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投诉同比降四成!江北区控噪安民出高招

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半年“成绩单”将陆续出炉。
6月14日,江北区生态环境局召开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其协同各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一体推进“九治”,整体交出高分答卷情况。
图片
江北区重视开展施工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整治。
推进美丽重庆建设,不仅让江北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水更清,也让城市越来越安静。数据显示,江北区噪声投诉同比下降41.6%,累计建成市级安静居住小区15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66.7%。
噪声投诉同比下降四成,背后有何高招?
江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守元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全区的噪声投诉主要集中在施工噪声领域,除开展施工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整治攻坚,还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1+3”模式,真正将噪声投诉化解在基层。
两江实验小学建设和周边道路工程施工时,曾因噪声扰民引起周边居民不满。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江北区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扰民企业、投诉群众共同参与,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实现民主协商、责权分配、监督保障三位一体。
按照这个思路,通过召开行政管理部门、街道、社区物业、群众代表、工程建设方和施工方的联席座谈会,群众面对面提意见,施工单位当场承诺整改措施及时限,行政单位明确环保法律法规红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出台《江北区两江实验小学及道路工程噪声整治方案》。
同时,还建立噪声扬尘投诉沟通微信群,发现问题马上提、解决问题马上干。施工单位承诺杜绝环境违法行为,通过调整日常施工时段,特别是在夜间施工过程中严格机具使用,调整强噪声作业时段、区域,切实做到了控噪安民。
“江北施工噪声总投诉量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向守元说,“1+3”自治模式打通了群众、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了良好的三方信任关系。群众通过平台分享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用正确渠道进行有效投诉。更高的参与度,不仅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让环境基层治理工作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噪声治理只是美丽重庆建设治城的一个缩影。
记者现场了解到,今年以来江北区各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协同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智治体系,全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答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江北区蓝天天数143天,长江、嘉陵江15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7.4%,安全转移危险废物2607吨,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