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欧盟对华抡起贸易大棒 少不了美国怂恿

图片
直新闻:刘先生,在中国业界提出申请,准备对部分产自欧盟的乳制品和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之后,中国商务表示将立即启动立案程序。对此,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记得在5月中旬拜登政府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三样”加征最高达百分之百的关税之后,中方并没有立即启动对美国的反报复措施。然而,这一次中方对于欧盟的报复措施则完全不同,一是来得特别快,仅仅是在欧盟作出相关宣布一天之后就动手了;二是来得特别猛,因为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猪肉产品进口地和第二大乳制品供应地,中方从这里下手,立马就打到了欧盟的痛处。
我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相较于美国对产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征关税,中方更在意欧盟的行为。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虽然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看上去很吓人,最高征税额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是由于中国基本上没有对美国出口电动车,美国的关税大棒实际上是恶狠狠地打在了空气上。而欧盟则不同,欧盟是中国电动车最为主要的出口市场;第二,跟不平衡的中美经贸往来不同,中欧则是互为对方的主要出口市场,无论是欧洲产的普通食品、高档消费品还是传统能源汽车,都非常依赖中国市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工具箱中报复欧盟的工具多得是,而且意味着,中欧一旦打起经贸战来,一定会是一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游戏。
图片
直新闻:既然中欧贸易战是一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游戏,那欧盟为什么还要主动挑起这场贸易战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个人判断,这背后其实有美国的影子,或者说,美国是这场一触即发的中欧经贸大战的幕后操盘手。我们似乎依稀可以看到,当中欧向对方抡起贸易大棒的那一刻,美国总统拜登正躲在幕后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大家可以看到,正是在特朗普主动挑起对华贸易战以及“川规拜随”之后,欧盟让中欧双方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中欧投资协定》流产了;正是在拜登政府倡导要在关键领域跟中国进行产业链“脱钩”之后,欧盟喊出了所谓中欧经贸要“去风险化”;正是在拜登政府宣布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之后,欧盟也加入到了对华芯片禁运行列。同样这一次,在拜登政府宣布对产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仅仅一个月之后,欧盟立马就跟进了。
那么拜登政府为什么要怂恿欧盟跟中国打贸易战?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小瞧了拜登。跟出身于商人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不同,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基于的是在商言商,也就是为了美国的经贸利益,而拜登无论是延续并激化中美贸易战,还是怂恿欧盟跟中国打贸易战,着眼的则是东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对抗,以及服务的是美国的全球大战略,尤其是中美之间的世纪性博弈。这就是明知道中国电动车并不出口美国,拜登政府仍然要向中国电动车挥舞起关税大棒的原因,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欧盟做一个示范,让欧盟紧紧跟上美国的步伐,并进而拿捏住欧盟,分化瓦解中欧关系。
图片
直新闻:那拜登紧紧拿捏住欧盟以及分化瓦解中欧关系的战略意图又究竟是什么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中方所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认为,这个变局的核心,指的就是能否将由美国独霸天下的单极化世界秩序转变为多极化世界秩序。在这个多极化世界秩序中,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都是其中的一极。美国要极力维持单极化世界秩序,中国要极力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因此,这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是由中美双方在博弈。
那么中方博弈的策略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巩固跟俄罗斯的“背靠背”关系,以中俄之间的友好合作来反制美西方对中国的遏制与围堵,尤其是反制美国对中俄挑起的“新冷战”;二是通过鼓励欧盟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以及通过巩固与强化中欧关系的方式,来撬动美西方阵营体系。中方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促进多极化世界的形成,让欧盟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还可以化解拜登政府极力鼓动的东西方阵营对抗,更可以通过强化中欧经贸关系来化解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经贸战与科技战。
那么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全面恶化,过去奉行“双头鹰”外交战略的俄罗斯,已经只剩下向东看这条唯一的出路了,因此中俄“背靠背”的关系已经不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实际上就成为了中美博弈的焦点与争相拉拢的核心。在中美欧三边博弈当中,欧盟会倒向哪一边,不仅决定着中国能否突破美国的经济与科技封锁,能否化解美国的意识形态新冷战,而且决定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否向前迈进,以及多极化世界秩序能否形成。
图片
直新闻:那在拉拢欧盟以巩固美国主导的单极化世界秩序方面,拜登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手段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毫无疑问,维系中欧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就是互惠互利的中欧经贸关系,尤其是中国与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欧盟大国的经贸关系,更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这也是拜登政府在拉拢欧盟时感到最为头疼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拜登总统上任之初举起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大旗,要求欧盟选边站队,还是美国反复渲染炒作“中国威胁论”,要求欧洲国家加入由美国倡导的“印太”战略,实际效果都不是太大。
不过,最终俄乌冲突的爆发,战略性地改变了这一态势。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反复宣传说,俄罗斯打完乌克兰之后,下一个就是其他的欧盟国家,这就使得所有的欧洲国家在安全上产生了集体的焦虑感与恐惧感,并使得安全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在欧洲重新凌驾于了经贸利益之上。除此之外,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拜登政府顽固地坚持将中俄划为了同一阵营,甚至在并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指控”中国在经济上援助了俄罗斯,帮助俄罗斯重建了军工产业,其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离间中欧关系。
于是,“在经贸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就是意识形态问题”的所谓“欧盟新共识”之下,中欧经贸纠纷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激化。这就是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主动挑起中欧贸易战的战略大背景。而一旦中欧在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也就是经贸领域内互相打起来了,并且开启了“自走模式”,那拜登政府拉拢欧盟巩固单极化世界秩序的阴谋也就得逞了。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