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意欲何为?专访前驻美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

全文1703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02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欧方做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03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04专家何伟文认为,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应积极推动与欧盟所有企业的合作,完善产业链、供应链。

05事实上,欧洲消费者也将为此付出更高的购车成本,受到波及的还有欧洲企业在华的经济利益。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6月13日表示,欧方做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方保留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同日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中方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欧盟此举有何背景?对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又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车企又该如何应对?封面新闻对话中国前驻美国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
嘉宾名片
图片
何伟文,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曾任中国驻美经济商务参赞。
“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何伟文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仅让欧洲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提高,还将使欧洲企业在华的经济利益受到波及。“众多欧洲车企对欧盟的这种保护并不买账。”
谈及如何应对欧盟此轮挥舞“关税大棒”?何伟文认为,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极推动与欧盟所有企业的合作,先把蛋糕做大,再来推动进一步发展。
封面新闻:欧盟加征关税有何背景?
何伟文: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宁德时代在德国投资的动力电池厂年产电池3000万个,可装配18.5万至35万辆车。远景动力宣布斥资29亿美元,在法国建设动力电池超级工厂,总体规划年产能约43吉瓦时(注:电力计量单位)。
另一面,德国企业在中国也有大量投资。比如,大众和江淮汽车合资的大众汽车(安徽)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此前宣布,将在数年内投资约9.5亿欧元,在苏州设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也已经在沈阳动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欧双方应该鼓励企业间的相互投资,完善中欧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中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市场持续扩展,这将带来双赢结果。
如果随意动用行政干预手段,人为阻隔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与投资,不仅无助于欧洲汽车工业发展,也有违自由贸易规则。
封面新闻:加征关税将带来什么影响?
何伟文:其实对于欧盟的这份“保护热情”,欧洲车企巨头并不买账。宝马首席执行官近期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他直言,欧洲汽车行业“不需要保护”。
奔驰首席执行官的态度则更加直接。他认为,欧盟应该降低而非提高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因为竞争能够帮助欧洲汽车业提升竞争力。
德国智库机构此前估计,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平均加征20%左右的关税,可能导致这些车企出口量减少四分之一,或使中国车企每年损失近40亿美元。
事实上,欧洲消费者也将为此付出更高的购车成本。欧洲智库研究就指出,在制造电动汽车的原材料供应方面,欧洲企业没有优势。美国研究机构甚至认为,对于像比亚迪这样拥有强大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即便关税比例高达50%,也无法阻止它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仅欧洲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将提高,受到波及的还有欧洲企业在华的经济利益。事实上,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欧洲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产品。
封面新闻:中方如何应对欧盟加征关税?
何伟文:欧盟相关做法其实是典型的“双标”。欧盟内部就有许多新能源补贴政策,欧盟成员国对电动汽车有更多的补贴方式。
事实上,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和美国,政府采取多种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是通行做法。德国政府自2020年起决定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法国则对低收入家庭购买电动汽车给予补贴。
在欧洲国家中持开放态度的主要是德国车企,它们都是在竞争中成长为世界巨头的,因此对中国电动汽车同样保持开放。而法国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推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主要是法国企业。
欧洲主要国家的这种补贴和中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都属于生产阶段和消费端补贴,并不属于低价竞争补贴。实际上,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高于国内售价。
10年前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双方通过数轮谈判,最终达成协议,避免双反征税。这次如果能够通过磋商解决,将为双方带来利好。
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极推动与欧盟所有企业的合作,先把蛋糕做大,再来推动进一步的发展。中欧企业共同发展完整的、规模巨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将推动双方低碳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中欧双方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持久繁荣,并为世界汽车工业升级换代作出重大贡献。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