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享烟火气!社区商业把“向往的生活”带到家门口

夏日周末,摊主们早早地来到白沙湖南岸公园的白湖水岸集市,将精心打造的各种创意手作、文创作品、小食品在各自的摊位上摆开。不一会儿,市集就吸引了不少居住在周边的市民参观选购,创意手工首饰、特色美食成了最受欢迎的产品,大家手里拎着大兜小袋,满载而归。市集里五彩缤纷的特色展板还吸引了市民拍照打卡。
入夜时分,公园里灯火点点如星,处处欢声笑语。大草坪美食摊前聚满人群,一个火炉,一串生食,几撮调料,喧闹之间感受舌尖上的美味;星光夜市歌舞唱起来跳起来,增添了喜庆的欢乐气氛,各色灯光犹如火树银花,扮亮了夜空……
图片
位于滇池会展中心片区的万科“小篆街”也迎来高光时刻,社区商业的首个主力店“德克士”开业。该店开业当天首日营业额创昆明地区社区店历史最高。一批优质商家即将入驻街区,小街特色市集也正在前期筹备中。
社区商业的回归,通过拓展多种场景,丰富业态空间,在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社区社交属性的同时,让社区商业和城市服务在各区域实现深度融合。一个个“灵感”串珠成链,在传统城市文化版图上发出了新的城市人文脉络,让新社交、新生活成为最后一公里美好生活的日常,“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了社区居民的“幸福圈”。
开发商布局,不再墨守成规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近年来,全国多地把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云南曾多次发文鼓励各州市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昆明也不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希望精准补建便民商业设施。
如果说核心商圈的大型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的“主动脉”,那么,社区商业就犹如“毛细血管”。随着昆明城市不断“长大”,新城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但生活在其中却有诸多不便。高层住宅鳞次栉比,而社区商业配套却相对滞后。
家住昆明南市区的李女士介绍,自己因为看好昆明宜居环境,特意从江苏来昆明买房,从交房至今已有4年时间。小区景色非常漂亮,但刚开始小区周边早餐店、便利店一个都没有,出门买菜也要到几公里外,今年60多岁的她,被迫买了一辆自行车解决购物问题。去年开始,小区周边终于慢慢有了便利店和小吃店,但自己早已“被迫”养成从电商平台下单的习惯。
相关业内人士介绍,城市发展建设中,往往更注重核心商圈的大型购物中心布局,对社区商业缺乏规划。昆明主城三环以外的区域,社区商业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在近些年的土地出让中,不少地块都有商业占比,这意味着开发商在这方面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但是很多开发企业对此不重视,建盖出的社区商铺只想快速销售,一卖了之。因此出现了一些小区首批业主入住后,社区商业配套发展滞后。反之,又影响更多的业主入住,导致社区商业发展过缓,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商业是社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交付不仅能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业主们的日常生活,更能满足业主“最后一公里”的美好生活。
当前,房地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各开发企业纷纷比拼内功,展示“交付力”。于是,不少房企进入新赛道,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在社区商业上下功夫。
从“标准住区、品质住宅、交房即交证”的传统交付,开始进入到“丰富业态品类、多元城市空间、多维城市居民、串联全周期服务”,并进入到提升城市生活、休憩、商业等美好场景的创造中。房企正努力让商业服务片区融入城市,升级社区外部城市界面,让业主近距离享受繁华。
活力市集,就要摆起来
“我们一开始也没想到能无意间办出这么大规模的露天市集。”大华公园天下项目营销负责人对于持续焕新的白沙湖水岸集市感慨道,现在这个市集“诞生”两个多月了,逢周末举办。从最开始委托商业公司策划运营,到现在由企业独立运营,不断升级换代,这里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去处,也成了周边居民最重要的社交场所。
3月下旬,由大华集团承建的白沙湖南岸公园建成开放,总占地225亩,打造了阳光草坪、缤纷花海、研学基地、鲲鹏乐园、湖岸营地等多重互动景观。为迎接公园的开放,大华公园天下项目就想到了策划一场“音乐+市集”的活动,为湖岸生活赋予不一样的烟火气。
这个创新构思得到了街道及社区的大力支持。按照规划,未来片区将以1600亩白沙湖天然水域为核心,打造一个超大规模的湖滨公园,创造自己的文旅IP。于是,以项目为主体,社区配合推广,对片区各小区住户进行的宣传热闹开场。3月30日,一场以“蓝色公园、好市发生”为主题的开放活动在南岸公园举行,吸引周边大批市民前来打卡,现场千人盛况再现。星光夜市、晚霞音乐节、百米树影灯光秀等多个活动环节让现场人流如织,公园变身大型网红打卡地,刷屏朋友圈。
此后,白沙湖水岸集市及星光夜市完成了常态化落地,已经有了固定的摆摊者以及创意产品主理人,不少摊主还是小区业主。以更加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年轻人双向奔赴。
大华公园天下项目营销负责人表示,早期的社区商业以零售业为主,功能相对简单,只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今天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转变,表现为对社交、共享空间、文化认同等的需求。从过去以售卖为目的的展销型市集,到结合表演、游乐、饮食等形态的综合性市集,发展更加精细化。
下一步,企业还将结合新商业地块的打造,完善社区商业及配套,加强整个市集的氛围营造。通过深耕集市延伸出各类产品和活动,打造一个可以让大家一起娱乐和聚会的场景。在这里,顾客能与摊主愉快地沟通,摆摊商户之间也可以充分交流。希望通过激发社区活力,培养社区精神,强调社区商业与公共服务并重,让商业有更多温度、更多玩法,营造邻里共建的社区文化。
图片
社区焕新,眼里看到“人”
6月1日,德克士小篆街店开业,人潮涌动,排队人群达数十米,单日营业额创云南各社区店的历史新高。
 “小篆街”项目不仅是一条街,作为云南万科首个自持社区商业,它是云南万科的社区商业品牌,更是万科在昆明首次打造城市理想生活社区商业范本的实践。
云南万科入昆十多年,从未运营过自持型的社区商业及集市。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单纯依靠概念和理念已经不足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兑现力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昆明目前的商业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社区还充满机会。
社区型商业具备持续性消费的先天优势,满足消费者在吃喝玩乐、购物休闲、餐饮亲情沟通等各方面的需求,居民在社区型商业消费频率会很高,会形成一定的消费黏性。
首个小篆街,位于滇池会展片区万科公园城市项目的地块内,该项目交房两年半时间仍缺乏配套,居民生活不方便。万科未来计划在滇池会展片区继续深度开发,需要解决各项目存在的社区商业配套不足的问题,对已经交付的业主负责,因此选择了自持,打造小而美的社区商业。
在云南万科看来,社区商业虽然小,但也可以通过用心的规划与运营装下很大的理想。小篆街的诞生和发展是由一个个小创意、一件件小事组成的。云南万科在滇池会展板块打造自持商业街,建设面向社区布局的区域级消费中心商业体,以社区商业与社群相结合的模式,贴近在地文化和社区人群。
图片
在空间的设计上,小篆街以重塑自然共生的公园式商业,去回应理想的社区商业,在植物的选择上,小篆街沿用“七十二番花信风”的植物设计理念,对应全年段的开花物候,形成四时有花的繁茂色彩。街区将涵盖烟火美食、品质配套、生活零售、亲子家庭、年轻乐活等多种业态。理想的生活除了空间的加持,也少不了精神的丰盈,小篆街解决物理空间,社群解决精神空间,云南万科将通过社群组织与社区商业结合,以小篆街为载体,打造小篆街+七彩生活研习社相结合的商业体验地。
目前小篆街建设工作已完成近70%,万科正进入选商阶段,今年下半年就将全部呈现。除部分主力店外,将招募遴选一批优质的创业主理人项目。一方面让昆明本地一些多年来受市民欢迎的小店能够开进小街里,让顾客集中消费;另一方面也能多样化丰富社区商业的零售业态。更重要的是,希望给社区里那些充满创意和技能的居民提供一个创业舞台,让大家可以更低成本地灵活创业,并以“优质连锁品牌+特色主理人品牌”的有机组合,为在地的居民创造一个复合多元、真实原生、鲜活好玩的商业体。以有活力的公园式街区、有记忆的建筑、有场景的商业等方式,去焕新城市,激发城市的更多活力。
在云南万科的畅想里,将以公园城市项目小篆街为起点,打造社区商业样本。之后,除了公园小篆街外,将在会展片区规划2条、宝象片区规划1条。未来,小篆街将以社区商业品牌的形态,从昆明出发,持续落地万科所在的每一寸土地,在社区生根发芽。
向往的生活,就在家门口
今天,在昆明的街头走一走,在一个个近距离感受城市烟火味与人情味的交互空间里,诞生于街巷中的社区商业也因其兼具老昆明生活和新昆明时尚的独特魅力,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种复古又时髦的休闲选择。
从公园1903商业街,到融创后海商业街、昆明老街商业街、小篆街,乃至未来各具特色“社区商业+”模式,打造出展览、美食、市集、社交、运动、购物、文创等多种业态。通过多层次的公共空间、多元化的生态资源、多动线的场景衔接,更好地满足城市更新发展的功能需要、市民群众消费场景的多元化需求,成为城市漫游新地标。
这些散落在各类城市公共空间之中的“小而美”,正在成为城市文化生发的新场景,不只是满足消费购买的商业功能,增加了许多满足人们生活便利和精神感受的项目和内容。在这样的场景下,人们有机会以更为便捷、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城市文化建设,从而塑造新的城市人文脉络。烟火气与时尚风共存,传统社区商业形式正被特色创意赋予新的内涵。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劲松
设计:常悦
图片:昆明日报资料图、8099999街头巷尾
责编:苏昊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