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铁路“巡热人”:越是高温,越要迎“热”而上

“喝藿香正气水没有?”“喝了。”“你也不戴草帽!”“还好,问题不大。”“扳手、轨距尺都检查了吧?没问题就走!”牛永强掏出钥匙,打开了车站办公区与铁路线路相隔的一道铁门......身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工务段太原线路车间太原维修工区副工长,牛永强将带领着他的队员们开始当天的“巡热”。
图片
时间是6月13日13时许,气温逼近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段。天气预报显示,太原市当天最高气温近37℃。而自6月11日以来,太原市气象台已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称各预警区域内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并就此提醒相关单位和人员“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越是高温,我们越要迎‘热’而上。”在牛永强和他的“巡热”队员们看来,“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出发”的信号。据铁路部门相关规定,当气温高于30℃或轨温高于50℃时,铁路部门会安排人员对铁路线路进行巡视检查,俗称“巡热”。
徒步3小时,却几乎没有正常的路可走
步入铁路线路后,牛永强和队员们沿铁路钢轨一侧一字排开站好,等候调度命令。“排队等候指令是我们例行的操作规范。”牛永强说,按照相关规定,高温天气下,他们每日例行“巡热”时间为13时至16时,“基本上就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段。”
几分钟后,随着身上对讲机发出的指令,“巡热”队员们齐齐走上钢轨,一路向前,开始对铁路线路进行“巡热”。
“巡热工作主要就是检查高温时段的铁路线路问题,因为连续的高温天气,极易导致钢轨因热胀冷缩而发生拉伸变形,从而形成安全隐患,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把相关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牛永强这样解释他们此行“巡热”的目的。
图片
沿铁路线路进行“巡热”,几乎没有正常的路可走,徒步行进中,除了踩着钢轨旁边的碎石,就是顺着钢轨中间的轨枕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烈日当头,热浪灼人,钢轨温度又远高于气温,人站在钢轨上方行走,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13日当天,新黄河记者在随队“巡热”过程中看到,当日钢轨温度已达45℃。
图片
眼前的“巡热”队员们并没人在乎这些,按部就班向前推进:队员王宏强手持扳手,不时对钢轨上的螺栓拧紧加固;队员魏建波时不时将“轨距尺”放置钢轨两侧,一遍一遍测量着两股钢轨间的轨距,确保轨距误差在正常范围之内;牛永强则在不断蹲下查看线路的同时,用手中的笔逐一记录着当天的相关“巡热”信息......
图片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在“巡热”过程中,队员们身上的对讲机会不时传来讯息,提醒他们有车到来,然后,他们就会立刻退下铁路线路,沿铁路线路一侧再次一字排开站好,等待车辆通过后,再行“巡热”。
往返12公里,凌晨还要维修养护线路
新黄河记者现场看到,草帽和随身携带的水及饮品等就是“巡热”队员们全部的“防暑装备”。趁着列车驶来的间隙,“巡热”队员们会趁机打开杯盖等,大口大口饮用。
列车驶过,众人再上铁路线路。此时,收起笔记本的牛永强会不时趴到钢轨上检查,继而弯腰去敲打钢轨上的螺栓,“主要是检查螺栓是否松动,要保证操作程序无遗漏,从而确保高温时段的设备安全。”
图片
在“巡热”过程中,队员王宏强发现钢轨旁边的碎石堆里长出一些杂草,随即上前进行清除。“但凡影响行车安全或者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我都会第一时间把它处理掉,消除一切潜在的安全隐患。”
接近14时,当天四分之一的铁路线路“巡热”完毕,众人随即返回,在返回的路上,众人会对同一路线另外一侧的铁路线路进行“巡热”。据牛永强介绍,他所在的太原工务段太原线路车间太原维修工区,担负着太原站站内12股道线路,67组道岔的“巡热”任务,而在日常“巡热”期间,他们要全程徒步对线路伸缩区、绝缘接头、道岔群等地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线路状况良好,“一趟作业下来,差不多要往返12公里。”
图片
15时许,在返回最初的出发点后,众人席地而坐,简短喝水休息后,向相反方向再次踏上铁路线路。
“相比我们日常的其他工作,巡热工作除了热一点,已经算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了。”王宏强说,作为铁路一线工人,尽职尽责做好“巡热”工作,确保列车安全通行,便是他从事这份职业的意义所在。
王宏强还说,14日凌晨,他们还要在“天窗”时段(无车状态下),再次进行铁路线路的维修养护工作。
属于他们的高温作业,还在继续。
记者:刘钊 校对:汤琪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