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来了“掌灯人” 洞口电力公司用心用情照亮瑶乡蜕变路

位于雪峰山东麓的湖南省洞口县有罗溪、长塘、大屋等三个瑶族乡,共25个瑶族村寨。这些瑶族村寨像一串串珍珠镶嵌在连绵起伏的雪峰山脉间。
经历过漫长的黑夜,才更懂得光明的可贵。瑶乡老人介绍,以前的瑶乡由于居住零散交通不便,无数个没有电照明的长夜,只好点燃一堆柴火,烧一锅油茶,在昏暗的桐油灯下闲聊,围着火塘唱瑶歌,期盼黎明。
图片
洞口县供电公司员工化身“掌灯人”(魏艳 供图)
黑夜固漫长,黎明终会来。携手前进的路上,瑶乡从点煤油灯到依靠小水电,灯火忽明忽暗之间,发展的脚步走走停停。直到2016年,这里的小水电自供区正式移交国家电网统一管理。8年来,为了彻底点亮这些瑶乡村寨,洞口县供电公司员工化身“掌灯人”,奔走在瑶乡的山山岭岭,持续实施电网改造升级,不断改善瑶族同胞用电环境,照亮了瑶乡美丽蜕变之路。
“一身水”换来“千杯茶”
芒种时节,天气闷热。罗溪供电所副所长薛展翼和台区管理员刘琳沿着宝瑶村的青石板路匆匆行走,来到村广场的两棵千年银杏树下时,冷不防被寨子里的尹老爹叫住。“走,熬茶正香,喝熬茶去。”
“熬茶就不费心了,您老客气。”薛展翼说,还有保电任务,要四处看看。
“当年泼你一身水,如今还你千杯茶,少一碗都心不安呢。”尹老爹见刘琳走得满头大汗,赶紧迎上去,一把拉住刘琳的手往家里走。很快,尹老爹端出茶盘给他们续上茶,看到两个年轻人一饮而尽,布满沧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喝熬茶,怎能没有故事。在昏暗的灶膛围坐,喝着香甜的熬茶,三个人又聊起了陈年往事。
图片
供电员工与瑶乡乡民(魏艳 供图)
那是2015年夏天,宝瑶村所在的小水电自供区即将移交国家电网统一管理,500多名供电员工奔赴瑶乡各个偏远山村的电网改造施工现场。刘琳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尹老爹快70岁了,是当地有名望的长者。他不理解用电政策,放出了狠话:“谁提电网移交就治谁。”这架势,唬住不少人。
刘琳独自上门拜访。敲开门,留着一缕山羊胡的尹老爹正叼着烟杆坐在屋檐下,连个眼角都不瞅他。
刘琳站着没讲两句,就被尹老爹打断了。“瑶乡干吗用你们的网,给你们交费?我先治你!”一盆冷水浇在刘琳身上,被赶出了门。刘琳愣了好几分钟才平静下来。
第三天,心有不甘的刘琳又来到尹老爹家。
这回,他有备而来。他打听到尹老爹最宠县城的宝贝孙子。可2008年春节,城里的儿媳头一回带娃回村,就遇上冰雪灾害,村里半个月没电,娃儿还冻得患上肺炎。从那以后,儿媳再没带娃回来过年。
这次有所准备的刘琳麻利地给老爹递上准备好的香烟,小心翼翼地说:“老爹,都说城市灯火璀璨那是国家电网统一管理,用电才有保障,再说电好了,孩子们就会回来过年了呀。”
“服了!准了!”没想到接过香烟的尹老爹爽快答应了。
原来,老爹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后,做通了老人的工作,还批评了他的鲁莽行为,让他给工作人员道歉。
不打不相识。从此,尹老爹成了供电员工“亲友团”的一员。瑶乡电网改造工作进行顺利,很多“大树电杆”都换成了笔直齐整的水泥电杆,容量更大的变压器矗立在村寨中,供电线路整齐有序,古老瑶寨灯火愈加明亮。
“八颗来”就是“电力张”
雪峰山脉绵延300多公里,因山顶常年积雪而得名。
1945年,著名的雪峰山会战大获全胜,重挫日寇锐气。会战中有一支民间瑶乡武装——嗅枪队远近闻名,他们翻山越岭,黑夜奔袭,让侵略者狼狈不堪。首领蓝春达的家就在位于雪峰山腹地的洞口县桐山乡渔塘村。
图片
供电员工跋山涉水(魏艳 供图)
山门供电所台区管理员张纪伟从山门镇出发,沿着蜿蜒山路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渔塘村。
“之前,我打听了不少瑶乡风俗,比如,人坐在堂屋不能背对着祖宗牌位,最好会几句简单的瑶语便于交流等。”张纪伟说起8年前第一次来渔塘村时的情景。当时,见有瑶民坐在寨口的青石板上闲聊。张纪伟就用新学的瑶语打招呼。但瑶民们自顾自用瑶语对话,隐隐约约听到他们多次说到“八颗来”一词。
自讨没趣的张纪伟只好傻笑着找了个石头坐下,直到村干部来“救场”。后来,张纪伟才知道,“八颗来”是瑶民称呼外来陌生汉族人的专用词,这个称呼一度让张纪伟感到紧张,这表明他与瑶胞们还有距离,接下来的工作不好开展。
还没来得及增进关系,张纪伟就摊上事了。
当年春天,10千伏山桐线下的一处山地上冒出了竹笋,需要砍青。张纪伟找到那片山地的负责人蓝大春商量。蓝大春正在山坪放羊,扬起鞭子对张纪伟说:“你试试?”
见此情形,一旁的同事赶紧把张纪伟拉走。
任由竹笋疯长也不行,两星期后,张纪伟又来了,蓝大春正在给羊拌草料,抽出一把砍刀:“你来了啊,正等着你们。”
张纪伟的心瞬间跳到了嗓子眼。
“上次吓走了你们,后来家里闹停电,本以为你们不会管,但电话打去,真来人给修好了。”这次蓝大春讲话有些吞吞吐吐,“我刚磨了刀,走吧,一起、一起去砍笋。”
从此,渔塘村的这段线路下面,长高的树枝都被蓝大春带人砍掉了。线下不时冒出的竹笋,他们直接给掰了炒腊肉,喷喷香。
“这就是瑶族同胞,你给他一升米,他非得还你一斗米。”张纪伟感叹。
而在瑶民口中,张纪伟也由“八颗来”变成了“电力张”。“电力张”经常来寨子查吊脚楼的用电安全,陪老人聊安全用电常识。有些老人记不清在外打工孩子的电话,却把“电力小张”的手机号码记在了心里。
“点亮”青山变“金山”
“电压稳了,每年瑶家甜茶上市很快就销售一空,还有不少国外客户呢。”6月,国网洞口县供电公司走访该县长塘乡大公瑶族村“雪峰甜茶”负责人丰芬,这个笑脸盈盈的瑶家姑娘端出香甜可口的甜茶表示感谢。
图片
供电员工正在作业(魏艳 供图)
长塘瑶族乡距县城2.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是县城的“生态客厅”和避暑胜地。近年来,该乡在电力加持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甜茶、蜂蜜、药材、腊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还在各村成立电商服务站,通过“以购代捐”“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帮助销售农副产品,瑶民的生活进一步改善,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供电无小事。瑶乡人民的生活用电小事始终是供电员工的心头大事,关于“掌灯人”的故事在这里接力上演。
大屋瑶族乡地处雪峰山腹地,这里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该乡地处偏僻的雪峰腹地,平均海拔900余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10万亩林地中有7万亩楠竹,处处可见竹海漫山、竹林群绕、四季常绿的壮观景象。
2018年4月,邵阳供电公司进驻大屋瑶族乡青山村。他们发现,村民潘厚松家制作的红油辣酱味道好,有瑶乡特色,就帮他家注册了“瑶味坊”品牌。“瑶味坊”在当年的洞口县农副产品展销会、湖南卫视年货展销会上均获好评,人们纷纷购买。当年,潘厚松家年销售额达60余万元。
如今,这个响当当的品牌产业为村里提供工作岗位30多个,带动了周边4个村寨的发展,返乡创业者的笑脸成了青山绿水间最美的风景。
突破电力瓶颈,瑶乡不断“蝶变”。罗溪乡宝瑶村是湘黔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该村境内的“大坪红军风雨桥”“宝瑶古驿站”“湘黔古道”“思义亭”等已经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景区。
“用电问题解决了,穿衣戴帽搞好了,基础设施建好了,广场修好了,来的游客也多了。”宝瑶村党支部书记舒炉宝介绍,该村已获评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2017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年里,该村新增竹木加工、饭店民宿等50余家,每年旅游收入都超过500万元。
夜幕降临,墨绿山水间的瑶族村寨依次亮起盏盏明灯,沉默的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光从山脚蔓延至山顶,不一会儿,整个雪峰腹地变成了璀璨的星河。(魏艳 谢定局 米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