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右转,对世界和中国意味着什么?

图片
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结束,欧洲右转,网上有很多解读的文章,但这些文章,有的没有介绍“基础知识”,很多读者看不懂,还有的,过于夸大极右翼的作用,做出了误导性的解释。
考虑到很多读者从事中欧贸易,而欧洲右转对中欧关系有着深刻影响,今天我就对“右转”做一个深度解读,聊聊欧洲右转对世界和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1、什么是欧洲议会
首先要明确基本概念。欧盟也实行三权分立,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其中欧洲议会相当于欧盟立法机构的“下议院”,“上议院”是欧盟理事会。
欧洲议会的职责是与欧盟理事会一起行使立法权,制定有关欧盟安全、司法、外贸、环境、农业等领域的法规,并参与制定欧盟年度预算。欧洲议会对欧盟委员会(欧盟行政机构)还有人事控制权,欧盟委员会主席需要欧洲议会多数票才能当选。
不过不能将欧洲议会理解为民族国家议会的复刻,欧盟目前仍存在欧盟-成员国双层决策体制,欧洲议会的权力很有限。
具体来说国防、外交权力仍然归于欧盟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和各国政府,欧洲议会更多偏向经济、法治和社会领域,政治、军事实权仍然属于各成员国。
欧洲议会的产生方式是直选,每5年选举一次,议会内存在若干党团,党团可能由单一的欧洲政党组成(如欧洲人民党),也可能由数个欧洲政党(在欧洲跨国运作的政党)、国家政党和无党籍议员所组成。拥有共同理念或利益的政党组成党团,在议会中发生作用。
所谓右转,就是体现在议会中不同党团席位的变化。
2、欧洲议会选举结果与欧洲右转
欧洲议会主要有以下政党:
右翼政党:
欧洲人民党(EPP):欧盟最大的跨国中右翼政党,其主力是德国联盟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是德国联盟党(基民盟和基社盟)成员。此次获得席位186席,增加10席。
 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党(ECR):极右翼疑欧政党,支持保守主义,反对欧洲联邦主义,意大利的梅洛尼总理是该党团的领导者。此次获得73席位,增加4席。
认同与民主党(ID):极右翼疑欧政党,法国国民联盟的领导人玛丽莲·勒庞领导该党团。此次共获得58席,增加9席。
 未加入党团的极右翼政党(NI):包括德国选择党和匈牙利青民盟(欧尔班领导的政党),此次获得45席。
中间派:
 复兴欧洲(Renew Europe):自由派亲欧党团,法国总统马克龙是该党团的领导者。此次获得79席,减少了23席,是最大的输家。
左翼政党
绿党(Greens/EFA):亲欧党团,重视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此次获得53席,减少18席。
社会民主党(S&D):包含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等欧洲主流的中间偏左政党,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这一党团。此次获得134席,减少4席。
欧洲议会左翼(The Left):主张欧盟战略自主,要求解散北约,加强欧安组织,法国左翼领袖梅朗雄是该党团成员。此次获得36席,减少1席。
还有55个议员属于“其他”,其中部分在后续会确定归属,可能相当大的部分会流向极右翼。
图片
就选举结果看,中右翼和极右翼是赢家,中间派和绿党是输家,整个右翼力量有了大幅提升,显示出欧洲右转的现实。
至于右转的原因,并不复杂,2015年以来的难民危机、2019年以来的经济萧条和疫情、俄乌战争以来的高通胀、能源危机让欧洲人产生了危机意识,他们暂时收起了他们的“圣母心”,开始关注自己和本国。
与2019年绿色政治是欧洲议会主题相比,现在选民关注的是移民、安全和本国优先,这些议题有利于主张保护主义和排外的极右翼。
不过,极右翼的崛起也存在地区差异,这次议会选举极右翼增加的希望主要来自法德意等西南欧国家,而匈牙利、波兰等极右翼国家的席位在下降,表明不同国家间仍存在差异。
虽然极右翼势力大增,但主流政党仍占据多数,中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加上中左的社会民主党党团,以及中间的复兴欧洲党团仍拥有大约400个席位(超过了360票半数),占绝对多数,即使出现5%到10%不跟随党团投票,主流政党仍能压制极右翼。
更重要的是,极右翼两个党团和不在党团的政党无法协调一致,很难提出议程,对主流政党进行有效的阻挠。这意味着主流政党仍可以把控局面。
欧洲议会选举极右翼的胜利,并不会让欧盟出现巨变。
3、欧洲右转对欧洲、对俄乌意味着什么?
说完选举,我就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做一些解答。
第一个问题,欧洲的长期趋势是什么?我认为是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更加排外。也就是右转还会继续。
欧洲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乏力、部分国家失业率高、错过新兴产业、本地人和移民存在矛盾、俄乌战争影响安全等。因为欧洲各国的政体,他们无法削减福利或进行重大的经济、政治改革,因此他们只能在保护主义和移民政策上做文章。比如:
移民政策更加严格:欧洲各国会更加排外,优先保障本国人,会有更多极右翼政党像荷兰自由党、法国国民联盟、德国选择党那样崛起。
保护主义:欧洲各国会更加保护本国企业和本国工作岗位,对全球化的态度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会有更多国家用关税的方式保护本国产业。
国际主义减退:欧洲各国会更关注本国利益,对于人权、民主、环保等宏大议题兴趣减弱,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将出现下滑。
对新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兴趣减弱:欧洲各国会更不愿为了环境而牺牲经济,对燃油车的限制会减少,对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减弱。
第二个问题:议会选举极右翼席位增加会影响欧盟决策吗?我的判断:影响不大。
前面提到,主流政党从席位数量上仍然可以压制极右翼,极右翼内部也有很大分歧,比如俄乌问题上,东欧极右翼反俄,西欧右翼亲俄欧盟内部的转移支付上,西欧极右翼出于本国利益希望减少对穷国的转移支付,而东欧因为普遍较穷,极右翼则支持欧盟加大转移支付。
极右翼都是“本国利益优先”,但不同国家的利益是不同的,所以各国极右翼政党很难达成一致,他们最多只能阻挠欧盟议程,但没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议程。
第三个问题:极右翼势力增加会改变欧盟援助乌克兰的决策吗?我的判断:不会。
此次选举中右翼政党欧洲人民党的席位增加,这意味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人民党成员)的地位更加稳固,欧盟如今的外交政策会延续。欧洲议会也不负责援乌事务,是否援助乌克兰仍属各国主权。
而且极右翼不一定反对援乌,比如东欧极右翼就反俄,还有一些极右翼会在上台后改口,比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所在的意大利兄弟党,选前反对援助乌克兰,选后支持北约和乌克兰。
不过从长期趋势看,极右翼势力增加不利于乌克兰,极右翼代表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会导致欧盟在难民、市场保护,开放新成员问题上更加保守,这会影响乌克兰的利益,如乌克兰难民接收问题、乌克兰农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问题、乌克兰重建和加入欧盟的问题。
对乌的援助会继续,但力度可能会减弱。
第四个问题:欧洲右转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我的判断:会带来很多变数,总体不乐观。
此次议会选举,绿党的影响力减弱,欧盟对环保和绿色产业的推动会明显降低,而绿色产业一直是中欧具有高度合作意愿的领域,另外,极右翼往往支持燃油车,他们上台后,欧盟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降低。欧洲右转也会导致保护主义思潮上升,更多强调保护本地产业和工作岗位,这都对中国新能源企业不利。
不难判断,右转下的欧洲会出台更严厉的关税保护政策,中欧经贸关系会更加紧张,中国企业会受到更大打击。今天,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暂时加征关税,对部分公司的关税甚至达到38%,在欧洲右转的背景下,暂时关税很可能会变为长期关税,领域也会从电动车蔓延到更多新能源产业。大量的中国企业都会因此受害。
图片
也有人认为欧洲右转对中国是好事,认为极右翼不在意意识形态和国际主义,更加务实,不会在人权问题上苛责中国,中欧关系有机会去意识形态化,还有人认为极右翼政党比较分化,很难达成共识,它们的存在也会分裂欧盟,让中国更多外交空间。
我整体上,认为这种判断太过乐观,别忘了2016年特朗普上台前,中方也是如此判断特朗普的,但结果恰恰相反,自称最不在乎意识形态的,反而对中国造成了最大的损伤。欧洲右转,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绝不是好事。
最后,再来谈谈欧洲右转对美国大选的影响,有人认为欧洲议会选举是美国大选的风向标,预示着特朗普会赢得胜利,这样的判断没有道理,因为就在欧洲右转的同时,英国工党在地方选举中对保守党取得了压倒性优势,按照民调,7月的大选,工党也会以大比例的优势击败保守党,欧洲右转的同时,英国在左转。而且即使是议会选举,极右翼也仍没有压过主流政党。
所以我的判断不变,仍认为拜登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