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G7邀请,沙特有三重考量,不想把矛头对准中囯是最重要因素

据沙特官方新闻公报,首相兼王储萨勒曼将不会出席在意大利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原因是他需要在国内参与朝觐季活动的指导工作,腾不出时间。显然,沙特王储此举完全没想着要给西方国家留面子。
图片
【沙特王储拒绝参加G7会议】
事实上,沙特王储的这种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同于挤破了头也想参与此次G7会议的韩国,在沙特眼里,这次G7会议并没有任何意义,其不参加的理由也并不难猜测:
其一,G7未能阻止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战争,中东至今没有实现和平,沙特没有必要参加此次会议;其二,沙特今年刚刚加入了金砖国家组织,在寻找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新定位的过程中,沙特需要与西方国家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自己国家的决策受到影响;其三,这是一场带有明显遏华性质的会议,沙特并不想因此将矛头对准中国。
近几年来,相比较于中国以及金砖组织的蒸腾日上,G7的影响力肉眼可见地下降,上世纪70年代成立之初,G7国家占全球经济70%的份额,但2022年这个数据已降至43.67%,创历史新低,过去十多年时间中,G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甚至还没有中国高;如今,G7国家的GDP总量已经被其所“看不起”的金砖国家反超。
在这个大背景下,此次G7会议的意义并不大,就连主办国意大利,对这次会议甚至也抱有不看好的态度,意方人士直言,当下“处于尤为艰难的时刻”。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笼统来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图片
【G7成员各有自己的“小心思”】
首先,G7成员国之间的内部分歧在加深。美国希望把G7打造成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工具”,达到维护自身霸权的目的,甚至为此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支撑自己的战略目标,就比如美国一直在号召所谓的“脱钩断链”,但一些国家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意按照美国“脱钩”“断链”的指挥棒起舞;
而且对于当前的G7欧洲成员国来说,如何实现战略自主,才是他们最紧要的问题。当美国试图以“大国竞赛”和冷战思维,对这些国家进行“绑架”,影响到其正常的经济合作和治理问题时,这些欧洲国家难免不会产生反抗情绪。在内部四分五裂的情况下,G7影响力衰弱是必然出现的结果。
其次,G7角色的转变也对其影响力产生了决定性影响。G7早期主要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富裕同伙会”,但在美国主导下,G7组织的性质已经越来越偏离经济主线,渐渐转向地缘政治、大国竞争、意识形态冲突等方向。
图片
【拜登在G7峰会上称支持乌克兰】
从目前G7会议内容来看,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拱火助战,强化单边制裁;打造遏华包围圈,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等,仍然是其主要议题。这种破坏国际秩序、挑动阵营对抗的种种行径,对G7的国际形象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
第三,G7成员国的经济实力下滑,在全球事务中话语的权重也同步减轻。而其他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的影响力开始日益上升,也使得G7影响力被逐渐稀释。还有更具包容性、代表性的全球性集团如G20,以及金砖组织的出现和崛起,加快了G7话语权的流失。
而且需要着重提到的是,此次G7会议召开正逢欧洲各国大选时期,从参会的领导人来看,现在的G7,更像是一个“失败者联盟”。其中德国总理、法国总统刚刚输掉选举,英国首相苏纳克胜选概率也不大,而加大拿总理和日本首相,其民众支持率都处于最低状态,拜登这次大选也够呛能赢。
图片
【G7被戏称为“失败者联盟”】
但即便到了这种地步,G7还是坚持把矛头对准了中国,从其邀请参会名单上就能看出,在12个被邀请国中,有近一半都是金砖成员国,包括阿联酋、印度、巴西、南非、沙特,显然美西方此举并非巧合,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拉拢这些国家,进而对金砖组织进行“渗透”和“肢解”。
在这个大背景下,是浪费时间与G7继续虚与委蛇还是将时间花在实事上,加快与中国合作步伐,沙特王储做出的选择显而易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沙特新近签订了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合作项目:沙特正式加入了由国际结算银行和我国共同发起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这意味着中国和沙特可以绕过美国,直接用数字货币进行点对点的交易。随着两国合作不断深化,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与沙特的石油贸易,很快就会摆脱美元的直接束缚,这对于美国的霸权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总而言之,G7某种程度上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果无法摆脱美国主导,继续沉迷在遏制中国发展这个恶性循环的“游戏中”,被国际社会抛弃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