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成立内河航运产业联盟,河南“出海”再升级

顶端新闻记者 王访贤
6月13日,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对接活动在郑州举行。
活动中,河南交投集团发起成立了内河航运产业合作联盟。联盟21家成员单位将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航运产业集群。
内陆省份水运之争,河南如何脱颖而出?建设中原出海新通道,河南近年大动作频频。
图片
繁忙的周口港,图片来自河南日报
内陆省份抱团发展内河航运
内河航运是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低耗能、污染小的特点。
近年来,河南深入推动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建设交通强省,加快补齐内河航运短板,并将其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河南作为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的省份,境内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条,沙颍河漯河以下、淮河息县以下具备常年通航千吨级单船、万吨拖队能力,已形成两条东向出海通道,周口港年货运吞吐量超4000万吨,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在此次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对接活动上,由河南交投集团发起的“内河航运产业合作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员单位包含中远海运等央企,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来自安徽、黑龙江、浙江、江苏、湖北、广西、广东等7省港航建设运营单位,涉及港航业务的河南省属国企,及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共计21家。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付磊表示,发起联盟的初衷,旨在探索创新内河航运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搭建政企、产业之间的互动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和信息分享,以此促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航运产业集群。
图片
河南内河航运蓄势启航
河南地处我国内陆,拥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域优势。目前,境内高铁里程超过2200公里,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铁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300多公里,全面实现县县双高速;航空方面,郑州机场货运规模跻身全球40强,客货运吞吐量持续保持中部“双第一”。
为补齐内河航运短板,实现内陆省份通江达海,河南已经蓄势多年。特别是过去一年来,河南将内河航运发展上升到空前高度。
2023年9月,河南省召开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传达了明确信号:“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2024年,河南又将内河航运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周口、信阳中心港扩容增效,启动贾鲁河通航和郑州港项目前期工作,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建议,将中原出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图片
繁忙的周口港,图片来自周口日报
在一系列顶层设计、高质量规划引领下,河南内河航运已顺利启航。
目前,河南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1825公里,初步形成沙颍河、淮河两条通江达海通道,经江淮运河、京杭大运河,向东南可达长三角世界港口群,向北可达连云港;建成4个以货运为主的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港和3个以客运为主的洛阳、南阳、许昌港。
来自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2023年1-11月,河南全省港口吞吐量4349.3万吨,同比增长10.6%;集装箱吞吐量8.1万标箱,同比增长117.6%。其中,周口港吞吐量3804.3万吨,同比增长25.5%。
图片
内河航运竞速,哪省强?
目前,铁路、公路、航空等国家枢纽基本定局,唯有内河航运尚未形成全国性中心枢纽。为此,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纷纷加快内河航运发展步伐。
如,安徽省大力推进“航道上的安徽”建设,总投资950亿元的江淮运河开通运行,联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内河通航里程5600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6737亿吨公里、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60%。
湖北省作为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着力加快建设新时代的“九州通衢”,内河通航里程8667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完成4996亿吨公里,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
同时,安徽马鞍山、芜湖、池州港,湖北武汉、宜昌港,江西九江港都已成为亿吨级港口。而河南最大的周口港年货物吞吐量还未突破5000万吨级别。
与之相比,河南内河航运存在差距。
具体来看,一是航道基础较差,仅有货运航道399公里,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22%,其余库湖区航道无法实现长距离、跨区域运输功能。二是港口规模总体偏小,全省码头泊位225个,缺少专业化集装箱码头。三是货物运输占比低,水路货物周转量1287亿吨公里,仅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11%,约为安徽、江苏的六分之一。
除了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河南内河航运还面临着港航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较低,临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等发展瓶颈。
图片
河南内河航运如何破局?
为了破解这些限制因素,河南省谋划内河航运“11246”工程在加速推进。力争到“十五五”初,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成投资1000亿元,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打造淮河等4条通江达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周口港等6个中心港口。
据了解,目前,河南共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总投资1416亿元,计划经过3至5年,初步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今年年内,河南计划新开工内河水运项目13个、总投资405亿元,预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
在“强内力”的同时,河南还在不断“引外力”。此次由河南交通集团牵头举办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会,并牵头发起内河航运产业合作联盟,就是“引外力”的举措之一。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凤明提到,内河航运产业合作联盟的成立,首先能够促进内河领域相关单位的资源共享,包括技术、市场信息等。
其次,联盟内部可以建立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成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内河航运领域的应用。例如,在河南内河建设和未来运营方面,推广智能船舶、绿色能源船舶、自动化码头技术等的推广,能够显著提升内河航运的安全性、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河南内河航运在本地市场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联盟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有助于河南内河航运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开辟新的增长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