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刚观察 | 达梦数据IPO背后:一张光谷“金种子”名单,一半都上市了

6月12日,80岁的冯裕才在上交所敲钟。他带领的达梦数据上市,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华科“扫地僧”冯裕才创业的故事,广为人知。今天却要说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这需要从一张名单说起。
2018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公布了首批上市“金种子”名单,共26家企业在列。第二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共47家企业。达梦数据就在其中。
图片
几年过去,这些曾经的“金种子”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刚观察(DGbeacon)统计,首批26家企业中,一半已经成功上市,另有5家在新三板挂牌。
达梦是东湖高新区第65家上市企业。要知道,在首批“金种子”名单公布之时,这个数字仅为40家。短短几年内,光谷实现了上市公司数量的突飞猛进。
光谷IPO军团,是怎样炼成的?
01
光谷上市“金种子”企业名单,迄今公布了6届。
“金种子”企业被视为上市后备军。从纳入名单的企业数量,便能窥见一二。
2018年:“金种子”企业26家;
2019年:“金种子”企业47家;
2020年:“金种子”企业50家;
2021年:“金种子”60家,新增“银种子”40家;
2022年:“金种子” “银种子”各72家;
2023年:“金种子”数量超去年总和,达159家,“银种子”44家。
上市公司后备军数量,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每年都比上一年新增了50家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光谷上市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
从2018年首批“金种子”名单公布,到如今达梦数据登陆科创板,光谷共新增了25家上市公司。这25家公司中,多达21家上过历年“金种子“名单。
首批的26家“金种子“企业,如今去往了何处?
其中,13家已经成功上市,以上交所科创板居多,其次是深交所创业板、港交所。且大部分都在入选“金种子“的三年内,实现密集上市。
图片
50%的上市成功率,事实上已经非常耀眼,也验证了首批“金种子”企业含金量之足。
另有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图片
第二批“金种子“名单,收获也颇丰。
在达梦数据之前,就有同为第二批“金种子“的微创光电、长盈通、华康医疗、武汉蓝电,成功实现IPO。
目前正在辅导期和申报期,准备冲刺IPO的公司,也多有“金种子”企业的身影,如君集环境、天勤生物、立得空间、兰丁智能、风脉能源、木仓科技等等。
02
“金种子”与上市企业高度关联,并不稀奇。
从选拔标准来看,“金种子”在筛选层面就相当严格。达梦数据主要研发数据库基础软件,而它所在的光谷,集聚的软件企业超1000家。
如何从1000家企业中,筛选出有潜力的“金种子”?
“金种子”企业要过材料评审和专家评审两关。2019年入选“金种子”企业,不仅要已经报辅或报会,对净利润、营收、融资也有相当门槛。比如,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0万元,或近一年营收不低于1亿元,估值不低于6亿元。初审过关后,还得经得起专家的调研核查,有重大瑕疵的企业可能在此折戟。
一旦入选,就可能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精准帮助。光谷2018年发布的“上市十条”,其中一条是通过“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等方式研究灵活的解决办法,依法依规前提下妥善解决企业上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上市十条”还规定了给予“金种子”企业的各种奖励、补贴,比如并购重组过程中产生的中介服务费给予50%补贴,转增股本按5%的比例给予奖励,贷款按同期基准利率的50%给予利息补贴。
“金种子”企业上市后,能获得300万元基础奖励。首次募集资金80%投资本地的,又可以获得100万元追加奖励。
“上市十条”3年期满后,光谷再推出“上市十五条”,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并增加了新三板奖励。股改是企业上市前期成本的大头,“上市十五条”将股改奖励范围由“金种子”企业放宽至所有区内企业,极大提高了覆盖面。
去年,光谷又推出“上市苗圃贷”,面向具有较强上市意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层级企业可获得单笔最高1000-5000万元融资。
这一系列措施,推动光谷成为华中地区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光谷518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均每8平方公里,就坐落着一家上市公司。
光谷不断扩大“金种子”数量,鼓励更多企业上市,显然还有更高的追求。
但环境有了变化。
03
“金银种子”数量三年翻两番的另一面,是IPO的门越来越难进。
3月15日,证监会连发四份文件,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
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方面,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证监会将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
有机构统计,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国内新上市公司数量连续4个季度下滑。据 Wind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股主动撤回的有 80 家企业。
此番收紧,早有迹可循。去年以来上市的光谷“金种子”企业,加上达梦数据共有4家,低于往年的水平。
不仅武汉,作为中部A股第一城的长沙,去年A股上市公司增量也滑落至2家。合肥势头不减,去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中部资本市场出现“三城鼎立”的态势。
目前,光谷有近30家企业处于上市辅导申报期,200余家“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列为上市后备军。
基数在这里,光谷的IPO数量继续增长,十分确定。
只是,继达梦数据之后的下一股,又会是谁?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