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卡风靡学生圈,多地部署查处,下架难背后隐藏哪些监管难题

对于烟卡风靡学生圈的现象,有家长“上书”多个中央部门要求规制烟卡销售一事有了新进展。
建议函起草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告诉南都记者,日前国家卫健委发来回函表示收到建议函;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则安排其与京东调解,但京东称,因未收到有关部门通知,尚不能下架第三方店铺的烟卡商品。
图片
微博截图。
电商平台称未收到有关部门通知,暂不能全面下架烟卡
近段时间,烟卡游戏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引起广泛关注。烟卡大多由旧烟盒折叠而成,也有部分烟卡为第三方仿制烟盒印刷的卡片,各方担忧烟卡游戏会诱导青少年吸烟。
基于此,李恩泽在《一个孩子家长关于“烟卡”的建议函》中分析,生产、销售烟卡,诱导未成年人购买使用,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广告法》。该建议函随后寄送给国家卫健委(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
李恩泽还在建议函中提到,京东搜索烟卡共显示有7978个结果;阿里巴巴1688显示有2162个结果等。李恩泽介绍,目前北京市经开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电话联系他与京东调解。因其购买到的烟卡产品为第三方印刷,并非由烟盒制作,可能涉嫌商标侵权,京东表示愿意退款赔偿。李恩泽告诉京东客服,烟卡可能侵害未成年人健康,希望平台全面下架该产品。
京东客服与法务沟通后复电告知李恩泽,烟盒不是卷烟,不在禁售范围,平台需要相关部门的认定和通知才会下架。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京东销售的烟卡均来自第三方店铺,非自营产品。
图片
烟卡大多由旧烟盒折叠而成,也有部分烟卡为第三方仿制烟盒印刷的卡片。
烟盒、烟卡待明确定性
卷烟作为一种“专卖品”,其销售资格和销售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烟盒是否在限制范围目前尚不明确,这也使得对售卖烟卡的执法存在模糊和不力之处。
国家烟草专卖局今年4月末曾就规范电子烟发文,其中也提到了针对烟卡的行动,具体可分为三类思路:(1)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便利店、超市、文体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劝阻;(2)采取行政约谈、发送监管函等方式,要求属地互联网企业自主清理电子烟、烟卡等商品信息,关停非法销售店铺;(3)加强假冒卷烟注册商标烟卡的线索摸排,追溯非法利用卷烟注册商标生产、销售烟卡的生产源头,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也就是说,文件针对第三方仿照烟盒印刷的“假冒卷烟注册商标烟卡”,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而销售由烟盒直接制作而成的烟卡,仅采用“劝阻”“约谈”“自主清理”等较为柔性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文件也未明确,烟盒、烟卡等制品应该如何定性。
中国工商出版社旗下的《市场监管半月沙龙》近期刊文分析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案件法律适用思路。查处第三印刷的仿制品,目前有比较明确的法律依据,文章介绍,烟草专卖法规定,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必须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商标法》也明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由烟盒制作的烟卡如何规制?广告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文章认为,售卖烟卡属于变相的烟草广告和促销,应受到广告法限制。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文章认为,烟卡只会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草制品,这与未保法的保护精神相悖,所以是涉嫌违法的。
图片
玩烟卡的孩子。
多地部署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查处产品多为仿制品
目前地方对烟卡的执法行动也遵循了前述思路。今年4月以来,多地市场监管、公安、教育、检察等部门都在中小学校周边开展了“烟卡”专项整治行动。山东省微山县市场监管局称,这些“烟卡”仿造真正的香烟商品外包装盒进行制作,多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同时因其在商品上使用“中华”“南京”“泰山”“利群”等商标,还涉嫌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被视为商标侵权行为,违反了商标法。江西省吉安市发布的一份通稿也称,商铺销售的“烟卡”属于擅自印刷未经授权的卷烟商标制成的“烟卡”产品,涉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违反了烟草专卖法、商标法等相关规定。
南都记者查询了数十个市、县发布的相关通告,多地都提到,市面上销售的烟卡大多为商家印刷的产品,也多从“假冒伪劣”和商标侵权的角度予以查处,责令整改下架。而针对废弃烟盒制作的烟卡,各地通稿鲜有深入分析,但也有地方监管部门称,根据法律规定,从废弃烟盒上剪下来的“烟卡”,不得进行二次销售。
此外,各地还普遍采取了“向经营者科普烟卡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要求商家禁售烟卡,并向经营者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等法规,引导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醒告诫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守住保护未成年人责任底线”等做法。
李恩泽建议,应对网红烟卡还是应由国家层面统一出台文件,明确针对各类烟卡的定性和处置措施,统一下架相关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近些年流行的“烟卡”也被认为与控烟不力有关。国内烟包普遍印有名山大川,被认为有收藏、娱乐效果。与之不同,一些控烟政策较为严格的国家,烟包上普遍印有大幅提示标语和病变的肺部、肝脏图片,以起到警示吸烟的效果。目前国内仅实现了有限面积的警示标语,多年来控烟专家一直呼吁,国产烟包也应该印上警示图形。
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拒绝这一建议。2016年该部门表示,在烟盒上印警示图标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且目前没有增加图标的打算;2021年该部门再在官网刊文称,目前我国境内卷烟包装能够达到告知消费者烟草危害健康的警示效果。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肖琳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谈到,国际上控烟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其核心在于使用最有效的控烟措施,成人吸烟率下降后,连带青少年吸烟率下降。“青少年控烟不能单独割裂(执行),只对青少年发力对成人不发力是不对的,应该是整个社会的改变。如果成人吸烟率上升,青少年下降,这是不符合规律的。”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