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乖运舛力不济之“勇敢”号与“光荣”号航空母舰

图片
二战前夕的“勇敢”号航空母舰
“勇敢”级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级成批服役的航空母舰,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勇敢”级战列巡洋舰改建而成,包括“勇敢”号(HMS Courageous)、“光荣”号(HMS Glorious)和“暴怒”号(HMS Furious)三舰。而“勇敢”级战列巡洋舰是因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罗的海计划而建造的,该级战舰装甲轻薄,仅装备少量重型火炮。首舰“勇敢”号于1915年3月26日开工,1916年2月5日下水。二号舰“光荣”号于1915年5月1日开工建造,1916年4月20日下水。三号舰“暴怒”号于1915年6月8日开工建造,1918年8月18日下水。
图片
一战时期的“勇敢”级战列巡洋舰三视图。注意“A”炮塔和“Y”炮塔的顶部都安装了飞机起飞平台
该级战舰总长为786英尺9英寸(239.8米),型宽为81英尺(24.7米),满载吃水为25英尺10英寸(7.9米)。标准排水量为19490吨,满载排水量为22922吨。该级战舰也是英国皇家海军中第一批装备齿轮减速汽轮机的大型战舰。为了节省设计时间,直接将轻型巡洋舰“冠军”号(皇家海军第一艘装备齿轮减速汽轮机的巡洋舰)上使用的动力装置简单地“复制、粘贴,再粘贴”到了“勇敢”级战舰上。“勇敢”号和“光荣”号都装备了4台帕森斯齿轮减速式汽轮机,分别安装在两个轮机舱内,由安装在三个锅炉舱中的18座亚罗式小管锅炉提供动力,总输出功率为90000轴马力(67兆瓦)。每台汽轮机驱动一根螺旋桨轴,配用的螺旋桨直径为11英尺6英寸(3.5米)。“勇敢”号在海试中达到了30.8节(57公里/小时)的航速,而“光荣”号在海试中达到了31.42节(58.19公里/小时)的航速。两舰的正常载油量为762吨,最大载油量可达3211吨。在满油状态下以20节(37公里/小时)航速巡航,航程可达6000海里(11110公里)。
图片
在泰恩河上进行舾装的“勇敢”号战列巡洋舰,1916年底
“勇敢”号和“光荣”号均装备了两座液压驱动的双联装BL 15吋(381毫米)Mk I型主炮塔,从前往后分别命名为A炮塔和Y炮塔。副炮为18门BL 4吋(102毫米)Mk IX型舰炮,分别安装在6个手动操作的三联装炮架上。由于炮架上的三个炮膛距离太近,使得23名装弹手容易相互干扰,反而降低了该炮的射速,使本想依靠该炮的高射速来对付鱼雷艇和其他小型快艇的愿望落空了。此外,在主桅旁边装备了2门QF 3吋(76.2毫米)20英担高射炮,舰上还装备了两具21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另携带10枚备用鱼雷。“光荣”号曾在1917年中期加装了6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主桅两侧的上甲板上各装一座,Y炮塔两侧的后甲板上各装两座。
图片
锚泊中的“勇敢”级二号舰“光荣”号战列巡洋舰,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可能即将拔锚启航,大约是一战晚期
与其他英国战列巡洋舰不同的是,“勇敢”级战列巡洋舰的大部分装甲是由高强度的HTS钢制造的,这是一种在舰艇的承力结构上广泛应用的钢材。该级战舰的水线装甲带由2吋(51毫米)厚的HTS钢组成,外面覆盖着1吋(25毫米)厚的低碳钢舰壳;该装甲保护着舰体舯部大约三分之二舰长的舰体,其前端向前方延伸至离舰艏很近、厚2吋的前横舱壁。水线装甲带高23英尺(7米),其中约有18英寸(0.5米)高的水线装甲带位于设计水线以下。舰内布置有四层装甲甲板,厚度从0.75-3吋(19-76毫米)不等,覆盖在弹药库和舵机舱上的装甲最厚。日德兰海战后,又在弹药库周围的甲板上新增加了110吨额外的装甲。
图片
锚泊中的“勇敢”号战列巡洋舰的舰艉近景,注意舰艉的双联装15吋“Y”炮塔顶部起飞平台上还停放着一架双翼水上飞机
“勇敢”号服役后,先是被编入大舰队的第三轻巡洋舰分舰队。由于第一巡洋舰分舰队的大部分舰只在1916年5月的日德兰海战中战沉,后来该分舰队在重组时就将“勇敢”号和“光荣”号都划拨到该舰队,而且“勇敢”号还被选为该分舰队的旗舰。由第一巡洋舰分舰队,和第一、第六轻巡洋舰分舰队组成的A舰队参加了1917年11月17日爆发的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由于当时海上大雾弥漫能见度有限,且德国舰队及时施放烟雾,使英舰火炮的命中率非常低。尽管“勇敢”号和“光荣”号的15吋主炮分别发射了92发和57发炮弹,但除了命中德舰一发哑弹外并未取得更多的战果;反倒是“光荣”号A炮塔的左侧主炮在海战中因炮弹在炮膛内被提前引爆而遭炸毁。海战后,该舰用了5天时间来更换被炸坏的炮管。尽管“勇敢”级战列巡洋舰航速高、机动性好,但甲薄炮少使其应用前景不明;所以在一战结束之后,“勇敢”号和“光荣”号两舰都被降为预备役。
图片
“暴怒”号战列巡洋舰在建造过程中就进行了改装,该舰的“A”炮塔被拆除,在其原位上加装了机库和起飞甲板,注意舰桥前方机库两侧的起重机。艉甲板上的“Y”炮塔仍然得以保留
同级的“暴怒”号在设计之初就有所不同,计划装备两座单装BL 18吋(457毫米)MK I型主炮塔,副炮为11门BL 5.5吋(140毫米)MK I型舰炮,而高射炮和鱼雷发射管的型号、数量与同级战舰相同。该舰的动力装置略异于同级战舰,其主机采用的是4台布朗-寇蒂斯齿轮减速式汽轮机。该舰在建造过程中就改变设计开始了改装,就在后主炮塔安装完毕后,放弃安装前主炮塔,而是在其位置上改装了大型机库和起飞甲板。机库内可容纳10架水上飞机,机库顶部是长160英尺(49米)的起飞甲板。飞机由安装在舷侧的起重机从机库里吊到起飞甲板上,起飞时依靠人力使用四轮手推车沿着铺设在起飞甲板中央的铁轨助推飞机起飞。虽然飞机可以从这个甲板起飞,但要把飞机降落到这么短的甲板上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也非常危险。好在当初装备的是水上飞机,从甲板上起飞后可以在水面降落,再用舰上的起重机将飞机吊回到机库内。
图片
1918年,“暴怒”号的前后主炮塔都被拆除了,舰艏艉都装上了飞行甲板和机库,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舰桥和烟囱,艉部降落甲板也可用于系留飞艇
该舰完工服役后在北海进行过几次巡航。1917年11月,该舰再次返回船厂改装。拆除了后主炮塔,改装了机库和300英尺(91米)长的降落甲板,便于飞机的着舰和回收;还在前后两座机库内都安装了升降机。但该舰的上层建筑,包括舰桥、舰桅和烟囱都原样保留下来,只是在上层建筑两侧各加装了一条狭窄的飞桥,将前方的起飞甲板和后方的降落甲板连接起来。但如此设计造成来自上层建筑和烟囱的湍流和浓烟对飞机的降落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至于仅进行了三次成功降落后就被禁止再继续尝试。1918年7月,从“暴怒”号上起飞的7架索普威思“骆驼”式战斗机空袭了位于丹麦托顿的德军飞艇基地,成功炸毁了基地内的飞艇库和里面的齐柏林飞艇。尽管如此,该舰在一战结束后还是被停用了。
图片
“暴怒”号的舰桥近景,此时“Y”炮塔已被拆除改装成了降落甲板,一艘飞艇系留在甲板上。但舰桥、舰桅和烟囱都原样保留下来,注意上层建筑两侧的拱形飞桥,在舰艉降落甲板上着舰的飞机可通过这两座飞桥推到舰艏的起飞甲板上以便起飞
1922年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各签约国的舰艇总吨位,英国皇家海军被迫报废许多老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但该条约允许英国将总吨位高达67000吨的现有舰只改建为航空母舰,“勇敢”级战列巡洋舰由于其大型舰体和高航速使它们成为改建航空母舰的理想选择。不过,该级战舰中“暴怒”号的情况最特殊,该舰早在一战期间就已经进行过两次航空母舰化改装。一战后虽一度被停用,但随后就在1921年6月-1925年9月之间,被重新改建为拥有全通飞行甲板的真正航空母舰,而且其改建的开工时间还早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
图片
拥有前后两个飞行甲板的“暴怒”号远眺,看上去已经初具航空母舰的风范。不过,此时该舰还没有采用前后连贯的直通式飞行甲板。一艘北海级飞艇正从“暴怒”号上空飞过
将“暴怒”号改建为航空母舰的设计是基于英国在此之前改建的第一和第二艘航空母舰时所积累的非常有限的经验,这就是改装不到三年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以及在1920年的初步海试中仅进行了143次甲板降落的“鹰”号航空母舰。“暴怒”号在改建时将原舰的上层建筑、舰桅、烟囱和舰艉的降落甲板全部拆除,在剩余舰体上建造了双层机库及其顶部的上层飞行甲板,该甲板长576英尺、宽92英尺(175.6×28米),覆盖了全舰四分之三的长度。上层飞行甲板并不是水平的,它从尾端开始向上倾斜直到该甲板长度的四分之三处才变为水平,如此设计旨在帮助着舰的飞机降低滑跑速度,因为那时的飞机起落架上还没有刹车装置。
图片
完成改建后的“暴怒”号航空母舰的侧视图与顶视图。此时,该舰尚未加装舰岛。注意上层飞行甲板后端的两个矩形开口,以及下层机库后端两侧的矩形开口,它们是该舰的排烟口,这种罕见的设计仅见于该舰,1932年
上层飞行甲板前端被设计成半圆形且边沿呈弧形圆角的独特形状,这是因为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在风洞中测试了各种形状的飞行甲板的设计,结果证明采用这种形状的飞行甲板前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甲板湍流。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飞行甲板上的湍流,“暴怒”号在改建伊始也像“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那样没有采用舰岛。所不同的是,该舰在上层飞行甲板前端装有一个可升降的领航舱。不过,由于该舰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在1939年的改装中,还是在该舰飞行甲板的右舷加装了一座小型舰岛,只不过舰岛上依然没有装烟囱。上层飞行甲板之下是双层机库,层高15英尺(4.6米),下层机库长550英尺,宽35-50英尺(167.6米×10.7-15.2米);上层机库长520英尺,宽50英尺(158.5×15.2米),两层机库都装有钢制的电动卷帘门以便分隔空间。
图片
“暴怒”号航空母舰的双层飞行甲板近景。注意上层飞行甲板的半圆形前端,其下是上层机库,前端的机库门直通前方的起飞甲板,轻型舰载机可以直接经机库门从起飞甲板滑跑起飞
该舰在改建时没有设计常规的烟囱,其排烟管的布置显得相当奇葩,舱内所有锅炉的烟道分别汇入沿舰体两舷向舰艉下层机库延伸的排烟管,排烟管在下层机库后端向上弯曲,然后向上延伸穿过上层机库,直通上层飞行甲板后方表面的排烟口;为了防止舰载机和人员跌入其中,排烟口上还安装了钢制格栅。当舰载机要在飞行甲板上降落时,为了避免甲板排烟口冒出的浓烟影响舰载机降落,可以改由下层机库后端两侧的排烟口排烟。这种结构复杂的排烟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超长的排烟管占用了大量的舰内空间,减少了机库的载机数量;而且排烟管中的高温废气还让下层机库中的部分区域热得让人难以忍受;此外,即使改由下层机库后端的排烟口排烟,舰艉两侧冒出的浓烟和高温废气对舰载机的着舰影响并不亚于甲板湍流。该舰在一战时安装的舰艏起飞甲板得以保留,可供舰载战斗机等小型飞机起飞使用。当舰载机从下层起飞甲板起飞时,上层主飞行甲板可以同时接收舰载机降落;且上层机库前端的机库门直通下层起飞甲板,所以理论上可以从两层飞行甲板上同时起飞舰载机。
图片
“暴怒”号航空母舰俯瞰。注意上层飞行甲板尾端的矩形排烟口,以及飞行甲板两侧向外倾斜的防风栅栏;下层起飞甲板舰艏柱处喷出的白色蒸汽叫风向指示蒸汽,可以为操舰人员和飞行员指示风向
上层飞行甲板上安装有两台47×46英尺(14.3×14米)的十字形升降机,用于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转运舰载机。上甲板上备有两个600英制加仑(2700升)的即用汽油罐可供舰载机和舰载小艇使用,另外舰上还备有以散装方式储存的20000英制加仑(91000升)汽油。“暴怒”号作为皇家海军第一艘改装成的大型航空母舰,被广泛用于评估舰载机的运作和起飞着舰程序,包括1926年首次在该舰上进行的夜间着舰实验。同年在该舰上的试验表明,布置在飞行甲板边缘的栅栏可以有效地减弱可能将舰载机从飞行甲板上吹翻落海的阵风。而飞行甲板上的纵向拦阻装置在服役中不受欢迎,于1927年经过测试后被拆除了。舰上机库通常可以搭载约36架舰载机。该舰在改建时还将舰内防鱼雷隔舱的舱壁厚度从0.75吋(19毫米)增加到1.5吋(38毫米)。还在水线处两舷外侧加装了浅型防鱼雷凸舱,其目的是提前引爆鱼雷并以凸舱内部的多层结构来吸收爆炸能量,从而降低爆炸对舰体的损害。但后来的测试证明,该凸舱的内部空间有限、缺少吸收爆炸能量所必需的空舱和水舱,因此难以抵御鱼雷的攻击。
图片
“光荣”号航空母舰,舷侧水线处的防鱼雷凸舱清晰可见。这是该舰在改建为拥有直通飞行甲板的真正航空母舰时加装的,由于双层机库提高了舰体的重心高度,加装防鱼雷凸舱有利于改善该舰的稳定性
“暴怒”号改建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尚未完工,“光荣”号便于1924年2月14日在罗赛斯开始了改建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勇敢”号也于同年6月29日在德文波特开始了改建工程。“勇敢”号和“光荣”号两舰的改建工程都借鉴了“暴怒”号改建以来皇家海军所取得的经验。改建开始后,两舰都先将主甲板以上的火炮、上层建筑、舰桅和烟囱全部拆除了。并在原来前后炮座的位置上各增加了一面3吋厚的横舱壁,其上下端与主甲板和下甲板相接,左右两端直达两舷舰壳。然后在主甲板上建造了一座双层机库,层高16英尺(4.9米),长550英尺(167.6米);两舰都采用了与“暴怒”号相同的、前端呈半圆形的上层飞行甲板,其厚度为0.625英寸(16毫米),该甲板的前后方各安装了一台46×48英尺(14.0×14.6米)的十字形升降机,同样在上层机库前方的舰艏甲板上改装了下层起飞甲板。但到了1930年代后,上舰的新型舰载机需要更长的起飞距离,这就使下层起飞甲板变得过时了。
图片
“勇敢”号航空母舰俯瞰。该舰的改建吸取了“暴怒”号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在右舷安装了带烟囱的一体式舰岛。注意上层飞行甲板前端还没有安装弹射器,下层起飞甲板两侧也没有安装2磅“砰砰”高射炮,大约是1930年代初期
实验证明从上下两层飞行甲板同时起飞的舰载机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甚至有可能导致空中撞机的事故,所以两层飞行甲板的设计并不实用。两舰也吸取了“暴怒”号的教训,不再采用将排烟管布置在舰体内部两舷侧面的设计,而是在上层飞行甲板右舷增建了一座带烟囱的舰岛,其上还设置有舰桥和飞行控制站。这种布局使排烟管的结构得以简化,所占用的舰内空间也大幅减少,让机库的载机容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最多可搭载48架舰载机。后来的实验证明舰岛并不像之前担心的那样会产生过多的湍流,而且耸立在右舷的烟囱排出的浓烟和高温废气对舰载机降落的影响也大为降低,同时也便于舰岛上的飞行控制站指挥调度机库和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运作。在二战前的1939年,两舰都能储运34500英制加仑(157000升)的汽油以供舰载机之需。
图片
试航中的“勇敢”号航空母舰。注意上层飞行甲板前端已经安装了两台液压弹射器;下层起飞甲板两侧也加装了2磅“砰砰”高射炮,大约是1930年代晚期
“勇敢”号和“光荣”号航空母舰总长为786英尺9英寸(239.8米),型宽为90英尺6英寸(27.6米),满载吃水为28英尺(8.5米)。由于两舰都加装了防鱼雷凸舱,所以与改装之前的原型战列巡洋舰相比,型宽增加了9英尺6英寸(2.9米),吃水增加超过2英尺(0.6米)。两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4600吨,满载排水量为27420吨。两舰在改建中没有触及其原来的动力装置,但改建后增加的排水量将它们的航速降低到了29.47节(54.58公里/小时)。两舰的最大燃料容量增加到3900吨,使它们在10节航速下的续航能力可以达到6630海里(12280公里)。
图片
“勇敢”号航空母舰的三视图,1935年的状态
两舰的自卫武器为16门采用高角炮座的单装QF 4.7吋(120毫米)MK VIII型高平两用炮。舰艏的下层起飞甲板两侧各装1门,舰艉后甲两侧也各装1门,其余12门都装在两舷的舷台上。该炮的俯仰角可从-5°到+90°,射速为8-12发/分钟;配用的高爆弹重50磅(23公斤),初速为2457英尺/秒(749米/秒)。该炮的最大射高为32000英尺(9800米),但有效射程要远远小于这个距离;对于水面目标,其最大射程为16160码(14780米)。在30年代中期进行的改装中,两舰都装备了多管“砰砰”高射炮和多管高射机枪。
图片
在风雨中缓缓离港的“勇敢”号航空母舰,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情。大约是1930年代晚期
“勇敢”号航空母舰装备了3座四联装MK VIII型“砰砰”高射炮,其中两座分别安装在起飞甲板两侧、4.7吋高射炮的前方,另一座安装在舰岛的后方。“光荣”号航空母舰则在同样的位置上安装了3座八联装MK VIII型“砰砰”高射炮。两舰还都安装了1座维克斯四联装水冷式.50 MK III高射机枪,其枪管的俯仰角可从-10°到+70°。该枪的最大射程约为5000码(4600米),但其有效射程仅有800码(730米)。“勇敢”号改建完工之初只为舷侧舰炮装备了低角度指挥仪,但在1930年改装时被替换为高平两用指挥仪。而比“勇敢”号完工晚的“光荣”号从一开始就装备了高平两用指挥仪,但两舰一直都没有安装雷达。
图片
一架折叠起机翼的布莱克本“鲨鱼”式鱼雷轰炸机正由升降机从机库里提升到飞行甲板上。“勇敢”级航空母舰都装备了这种独特的十字形升降机
“勇敢”号航空母舰的改建工程于1928年2月21日完成,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该舰进行了试航和训练。然后该舰被派往地中海舰队,驻扎在马耳他,服役时间为1928年5月-1930年6月。而后该舰被“光荣”号接替,于1930年6月-8月进行了改装,安装了横向拦阻装置。从1930年8月12日-1938年12月(期间除了在1936年被暂时分配到地中海舰队之外)该舰一直在大西洋舰队和本土舰队服役。从1933年-1938年底,“勇敢”号航空母舰搭载过第800飞行中队,该中队是由9架霍克“猎人”式和3架霍克“鱼鹰”式战斗机组成的混编机队。在同一时期,该舰还搭载过第810、820和821中队执行侦察和反舰攻击任务。这些中队装备了布莱克本“巴芬”式、布莱克本“鲨鱼”式、布莱克本“里彭”式和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以及费尔雷“海豹”式侦察机。1934年初,“勇敢”号在上层飞行甲板上安装了两台液压弹射器。该舰于1935年10月-1936年6月再次进行了改装,在舰上安装了2磅“砰砰”高射炮。
图片
“暴怒”号航空母舰的机库内景。这里是上层机库,前方的机库门直通舰艏的起飞甲板
1937年,该舰参加了为乔治六世加冕举行的海军检阅。1938年12月,随着“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加入本土舰队,该舰再次被改为训练舰。在1939年初,该舰还搭载过第801中队的布莱克本“贼鸥”式和格洛斯特“角斗士”式战斗机以及第811中队的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1939 年5月,“暴怒”号接替“勇敢”号成为训练舰。此后不久,“勇敢”号还参加了同年8月9日在波特兰举行的舰队检阅。二战爆发之初,“勇敢”号隶属于本土舰队,搭载了第811和822飞行中队,每个中队配备了12架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此时,皇家海军决定以舰队航空母舰为中心组建了猎杀小组,以寻找和摧毁德军的潜艇。1939年8月31日,该舰前往位于波特兰的作战基地,搭载了两个中队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9月3日晚,该舰从普利茅斯启航,在四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前往西部航道进行反潜巡逻。
图片
被U-29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舰艇左舷后,舰体大幅侧斜正在下沉的“勇敢”号航空母舰
9月17日傍晚,“勇敢”号正在爱尔兰西南外海执行反潜巡逻任务。这时该舰的四艘护航驱逐舰中的两艘被派去援助一艘遭到潜艇攻击的商船,舰上的所有舰载机都已经从反潜巡逻中返航。同时,在海面之下德军的U-29潜艇在奥托·舒哈特上尉的指挥下已经跟踪它两个多小时了。当“勇敢号”转向迎风方向以便让舰载机起飞时,该舰正好以18节航速直线横越U-29的艇艏前方,德军潜艇抓住时机向英舰发射了三枚G7e电动鱼雷。“勇敢号”的舰载机还没来及起飞,就有两枚鱼雷击中了该舰的左舷,舰体几乎立即向左倾斜,舰上全部电力中断,仅17分钟后就在距离爱尔兰德西黑德西南190英里(约306公里)的海面上沉没了,包括舰长在内全舰共有519名船员丧生。尽管两艘护航驱逐舰针对U-29展开了4个小时的反潜搜索和攻击,但U-29潜艇仍旧安然逃脱了英舰的追杀。
图片
U-29潜艇艇长:奥托·舒哈特上尉(Captain-Lieutenant Otto Schuhart),先后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骑士铁十字勋章
就在三天前的9月14日,德军U-39潜艇就曾向“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发起了一次未遂攻击,而三天后“勇敢”号的沉没最终促使皇家海军将参与反潜巡逻任务的航空母舰撤回。“勇敢”号航空母舰是二战中第一艘被德军击沉的英国军舰。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上将把击沉“勇敢”号视为“一次了不起的成功”,这让德国海军内部普遍感到欢欣鼓舞。时任德国海军总司令的雷德尔上将指示向舒哈特上尉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并向其余艇员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
图片
“光荣”号航空母舰的侧影。上层飞行甲板尾端被延长,下方安装了甲板支撑架,艉甲板也加高了,大约是在二战爆发之前
“光荣”号改建为航空母舰的工程于1930年2月24日完工。同年3月-6月期间被分配到本土舰队。同年6月前往地中海舰队,以接替“勇敢”号服役,直到到1939年10月。1931年4月1日,“光荣”号在雾中以16节(30公里/小时)的航速撞上了法国“佛罗里达”号远洋邮轮,造成舰艏起飞甲板坍塌了60英尺(18.3米)长,迫使该舰进入直布罗陀进行了临时维修。随后该舰不得不驶往马耳他进行大修,这次修理直到1931年9月才完成。在1930年代初期,该舰安装了横向拦阻装置。1934年7月-1935年7月,该舰在德文波特再次进行了改装。也在上层飞行甲板上安装了两台液压弹射器,并将飞行甲板后端向舰艉延伸。艉甲板也被加高了一层,加装了两组支架以支撑向后延长的飞行甲板后端。舰上还加装了三座2磅“砰砰”高射炮。“光荣”号也参加了1937年为乔治六世加冕举行的海军检阅,然后返回地中海。
图片
“光荣”号航空母舰各个角度的正视图,1939年的状态
“光荣”号航空母舰刚服役之初,舰上搭载的是舰队航空兵装备的费尔雷“飞行捕手”式战斗机、布莱克本“飞镖”式和布莱克本“里彭”式鱼雷轰炸机,以及“费尔雷”IIIF式侦察机。从1933年-1940年4月,“光荣”号返回英国(除了在30年代中期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改装外),舰上一直搭载着第802飞行中队,该中队装备了9架霍克“猎人”式战斗机和3架霍克“鱼鹰”式战斗机组成,直到1939年5月新改装了12架格罗斯特“海上角斗士”式战斗机。舰上的第812和823飞行中队负责执行侦察和反舰攻击任务。他们装备的是布莱克本“里彭”式、布莱克本“巴芬”式和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以及“费尔雷”IIIF式和费尔雷“海豹”式侦察机。“光荣”号在1935年的改装完成后,还搭载过第825飞行中队,该中队最初使用“费尔雷”IIIF式侦察机,后于1936年5月改装为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图片
“光荣”号航空母舰的舰艉近景。注意明显向后延长的飞行甲板后端,艉甲板两侧各加装了一个V形支撑架以支撑上方加长的飞行甲板,从舰艉舷窗可以看出艉甲板已经被加高了一层
二战爆发后的1939年10月,“光荣”号穿过苏伊士运河前往印度洋加入了J舰队,该舰队的任务是在印度洋上追歼德军的“斯比伯爵”号重巡洋舰。但这次行动并不成功,“光荣”号一直留在印度洋直到12月才返回地中海;然后于1940年4月被召回到英国本土舰队,以便为登陆挪威的英军提供空中掩护。英国皇家空军第263中队的18架格罗斯特“角斗士”式战斗机降落到该舰上,以便转运到挪威的空军基地。舰上还搭载了第803中队的11架布莱克本“贼鸥”式战斗机,以及第802和804中队的18架“海上角斗士”式战斗机。
图片
“光荣”号航空母舰俯瞰,大约是1930年代晚期
从1940年4月下旬到6月初,“光荣”号频繁往返于挪威北部和斯卡帕湾之间,将皇家空军的战斗机运往挪威的空军基地,并为在挪威登陆的英法联军提供空中支援。由于法国败局已定,挪威局势岌岌可危,英法联军于6月3日-4日晚从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开始撤离(字母表行动),“光荣”号于6月2日抵达纳尔维克外海以提供空中掩护,当时舰上只搭载了9架第802中队的“海上角斗士”式战斗机和6架第823中队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这是为了腾出机库空间以便让该舰尽可能地撤离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第263中队的10架“角斗士”式战斗机于6月7日下午从巴杜福斯基地飞抵舰上,第46中队的“飓风”式战斗机在傍晚降落到舰上时也没有出现大问题,尽管这些战斗机的着舰速度比双翼飞机要快得多。这是高性能的单翼战斗机首次在没有尾钩的情况下降落到航空母舰上。
图片
德军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
英国人并不知道,德国海军此时已经发起了“朱诺行动”: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4艘驱逐舰奉命攻击英军在哈尔斯塔的基地,以支援德军向纳尔维克推进。当德舰准备于6月7日发动攻击时,获悉英军正在撤离挪威,于是改变了任务目标,决定在6月8日拦截英军的撤离船队。6月8日上午,德舰只拦截到一些零星船只,并没有发现英军的撤离船队。因此决定兵分两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四艘驱逐舰前往特隆赫姆加油,并向纳尔维克推进的德军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则继续在挪威外海搜索英军船队。15:45,“沙恩霍斯特”号舰桥顶部的瞭望哨发现地平线上有一团烟雾,随后不久德国人就看见了距离46公里之遥的“光荣”号的舰桅;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立刻开始加速追击,16:10,英军的两艘护航驱逐舰“阿卡斯塔”号和“热心”号也出现在德舰的视野里。
图片
“朱诺行动”期间,从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的艉甲板上拍摄到的“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
英国人在下午16:00后不久在左舷发现了两艘船影(此时英国人还不知道是德国人),航向330°,于是派出“热心”号驱逐舰前去确认来者的身份。“光荣”号没有改变航向也没有提高航速,为了节省燃料舰上的18座锅炉熄火了6座,此时该舰的航速只有17节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速。5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被下令提升到飞行甲板上,舰上广播在16:20下令全体舰员进入战斗岗位。但此时空中既没有战斗机巡逻,飞行甲板上也没有准备好可以快速起飞的作战飞机,“光荣”号的瞭望台上甚至没有瞭望哨。“热心”号加速驶向德舰并用信号灯发出要求:“请表明身份”。16:27,德舰“沙恩霍斯特”号向16000码(15000米)距离外的“热心”号开火,驱逐舰见状立刻转向后撤,同时向德舰发射出一波鱼雷并施放烟幕;而且还用4.7吋舰炮向“沙恩霍斯特”号开火,并命中德舰一弹;但该舰很快就被德舰副炮的反击火力多次命中,于下午17:25沉没。
图片
“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前甲板上的三联装283毫米主炮塔特写,背景上是“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大约是1940年初
16:32,“沙恩霍斯特”号将火力转向“光荣”号,第一轮齐射的炮弹落在距离“光荣”号仅10码(约9.1米)远的海面上,炸起的三条水柱直插云霄几乎有十层楼高;考虑到当时双方舰只相距28400码(26000米),英国人也认为这种射击精确度“非常了不起”。在六分钟后的第三轮齐射中,德舰在26000码(24000米)的距离上取得了第一发命中,一枚直径283毫米的炮弹命中了“光荣”号的上层飞行甲板前部并穿入上层机库内爆炸,立刻引发了一场大火。这次命中摧毁了两架正准备起飞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并在飞行甲板上炸开一个大洞,阻止了其他作战飞机的起飞,迸飞的弹片还击穿了一座锅炉的外壳导致蒸汽压力一度下降。16:58,第二发炮弹击中了舰桥上方的归航信标,导致舰长休斯上校当场身亡,舰桥上的其他指战员也死伤惨重。“热心”号施放的烟幕大约在16:58-17:20之间遮挡了德国人的视线,德舰暂停了对“光荣”号的炮击。17:20,“光荣”号的中央轮机舱再次被击中,导致该舰航速大降,舰体开始缓慢地向左打转并向右舷倾斜。德舰逼近到16000码(14630米)以内的距离并继续向其开火直到17:40,“光荣”号后于18:10沉没。
图片
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正在炮击“光荣”号航空母舰
当德舰逼近“光荣”号时,一直在施放烟幕的“阿卡斯塔”号驱逐舰冲破自己的烟幕,向“沙恩霍斯特”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其中一枚鱼雷于17:34击中该舰的后主炮塔附近的舰体,使其严重受损。“阿卡斯塔”号的4.7吋舰炮在反击时也命中过“沙恩霍斯特”号一次,但随即被德舰密集的炮火打得千疮百孔,于18:20左右沉没。德军因“沙恩霍斯特”号身遭重创,在未察觉盟军船队已经跟“光荣”号失联的情况下就匆忙撤退了,也没有试图营救幸存者。而英国皇家海军直到德国广播宣布击沉“光荣”号时才获知这一情况。据幸存者估计,“光荣”号沉没时大约有900人弃舰逃生,但迟来的救援致使最终的生还者仅有40人。“光荣”号的死亡人数为1207人,“阿卡斯塔”号为160人,“热心”号为152人,三舰总共损失1519人。
图片
德军“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正在炮击“光荣”号航空母舰,“光荣”号也是唯一一艘被战列舰火炮击沉的航空母舰
“光荣”号的沉没以及事后未能有效地展开救援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是很尴尬的。虽然所有舰船都被命令在遭遇敌方舰船时要用无线电发布目击报告,而“光荣”号却没有发出这样的报告。事实上,“德文郡”号重巡洋舰在距离战场30-50英里(48-80公里)的地方驶过,舰上悬挂着海军中将约翰·坎宁安的旗帜,他当时正在执行将挪威王室撤离到英国、并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命令。一些来自“光荣”号和“德文郡”号的目击者证实,“光荣”号其实发送了目击报告,也被“德文郡”号收到了,但这份报告却被坎宁安扣下径自率舰迅速离开了。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光荣”号却没有派出飞机在舰队上空执行正常的空中巡逻,也被认为是导致该舰被击沉的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布莱切利公园破译德军密码的事迹公之于众后,该公园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曾将德舰突袭的消息告知英国皇家海军。然而,皇家海军却不相信密码破译人员,部分原因是他们大多只是平民,尽管密码破译人员苦苦哀求,但皇家海军却从未向“光荣”号舰队通报过德舰来袭的消息。该事件的真相可能要到2041年才能揭晓,因为“光荣”号是英国在二战中损失的唯一一艘相关记录需要被封存100年的航空母舰。
图片
来自德国的宣传画作品:“光荣”号航空母舰被击沉。1940年代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