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仍居高不下 美元信用遭到透支

  美国劳工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保持不变,同比增长3.3%,这意味着,美国通胀水平仍居高不下。
图片
路透社报道截图
  同一天,美联储结束最新一次议息会议,第七次决定维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
  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话说就是,通胀虽已下降,但美联储仍没有足够信心开始降息。
图片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截图
“通胀比人们想象的更顽固”
  有分析认为,当前美国通胀走势仍面临若干上行风险,尤其是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物价继续攀升,给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与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住房和食品等商品的成本感到焦虑,约80%的受访者表示,通胀是他们财务压力的三大来源之一。
图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选民表示,他们的经济状况在拜登总统任职期内有所改善;超过一半的人说,他们的经济状况更糟了。
  文章援引罗斯商学院教授戈登的话说:“比起移民和外交政策等竞选议题,选民们更关心经济问题。为了赢得选举,你必须让选民相信,你会把经济处理得最好。”
图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的理由之一是美国经济和就业依旧“强劲”。
  然而,美国劳工部此前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增长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升至4%这一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另一个衡量就业的重要指标——初领失业金人数跃升至1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图片
路透社报道截图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近日表示,“美国经济最糟糕的结果将是‘滞胀’,即通胀率继续上升,而经济增长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放缓”,“我认为,通胀比人们想象的更顽固”。
图片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截图
美国肆无忌惮地透支美元信用
  相对于对自身的伤害,美国的扭曲利率政策使得美元不断走强,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外溢效应。
  由于全球近90%的外汇交易都涉及美元,美元走强加剧了海外通胀,多种非美货币经历了多轮大幅贬值。
  今年,市场起初普遍认为美联储将于今年降息,但随着降息预期逐渐减弱,多数主要货币再次对美元走弱。
图片
《韩民族日报》:1300至1350韩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可能成为“新常态”。
  此外,欧洲央行近日进行了近5年来首次降息,但美联储则未做降息决定,这意味着美欧息差进一步加大。
  有分析认为,这将推高欧洲企业的进口成本,尤其是以美元计价的能源成本,从而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努力,使欧洲央行降息的初衷大打折扣。
图片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事实上,近年来美联储升降利率造成的“美元潮汐”已经通过转嫁危机和收割全球财富不断引发国际市场动荡。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全球公共债务去年升至创纪录的97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约占三分之一。
  美联社报道称,美元利率长期居高不下,以美元计价借贷的国家清偿债务压力骤增,削弱了这些国家为医疗、教育和气候行动等基本政府服务支付费用的能力。
图片
美联社报道截图
  就算这样,美国仍在肆无忌惮地透支美元信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元一直是全世界事实上的“储备货币”,是各国央行储备的默认货币。
  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是美国的“嚣张特权”。
  然而,美国《财富》杂志近期评论称,从某些方面看,美元已经失去了部分主导地位。
  文章指出,2002到2022年,全球央行的美元储备减少约20%;此外,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则促使其他国家在贸易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图片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截图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过去一直对外界担忧美元地位一事不以为然,可现在看法也有所改变。
  他近日在一场讨论美元国际角色的会议上承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他指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俄罗斯的制裁、新兴国家提升本国货币地位的努力以及经济碎片化都可能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
  “如果这些制裁措施和政策长期持续下去,跨境支付格局的变化,包括数字货币的快速增长,都可能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图片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