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应熙之父金章

图片
金章(1889—1943)。
著名历史学者金应熙的父亲金章是陈炯明的“师爷”,第三任广州市长,伪华北邮政总局局长,1943年在北平去世。金应熙才华横溢,因曾“批判”乃师陈寅恪而饱受诟病。近日,吾友叶嘉良找到一张金章照片,促使我动笔写这篇不完备的金章小传,并尝试为金应熙的行为做一点解释。
陈炯明的师爷
陈公博说过:“平生有三个知己,一个是金章,一个是廖仲恺,一个是汪精卫。”(陈伯衡《我所知道的陈公博》,《广州文史资料》第四辑第189页)后两者人人皆知,但金章是谁,恐怕知者甚少。
金章(1889—1943),字浩亭,广东番禺捕属人,居住广州新城内高第街,1904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次年与汪兆铭、朱执信、古应芬等一起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入广东法政学堂任教,陈炯明为其学生。“番禺捕属”是指广州城内由番禺县典史衙门(捕厅)管辖的居民,多是外省、外县人后代,外省人则以浙江为多。金氏原籍浙江绍兴,来粤经营盐务,遂入籍番禺。这个群体对民国政坛影响至深,孙中山重要助手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许崇智、古应芬均出身“番禺捕属”。
民国初年金章一直追随陈炯明,为之出谋划策,人称“金师爷”。1913年军阀龙济光枪杀广东警察厅长陈景华,金章亡命港澳。1920年秋陈炯明率领粤军回粤,金章随之返穗,帮助起草联省自治条例、民选县长办法,出任广东法政专门学校监督(校长),兼广东全省沙田清理处处长。陈独秀被迫辞去广东教育委员会会长之职离粤,金章与有力焉。(《广东文史资料》第十二辑第78页)
广州市为中国第一个建制市,市政脱离县政,直属于省政府,这是陈炯明多年的设想,一朝实现,本想让金章担任第一任市长,为邓铿、许崇智所阻,遂委孙科为首任市长。孙、陈交恶后,第二任市长由魏邦平的参谋长、公安局长吴飞兼任。魏邦平在陈军之外别树一帜,因驱逐桂系有功得以分享权力。陈炯明想让金章代替吴飞当市长,但颇费周折。魏邦平方面希望吴飞保留公安局长一职,其他局长人选,“海丰派”也多所干预。当时广州市财政紧张,沙田清理处处长是个肥缺,一肥一瘦,对比鲜明,加之警察权旁落,金章颇为踌躇。陈炯明持之再三,金章无奈,于1922年12月11日就职,1923年1月离任。
金章曾为孙、陈复合在幕后牵线。1924年1月,廖仲恺自上海抵香港,金章来访,两人交换了调和两巨头的意见。1月9日,《香港华字日报》刊出《孙派要人对于孙陈调和之意见》报道,语多不实。为此,廖仲恺特发布公开信《责金章书》,斥金章“何必为此鬼蜮以自贬人格”,要求刊登更正。(《廖仲恺集》第145-146页)此后,金章很长时间淡出政坛,在香港经营银号生意。
伪华北邮政总局局长
华北沦陷后,汉奸王克敏、王揖唐拼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后,“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原“邮政总局”也改为华北政务委员会邮政总局。1940年6月,金章出任局长。1946年5月20日《新华日报(华中版)》称:“汪逆粉墨登场后,派金章往北方任华北政务委员兼伪邮务总局局长。”金章、汪精卫都出身“番禺捕属”,祖籍均为浙江绍兴,1905年同年加入同盟会,两人有超过30年的交情。“临时政府”以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整合到汪记“国民政府”里面,双方面和心不和。金章被汪氏调任华北,恐怕有监视的任务。
1943年2月28日《实报》刊登《华北邮政总局长金章逝世》报道:“华北邮政总局局长金章氏,患有肺疾,突于日前转剧,竟于昨日上午四时在寓(内一区霞公府五号)逝世,享年五十三岁。……氏为广东人,民国元年曾任国民政府参议院议员,其后即宦游各地,至民国二十九年六月十一日,就任邮政总局局长,同时兼任国府中央委员、国府宪政实施委员会委员。闻弔念金氏之追悼会,亦定于三月三日上午十时,在宣武门外下斜街长椿寺举行云。”至于金章担任伪职期间有何劣迹,史料所限未能详悉。报纸说金章“享年五十三岁”,与广州市档案馆所称1889年出生相差一年,究竟以何者为准,尚不能作结论。
图片
金章(右三)与林虎(右一)合影。
陈君葆日记的记载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当时报界盛传陈廉伯、马育航(陈炯明亲信、马思聪之父)出任伪职一说。任教港大的陈君葆听闻汪精卫到港消息,10月25日的日记出现了汪精卫、金章的身影,消息来自他的学生金应熙:
金应熙说他有几句话要对我报告的,他说了出来我非常惊异,后来问他才知道他是金章的儿子。据他说,汪精卫的确来了香港,这因为他昨天到九龙塘看了他父亲,那时他父亲刚在和马育航讲话,由谈话中说出来的。……汪精卫来港未必先已和陈廉伯、马育航等汉奸有了密契,但来港以后,这一批汉奸想和他合伙倒很有可能。……又金生自言极不满意其父的主张,前曾因信仰与他发生过一次意见上的冲突。在个别指导的钟点,他问道,要做救国工作是否一定要加入共产党?(《陈君葆日记全集》第一册第419页)
前述《新华日报》指出:“广州沦陷后,彭逆东原的出任‘维持会长’,吕逆春荣的组织‘绥靖军’,都是金章在幕后牵线的。”金应熙与其父立场迥异,坚决主张抗战,思想左倾。1949年后,金应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表现“积极”,首先是他出于他长期坚持的“进步”立场,但应该也有急于洗刷的一面。他父亲金章不但是陈炯明亲信,更要命的是沦陷时期曾经“落水”。要洗刷家庭出身的污点,不积极表现不行。笔者并非为金应熙批判陈寅恪辩护,只是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金应熙的一些举动或许比较容易理解。
陈晓平
责编 刘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