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高官:一个月内可集结30万大军,但远程导弹还是不够用

北约军队在日本踩点之后,又宣布了一则重大消息,声称在30天内,可集结30万大军,外界认为,中俄联手的时机,已经到了。实际上,关于联手这一问题,普京早就做好了决定。
图片
近日,北约高级官员声称,在应对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紧急需求中,北约各成员国已经承诺将能够在30天内动员的军队人数增加到超过30万。
这一数字的轻松实现不仅展示了北约作为军事联盟的弹性和响应能力,也暴露了成员国在当前全球安全形势下的紧密合作与共同防御的决心。
然而,尽管在兵力调配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北约面临的挑战并未完全解决。匿名官员提及的军事能力缺口,特别是在防空和远程导弹方面的不足,指明了北约在武器系统和防御能力上仍有待加强的领域。
这些不足可能在面对先进威胁时削弱联盟的整体防御能力,因此,如何针对这些短板进行补强,将是北约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北约加强其在欧洲的军事布局的同时,其在亚太地区的行动也引人注目。
图片
北约国家在日本的军事存在和活动,包括多国战舰的访问和联合军演的计划,彰显了北约在全球安全形势变化下,对印太地区战略重视程度的提升。
特别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和对中国与俄罗斯的戒备心理加剧,北约国家似乎在寻求通过加强与日本等亚太区域盟友的军事合作,构建跨区域的防御联盟。
这种跨区域军事协作的提升不仅反映了北约追求全球安全战略布局的愿望,也暗示着在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多国联合军事行动。
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吉田圭秀提出的与北约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的设想,及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都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实践平台。
图片
在这个背景下,外界都在关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会不会又更深度的军事合作,以应对步步紧逼的北约力量。
事实上,普京早已做出决定,在他看来,中俄的关系并不像美西方设想的那样,我们不存在军事同盟关系,从始至终,中俄都是最好的朋友。
当时有好多人,对普京的话感觉特别遗憾,仿佛与俄罗斯结成军事同盟是能为彼此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普京提醒人们,北约的性质与中俄关系有本质上的不同。自冷战结束、华约解散以来,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在各地扩张其影响力,多次介入国家内部冲突,引起了广泛的国际争议。
图片
普京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北约行为的一种批评,也暗示着中俄不会模仿北约,走上军事对抗的老路。
中国方面,虽然面临周边复杂的安全环境,但始终秉持“结伴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
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个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国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中国坚定地支持联合国的多边主义框架,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图片
因此,尽管国际格局不断演变,中国和俄罗斯都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的同时,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化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反对军事同盟的简化思维和做法,寻求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国际冲突。
这种立场体现了中俄对于未来国际关系的展望,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同时也在提醒北约,不要开历史的倒车,在单极霸权中不停地兜圈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