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最后的主力第19步兵师团,遭美军截断退路被大部击溃

话说在9月底美韩军完全收复汉城、兵锋直指三八线之时,人民军一面继续收拢由洛东江前线突围回来的各师团残余部队,一面将硕果仅存的第19、27步兵师团布置在开城以北地区,另将预备队第43师团布置在礼成江以西地域,打算通过边境交战的方式阻止美韩军继续北上。为了歼灭这支人民军的最后主力兵团,解除对汉城的威胁,美韩军遂北上越过三八线,向开城以北地域猛扑而来。
图片
美韩军越过三八线
这里笔者先来介绍下人民军第19、27步兵师团。其中第19步兵师团的前身是于1950年7月下旬组建于平壤以北肃川地区的第19步兵旅团,代号第289部队,9月10日被升级为步兵师团,改称第322部队。该师团长为李祖恩(이팀은)少将,参谋长为李善浩(이선호)上校,文化副长为苏联朝鲜裔干部帕克·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化名李彬宇)少将,此外还有两名苏军顾问常驻师团部协助指挥。
据1950年10月13日在谷山被捕获的第37联队2大队小队长金基天(김기천,21岁,平安南道安州郡人)少尉招供,第19步兵旅团成立之初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及两个迫击炮大队,初始兵力3000余人。升级为师团后,该部队被重组为三个步兵联队及附属炮兵部队,编制总兵力8000余人。但据1950年10月10日在金川被捕获的第37联队1大队2中队小队长金恒铣(20岁,黄海道新根郡人)少尉招供,该师团实际到位兵力只有6000余人。
据1950年10月17日在黄州被捕获的师团司令部通讯联络官金镇银(김한은,26岁,咸镜南道洪源郡人)中尉招供,第19步兵师团三个步兵联队的番号分别为:第35联队,代号559部队,联队长崔德务中校,参谋长金今德少校;第37联队,代号352部队,联队长金相默(김상묵)中校;第79联队,代号289部队,联队长金廷泰少校。
编制上,第19步兵师团的每个步兵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及装备有重机枪、76毫米口径野战炮、120毫米口径迫击炮、4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中队各一,每个步兵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及重机枪、反坦克炮、野战炮中队各一,各步兵联队实际到位兵力1600余人。据1950年10月14日在金川被捕获的第37联队小队长金贞烨(20岁,平安北道新义州人)少尉招供说,每个步兵联队实际装备野战炮4门、反坦克炮10门、重机枪80挺和输送用的卡车20辆。
图片
人民军的野战炮兵
曾有战俘供称第19步兵师团也辖一个炮兵联队,但综合大部分被俘的炮兵官兵的供词,该师团下属的各炮兵部队应该是分散独立活动的。
比如据1950年10月28日在新安州被捕获的师团直属防空大队1中队队长田尙沃(전상옥,19岁,平安北道江界郡人)中尉交代,到10月初,防空大队实际只到位336人,被编组为两个37毫米口径防空炮中队(各辖官兵78人)、一个100人的重机枪防空中队及其他医务、维修、输送和后勤单位,但应装备的12门37毫米口径防空炮及18挺防空重机枪实际只到位了7挺重机枪,且后勤输送所需的34辆卡车全部没能到位。
兵员组成上,据1950年10月13日在开城以北被捕获的第35联队重机枪中队战士金允泰(김윤태,19岁,汉城市麻浦区人)招供,第19步兵旅团在成立之初补充了征召自汉城的1000名南韩义勇军战士,其余2000名官兵则为同样没有作战经验的北方新兵。
在扩编为师团后,由于新补入的官兵多为之前多次逃避征兵的落后分子,加上部队未能获得足够多的给养,故第19步兵师团成立后士气非常低,转移路上逃兵非常多。据1950年10月12日在金井被捕获的第46坦克联队重机枪中队战士吉承畴(길승주,35岁,平安南道孟山郡人)招供,仅在乘火车由顺天前往沙里院的1000人中,就有300余人在途中逃亡。
军官方面,人民军第19步兵旅团原有的军官基本为甚至都没受过什么军事教育的小学学历军官,直到在升级为师团后,才补充了很多只在军校接受了半个月教育的大学生速成军官,比如之前提到的金基天少尉、田尙沃中尉,都是平壤综合大学的高材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前线主力师团尽数折戟的情况下,人民军总部希望能将第19师团尽快打造成一支最后主力师团。
图片
人民军第19师团指挥结构
此外,第19步兵师团中还有少数从中国回国的朝鲜族解放军军官,比如1950年10月16日于秀安被捕获的第35联队1大队2中队3小队队长崔泰和(최태화,27岁,咸镜北道明川郡人)少尉,此人曾于1948年4月在中国东北吉林省加入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被分配到独立第15师45团2营6连3排承担后方警卫工作,曾随东野主力入关在武昌、郑州等到驻扎。1950年4月,崔泰和与其他100名解放军朝鲜族军官被派遣回国,经军校再教育三个月后被分配到第19步兵师团担任小队长。
到9月20日,第19步兵师团又被补入一个独立坦克联队,即第46坦克联队,代号第348部队(第348部队原为在仁川登陆中被歼灭的第47坦克联队的番号),联队长韩国龙中校。据1950年10月15日在金川被捕获的该联队侦察中队长李道三(이도삼,21岁,平安北道定州郡人)中尉招供,第46坦克联队下辖两个坦克中队及一个侦察中队,共有官兵406人,装备有T-34坦克10辆、轻机枪12架。该联队原定被编入代号635部队的第27步兵旅团,后因故作罢。
9月底,眼看汉城方向败局已定,为阻止美韩军向北突破三八线威胁平壤,人民军第19步兵师团以主力第35、37联队及第27步兵旅团一部南下汶山地区,后又北撤至礼成江东岸的开城以北金川地区设防,当地原本就布置有自1946年起就开始修筑的,其纵深超过五公里,形成以完备碉堡、战壕和掩体组成的三道防线,加上开城以北崎岖的山地,人民军总部认为若是美韩军仅以韩军突破三八线的话,由第19师团在此设防完全绰绰有余。
图片
美骑7团团长哈里斯中校
1950年10月9日,美第1军军长米尔伯恩将军下达了歼灭开城以北人民军重兵集团的命令,美骑兵第1师配属英第29旅奉命从正面进攻人民军第19师团。经美军侦察发现,人民军第19师团把主力两个联队都配置在开城以北以天摩山为核心的防御阵地,但两翼配置兵力薄弱,更要命的是西侧就挨着礼成江,一旦仓促撤退将是灾难性的后果,故美军决定以骑兵第7团为主要兵力先机渡江,再沿礼成江西岸向北跃进直扑人民军的后方渡口汗浦里。
由于师属渡河器材已经用尽,又担心河西岸的人民军第43师团会设伏,美骑1师师长有点打退堂鼓了,但骑7团团长哈里斯中校不愿放弃这一有利战机,他便直接把自己的团后勤主任派往仁川,向美军后勤司令斯托沃特准将求助,借来了三艘坦克登陆艇。9日上午,美骑1师以两个团的兵力从开城正面的开城-金川公路及开城东北的华藏山两个方向向人民军第19师团发起进攻,但由于沿途地形复杂又埋有地雷,到12日双方主力才正式发生接触。
10月9日,美骑7团也以一个营的兵力发起渡河战役,并以伤亡78人的代价轻松占领礼成江西岸的铁桥遗址,团属第8工兵营随后渡河,并开始架设浮桥供后续部队通过。虽然次日两点河西岸人民军第43师团一部曾对美军登陆场发起夜袭,但由于此时美骑1团已有两个营过河,所以反被美军一个反突击夺取了大桥东南的高地。10月11日晨,美骑1团3营也完成渡江后,立即迅速向北推进,经过一整夜的急行军于12日晨成功占领汗浦里。
图片
开城以北作战形势图
10月12日夜,天摩山正面战场阻击了美骑1师两个团整整一个白天的人民军第19师团各部开始陆续向汗浦里撤退,此时在汗浦里等待他们的是美骑7团的两个营。首先被伏击的是人民军第19师团司令部所在的一个小车队,车队内11辆车辆全部被摧毁,随行的文化副长李彬宇少将也伤重不治身亡。美军缴获了李少将随身携带的文件,显示人民军总部在金川防御的第19师团应于14日夜撤退到金川以北15公里处的南川店。
此时的天摩山正面战场,除了美骑1师的两个团外,白善烨指挥的韩军第1师团及英第29旅也纷纷加入战斗,对仍集结在礼成江西岸的人民军第19师团形成半包围形式,同时美第24师在礼成江西岸地域登陆,并进占白川,掩护了美骑7团的后方。为了使师团主力能尽快撤向汗浦里,整个1月13日,人民军第19师团37联队不得不在天摩山豆石山与美骑8团进行了激烈的攻防战,双方之间甚至爆发了坦克战,结果是美军潘兴式重型坦克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毁人民军第46坦克联队的8辆T-34坦克。
图片
10月13日,美骑1师向开城以北山地挺进
10月14日,人民军第19师团的首支卡车和牛车混合纵队抵达汗浦里,结果再次遭到美骑7团伏击,1000名官兵中被杀伤500余人,被俘200余人,另有300余人溃散入东北方向山地。得知汗浦里受阻,人民军第19师团以35联队为主力迅速集结了2400余人的战斗群,企图击退美骑7团打通汗浦里,结果又遭到及时赶来的美骑5团2营的背后袭击并大部溃散,此时在豆石山阻击的人民军也在美骑5团3营的侧击下放弃阵地全部逃散。
到10月14日夜,持续6天的开城以北山地攻防战宣告结束,因为美骑7团迅速果敢的包抄侧击行动,使得部署在礼成江东岸金川地区的人民军第19师团的两个步兵联队、一个坦克联队及第27步兵旅团一部几乎全军覆灭,不过由于当地地形复杂,加上美韩军网张得太大又急于北上进军平壤,使得被击溃的很多人民军官兵得以分散突围至东北方向的金化铁三角山地,并加入由崔贤将军指挥的第二军团敌后游击部队。
据1950年10月29日在蒙冲被捕获的第79联队野战炮兵中队炮手严昌国(咸镜北道庆兴郡人)招供,人民军第19师团主力在礼成江东岸覆灭后,作为预备队留守西岸的第79联队奉命收拾残部退往新义州,后又于10月底退入中国东北珲春地区进行整补,在补充了强征的南韩预备役人员和苏联新援助的装备后,又恢复了8000余人的实力,并被编入人民军第六军团。
图片
重返前线的人民军部队
1951年1月28日,重建后的人民军第19师团奉命回国,于2月20日被部署到沙里院的三线阵地修筑防御工事,后于第四次战役期间的人民军第二次重组中被编入人民军第一军团,并被重新部署到汶山-开城地区。考虑到该师团在第四次战役防御阶段所表现出的战斗力较差,因此在后续阵地战中其只承担二三线战场的警备和剿匪任务,并最终迎来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