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抓拍福建舰海试画面:高速转弯全速冲刺

福建舰自5月1日起,已经经历了两次海试,期间均表现出不凡的性能。
在海试过程中,福建舰完成了高速航行、高速小半径转弯、8字漂移转弯和高速倒车等多个高难度测试科目。
图片
(图解:福建舰海上狂飙,海面上留下不断扩散的螺旋桨尾流痕迹)
根据国内遥感卫星照片分析,福建舰在大连东南部的黄海海域进行了高速航行测试,全程火力全开,以惊人的30节航速狂飙。
对于一艘正在进行海试、排水量超过8万吨的新型航母来说,这样的速度已经接近极限。
此外,结合之前卫星拍摄的图片,我们还可以看到福建舰在海上进行大幅度高速转弯动作,其舰首前方出现了明显的螺旋桨尾流痕迹,尾流痕迹向外扩散的范围广泛。
通过以上测试,外界基本可以确定,福建舰第二次海试旨在检验极限机动能力。
除去测试机动能力,福建舰还可能对航母供电系统以及配套设施的可靠性展开相关测试,以确保航母在进行所有机动动作时,关键设施均可稳定运行。
此外,考虑到海试地点位于黄海北部海域,不排除进行舰载机的触舰复飞等一系列实战化操作的测试,从而让舰载机部队和舰队空管等部门提前熟悉实战环境,为正式起降做好万全准备。
图片
(图解:福建舰海试期间,进行了海上倒车、全速冲刺等测试)
所以,通过这些测试,将能够极大程度上检验福建舰机动能力,提高实战中生存能力和战术灵活性。
就拿海上倒车来说,虽然航母作为巨型战舰,其主要机动方式依然是向前航行,但在特定情况下,具备高效倒车及大幅转向的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当航母进入特殊水域如狭窄的海峡和港口时,倒车及大幅转向成为调整其位置的有效手段。
一旦面对敌方攻击时,特别是在遭遇导弹和鱼雷的威胁下,航母能够通过突然的倒车和大幅度转向来实施蛇形机动,以此来规避袭击。
尤其在对抗老式直航鱼雷时,这种机动可以极大地提高航母及其舰队的生存几率。虽然在面对现代化制导鱼雷时,单纯依靠机动来躲避可能并不总是有效,但结合其他反制措施,如电子战手段和护卫舰的保护,可以极大增加航母生存的可能性。
其次,在这些环境下,航母无法依靠其常规高速前进来进行快速调度,而必须依赖于较为精细的操作来确保安全通过或者驻扎。这对于舰员的操作技巧、航母设计的合理性与其动力系统的响应能力而言,提出了极高要求。
图片
(图解:福建舰在舰载机飞行员培训上,也走出了适合中国的特色道路)
美媒“商业内幕”紧抓细节不放,终于找到中美航母间的一点差距——经验不足。
其称,尽管福建舰引进了电磁弹射系统和全新的舰载机,但要想与美海军并驾齐驱,仍需跨越一道“陡峭的学习曲线”,尤其是人才培养和经验积累等领域,中国应该和美国多学学。
这背后蕴含了不少对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隐忧。
航空母舰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武器平台,其操作、维护以至于战斗,都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
或许中国发展晚于美国,但对人才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上,却从未放松过,现如今更是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路径。
比如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模式,过去主要实行“改装模式”,也就是从空军和海军中抽调精英飞行员,现在则加入“生长模式”,采取“双轨制”,旨在缩短飞行员的培养周期,提高训练效率,并延长飞行员的服役年限。
另外,兵力编成上,中国海军将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和战术需求,形成独特的航母战斗群结构,不会完全模仿美国海军的方式。
当然,航母作战经验的积累,的确如同“商业内幕”所说,需要不断的实践学习和总结。但我们相信,面对这些“硬骨头”,中国海军一定会脚踏实地、稳步前行,一个接一个给“啃下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