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成立中山、华山两个二级医学院 培养“干细胞式”医学人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6月13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以“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现场,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正式揭牌。
这次研讨会是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纳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以下简称“三方共建托管”)五周年背景下举办的。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解冬,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出席研讨会并讲话,16所兄弟高校和医学院代表出席研讨会。
图片
图为中山、华山两家临床医学院成立仪式现场。本文图片均由复旦上医提供。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作了题为“勇当排头兵,改革再出发,走好中国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依托三方共建托管,复旦上医5年来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创新突破之路。
他说,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面向未来,学校将致力于培养“干细胞式”的医学人才,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让培养出的医学生像干细胞那样具有多学科基础、多方面潜力和高素质潜能,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图片
图为研讨会现场。
培养“干细胞式”医学人才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山、华山临床医学院的成立。这两个新的临床医学院将作为复旦大学的二级学院,以立德树人和医学教育教学为主责,同时承担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
此次改革在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的时代特点和复旦特色。比如,复旦大学将持续创新“学校-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教研医协同机制;学校还将尝试建立一支深刻理解医学人才培养内涵、掌握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两个临床医学院将配置辅导员和班主任两支队伍,其中班主任由来自临床医学院和各个医院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担任等。
图片
图为复旦上医校园。
据了解,复旦大学培养“干细胞式”人才的提法,最早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由金力代表提出,他当时称,复旦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干细胞式”人才,“复旦大学的学生应像干细胞那样具有多方面潜力和高素质潜能,点燃为国家和人类创造未来的雄心,主动塑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让做惯广播操的学生跑马拉松,肯定很难胜任”。
为此,金力提出“干细胞式”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目标逆推”,把2024年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年”,开展质量观大研讨,“想清楚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执果索因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