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造纸传奇

彭崇谷
5月28日,首部以“纸圣”蔡伦为原型的大型古装院线电影《蔡伦传奇》在蔡伦的故乡耒阳市举行首映式。该片同日在全国正式上映。这部电影根据小说《蔡伦轶事》改编,由黄震执导,国家一级演员许文广、其子许金言共同演绎蔡伦的传奇一生。
东汉汉明帝永平末年,出生在桂阳郡耒阳县的蔡伦入宫为宦官。他好学上进,至汉和帝时,由小黄门升任中常侍;后兼任管理皇宫工场的尚方令。东汉朝廷兴太学、尚教化,百姓渴求经书典籍,蔡伦自告奋勇向朝廷提出要发明新的书写材料。在发明纸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史籍记载他“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常常在休假时间深入乡村民间或工场作坊,探索改进造纸工艺与方法。经过反复实验,他以树皮、嫩竹、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再通过制浆、凝结成片等技术手段,终于在公元105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价廉质优便用的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纸的生产过程既是一种物理变化,又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在制纸最关键环节制浆过程中加上烧碱使其发生了化学反应、在漂白过程中调节了酸碱度。所以,纸的发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次伟大实践。蔡伦还打造出了当时处于全国最高水平“莫不精工坚密”的刀剑及箭、弓弩等器械,其制造技术为后世所效法。
矛盾冲突是构成影视作品吸引力和张力的关键。影片开始不久,蔡伦便陷入了窦皇后、宋贵人与太子刘庆的矛盾漩涡;同时又与权宦中常侍邓众在应对这一生死攸关问题在策略上产生严重分歧。蔡伦与周章同赴地方为朝廷征集竹简,又陷入了朝廷对竹简的急需与因旱灾竹子减少老百姓负担过重的矛盾。在造纸过程中,蔡伦与周章发生了严重的情感冲突。正是在这些矛盾的解决之中,影片塑造了蔡伦有血有肉的形象,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也为故事带来了许多转折和变化,扣人心弦。
同时,影片讴歌了蔡伦造纸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彰显了文化自信。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华夏先民只能以竹木制的简牍、缣帛承载文字,但简牍笨重,既不便书写又不便携带,缣帛绢帛价格非常昂贵。书写材料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文化的传播。蔡伦的造纸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书写载体的革命,也为我国后来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从公元5世纪开始,造纸术依次传到了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北非等地。
公元11世纪,蔡伦的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使欧洲书籍报刊可以大量自由出版,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英国著名学者韦尔斯在名著《世界史纲》中说:“纸使欧洲的复兴成为可能也并非过分,纸起源于中国”。《蔡伦传奇》的上映,能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这一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