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的梅雨季,中医专家教你如何“祛湿”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符佳)6月是南方的梅雨季节,虽气温已逐渐回升,但雷雨天气与对流天气频发,空气湿度增大。中医认为,湿邪为重浊之阴邪,多侵人隐缓而不自觉,伤人致病。
如何祛湿?6月13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喻斌教授支招。
“内湿”与“外湿”合而为病
喻斌教授介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邪具有易损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合而为病等五个特点。
“重”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容易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关节疼痛等。
“浊”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容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出现满脸油光、眼屎增多、口臭等;湿浊在下,出现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白带增多等;湿浊浸淫皮肤,出现皮肤溃烂、瘙痒红肿等。
潮湿的春夏季很容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湿邪致病多由“内湿”与“外湿”合而为病,既有潮湿居处、冒雨下水等外因,又有多食油腻、嗜酒饮冷等内因。
清除湿邪,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喻斌指出,应从家居环境、饮食运动、顾护脾胃、中医外治等方面着手。
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使用干燥剂、空调等工具除湿,减少雨天及夜间长时间开窗通风。避免冒雨外出,以免淋雨受凉。淋雨后应尽快热水淋浴,可饮用热姜汤,以祛除外邪。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甜腻、生冷、辛辣饮食及饮酒。可多食瓜类、豆类、山药、荠菜等应季蔬菜,以及白扁豆、陈皮、赤小豆、薏苡仁、芡实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减少滋补性食物及药物的摄入。
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外出运动,多晒太阳以振奋阳气,选择温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微微出汗为宜,有助于排出人体的湿邪。
中医认为,化湿疣需顾护脾胃。中医艾灸能温阳补气、健脾温肾,缓解脾虚湿停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可艾灸足三里、神阙、水分、阴陵泉等穴位。
每天或隔天用艾叶煮水泡脚,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湿,提升身体阳气。家中可焚香祛湿,如艾香、檀香、佩兰、藿香、沉香等,既可以避虫,又可以除湿。其次,拔火罐也有助于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平时居家可选用健脾化湿之食疗,以减轻湿邪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