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博物院交流展 | 写生入神——镇江博物馆藏人物画珍萃展

图片
写生入神
——镇江博物馆藏人物画珍萃展
时间:2024.6.20-8.25
地点:4层D区
“写生入神——镇江博物馆藏人物画珍萃展”近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展。此展涵盖了清代至近代艺术史中众多名家杰作,从“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海上画派”的任伯年,到张大千、吕凤子、改琦、高其佩、王小某等人物画名家。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领略中国人物画发展精彩瞬间的宝贵契机。
图片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成熟起来的画科,它首先将中国绘画带入了一个高度自觉、独立的审美境界。清代人物画由于受到当时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影响,更加贴近世俗和民众生活,题材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绘画固有的语言程式和审美格调,有着别开生面、独特的贡献。近代及以后的中国人物画继承传统绘画精髓,同时接受西方传来的肖像画技法,创造出了兼工带写、写意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中国肖像画新形式,把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又推向新的境界。
图片
壹 文士雅韵
图片
此次展览由“文士雅韵”“仕女”“道释”“世象风情”四个主题单元构成。“文士雅韵”呈现了人物画中常见的文人形象。他们在宴会、游玩、宾客等情境中,与松石林泉、琴棋书画为友,展现出恬淡清高的气质与内涵。
图片
清 徐时显文人雅聚图轴
绢本设色
纵87.5, 横95.5
徐世洪捐赠
徐时显(生卒年不详)字子扬,浙江绍兴人。工人物、仕女,兼善花卉,赋色鲜艳而精绝,其传世作品极少。
此幅绘春夜文人雅聚,绢本设色。人物造像生动传神,有品茗者,举读者,极具生活情趣。其人物线条细挺厚实,设色清新雅丽,具有清代早期人物画的典型特征。
文人形象是人物画中常见的主角,画家将文人的有形形象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融合在一起,把文人的无形形象,即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地展现,充分体现人画合一的最高境界。
图片
清 无款鉴古图堂幅
绢本设色
纵189 横100
严忠婉捐赠
此图无款,绘文人雅士鉴赏古物的情景,人物栩栩如生,器皿、桌几刻画精细入微,情景交融。
图片
贰 仕 女
图片
人物画造型上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特征既不在道释形象,也不在王臣将相、文人、农夫等题材上,而在于仕女画这一常见的题材形象上。“仕女”单元表现了清代仕女形象秀丽纤弱,弱柳扶风的特殊美感。
图片
清 蔡嘉姮娥图立轴
绢本设色
纵 74.5 横 48.4
馆藏
蔡嘉(1687-1756年),字松原,岑州,号雪堂、旅亭、朱方老民,丹阳人,居京口(镇江),后居扬州。善花卉、山石、翎毛、虫鱼、人物、称逸品。他与蒋璋、张琪称“京口三大家”。蔡嘉是镇江清代早期的代表画家,传世作品中花鸟、山水较为多见,而人物画则较少。
此轴绘嫦娥,人物生动自然,线条流畅简洁。款题“最怜清夜久裴回,独立浑忘露冷苔。却想将身奔月里,可知身是月中来。”
六朝的顾恺之、陆探微的仕女造型偏于清瘦秀美,唐宋仕女则偏于丰肥饱满,清代的仕女造型仿佛又回到了六朝的姿容仪态,变得秀丽纤弱,有一种惹人怜爱的美感。改琦、汪圻、汤禄名、任伯年等笔下的仕女形象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了“弱柳扶风”的造型特点。
图片
清 改琦嬉春图堂幅
绢本设色
纵140,横82
张翼云捐赠
改琦(1773——1828年)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松江(今上海市)人,喜用兰叶描,侍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此幅嬉春图,绘一女庭院中看书,二童子摔跤,造型纤细,细腻自然,为其代表佳作。女子纤弱秀丽,惹人怜爱,而左边儿童柔嫩的小手摔跤玩耍的姿态无比生动,充满生命的活力,与飞落的鹦鹉、休憩的小猫共同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种强烈的情节韵律。
图片
叁 道 释 画
图片
以道教、佛教为内容的绘画,称为“道释画”,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故事和传说,主旨是为宗教服务。古代画家无不以佛、道为功,认为描绘了“释梵庄严,真仙显化”,才能“见雄才之浩博,尽学志之精深”。
图片
明 张平山降龙罗汉中堂
绢本墨笔
纵150,横94
旧藏
张路(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学吴伟法者以路最知名。善山水、花竹、鸟兽。张路人物画虽受吴伟影响,但在用笔上又融入戴进的风致,在顿折之中透出刚健的笔调,与白描的秀逸品格相去甚远。
此图绘罗汉,线条挺健激荡,顿折明显,其笔势走向与人物眼神、姿态在相互对立之中形成一种张力,加之人物周围树木、山石的行笔和右上角的墨龙,整个画面生发出一种不可遏制的猛气。
清代至近代的道释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题材、构图以及线条、笔墨表达中追求新的审美情趣。
图片
清 蒋尺玉钟馗中堂
纸本设色
纵176,宽111
张詠韶捐赠
蒋尺玉,生卒年不详,蒋璋女,镇江人。工诗画,所作仙佛像及珍禽异兽见重于世,乾隆初与父同住扬州,卖画自给。此图画家通过对特定题材的夸张处理而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笔法收放自如,细节如神兽毛发刻画得丝丝入扣,整幅画面神气完足,气势磅礴。
图片
肆 世象风情
图片
清代以后的人物画呈现一种多元的审美格局,其中题材的选择方面既有传统内容之沿袭,更有对新的现实生活场景的开拓,更加贴近世俗和民众生活。渔父、盲人、牧童等都成了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完全打破了旧题材的固有格局。
图片
清 黄慎渔翁得利图堂幅
纸本设色
纵133 横70
旧藏
黄慎(1687—1768后)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黄慎少年家境贫寒,因此画多以劳苦民众为对象,如渔翁、樵夫、乞丐等,黄慎的“怪”在于线条的组织和构图,尤其是将书法渗入画法,或粗或细如盘结的用笔,激越、浓重,饱含着生活的苦、血、泪。艺术基调却是悲怆中透出一种达观的精神,此幅画中憨态可掬的孩童,微笑的渔翁,质朴而健康,可以看出黄慎对民众的关切与理解,同情并由衷的赞美。此画作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画家将身边的生活面貌和风情一一摄入笔下,把一直笼罩在传统艺术框架中的人物画带入一个审美自由的境界。
图片
清 刘琦烫画立轴
绢本
纵98.8, 横41.3
旧藏
烫画是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 扇骨、木制家具以及纸绢等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亦叫“烫画”、“火笔画”、“烙花”。烫画相传创始于清代。烫画作为一种工艺形成有其独到的表现之处。刘琦此幅烫画运烫笔如画笔,所作人物及马神态生动自然,马的鬃毛表现极为精致细腻,画家的深厚功力让人赞叹。
此次展览以“写生入神”为名,旨在传达中国人物画的艺术境界与极致魅力,为观众带来深刻的文化体验,也希望通过展览促进地区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图片
写生入神
——镇江博物馆藏人物画珍萃展
时间:2024.6.20-8.25
地点:4层D区
来源:吉林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