征集到参评作品500余篇。通过比赛,他们与“评论”产生了强关联,去看、去思考、去发现,在成都的街头留驻了思想的火花。而他们的“言”值,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气质注脚。
通过“好评”活动,许多网民发现了更多值得好评的城市注脚和民生音符。例如,2023年2月,统计数据显示,成都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
对于这个指标,成都的老百姓有什么感受?
王涵回忆,有一位“好评成都”的作者没有泛泛而言,而是花了三天时间“逛街”。她看见了很多有趣的变化,菜市场里开了家书店、社区“最美阳台”红花点点;她进行了很多新体验,乘坐游船夜游锦江,和闺蜜去龙泉山CityWalk;她还解锁了“窗含西岭千秋雪”成就,在朋友圈晒出了雪山照。
串珠成链,把这些可感可知的小细节收束起来,就成了描述2万亿的大蛋糕如何变成民生红利、幸福体感的佐证。引导读者把生活的小确幸,同GDP的温度关联起来。在娓娓道来中,成都的高质量发展跳出纸面上的数据,映射在成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文旅大复苏的2023年,很多城市在互联网走红,走红的理由也各有不同。在参赛稿件中,王涵所在的红星新闻评论部发现有一篇解析城市“网红密码”的文章,认为打造网红城市的秘诀,是政府“愿意上网”,在评论区找灵感,在热搜榜寻商机。由此,作者由点及面,探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转型。
寥寥数语,道理已跃然纸上。王涵很好奇是谁写得这么入木三分,发现作者是成都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后来的交流中,他告诉王涵,自己一直很喜欢创作,看到那么多城市走红出圈,联想到成都作为初代网红城市,能否从这一波“文旅热”中汲取到什么,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每一个时代,每一座城市,都有专属的“言”值。“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激发了很多网友,深入大街小巷,用具有现场感、烟火气视角和语言,去表达、去阐发。
“我们深知,无论渠道如何强势,内容始终为王;我们坚信,以鲜明的主流观点和立场,去参与社会力量的整合,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使命,是担当,也是荣光。”王涵说。
(参与记者 杨抒怀 王嫣 汪衡 王诗颖 陈奥男 朱丽萍 李赛凤 任晔 陈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