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演悲剧角色,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善良的人,不会丧失人性

“善良的人,即使被逼上绝路,也不会丧失人性。”
这话,很适合当陈大来的墓志铭。
陈大来是谁?
电影《谈判专家》中,持长刀挟持人质,最后放走全部人质,点燃煤气罐,与妻子自戕的精神病患者。
饰演陈大来的演员刘德华说,他是可恶,还是可怜,需要观众来评判。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陈大来,为什么会暴力反击。
图片
1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命专找苦命人。
陈大来是个悲剧性人物:
精神病患者,
遭父亲X侵,
前妻自S,
现任是精神病患者。
儿子出生,便被抢走……
而孩子,是压倒他的最后稻草。
孩子被抢走后,陈大来和妻子用了一切合法的办法,想要回孩子 ,但根本没人搭理他们。被逼无奈,夫妻二人选择用暴力夺回孩子。
在暴力寻子的过程,陈大来与妻子持刀,威胁了两名女性的生命。
谈判专家谢家俊,在救助人质与陈大来谈判时,答应帮陈大来找孩子,并通过帮陈大来夫妻点餐填饱肚子的方法,安抚他的情绪。
观众的态度,从这里之后,发生转折。
这之后的陈大来,每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都说明了开头那句话:善良的人,即使被逼上绝路,也不会丧失人性。
陈大来选择了肠蛋面套餐,16元一份,四份套餐,需要64元。
为什么是四人份?
陈大来帮两名人质也点了饭。
陈大来从裤兜掏出全部钱,40元。他抱歉地跟谢家俊说以后再还他。
肠蛋面到以后,陈大来夫妻蹲在人质面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喂人质吃饭。
图片
图片
陈大来明明手持刀,架在人质脖子上,却在妻子怒吼警方人员后,却安抚妻子“我们在求人办事”,随即卑微地跟警方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听到社会福利署说,陈大来夫妻是精神病患者,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现在已经帮孩子找到条件不错的收养家庭,陈大来和妻子扔掉了刀,情绪崩溃地抱头痛哭。
“我们不配做父母。”
“孩子跟着我们没好日子过。”
“孩子好,就行了。”
陈大来放走两名人质后,点燃了煤气罐,与妻子离开了这个看似温暖实则寒冷的人间。
所以,你说,陈大来到底是可恶,还是可怜呢?
从公共安全角度看,陈大来可恶,他威胁了公众生命安全。
但从观众、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陈大来可怜,若不是被现实逼得走头无路,他们又怎会以命为赌注,向不公抗议?
图片
图片
2
陈大来,让我想起了孔乙己。
孔乙己干偷盗的事,却又将数量不多的茴香豆,分给贫穷的孩子们。
陈大来持刀威胁公众安全,却又不忘给人质点外卖、一口一口喂她们吃,最后又放走她们。
你说他们可恶,还是可怜?
都有。
可这样的他们,我们却恨不起来,甚至同情。为什么?因为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无助的影子:曾经以为善良真诚,能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帮到自己,最后发现,它们成了别人刺向自己的利刃。
曾看到过一句话——
“当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只有牺牲那个最善良的,才能风平浪静。一旦哪天她不愿意牺牲了,就会被扣上破坏和睦的帽子,这就是人性。”
于是,有声音说:如果善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就让它长出刺。
可,对于底色说善的人来说,刺不是那么容易长出来的。
那,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公,我们到底该如何在合法的方法下,平衡善良与锋芒呢?这或许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