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第一次上门见岳父,黄爸爸为什么看不上方协文?

在《玫瑰的故事》最新的剧情中,研究生毕业的黄亦玫带着男朋友方协文上门见家长了。
名校毕业、IT精英,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的方协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妥妥的理想型伴侣。
图片
初次拜见未来岳父母,方协文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无论是什么话题,他都能给出最适合的答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论是拍丈母娘的马屁,还是送准岳父的礼物,方协文对于火候的把握总是恰如其分、浑然天成。
如此卓尔不群的方协文,必然是黄家人眼中的金龟婿。尤其是黄亦玫的妈妈,丈母娘见了新女婿,越看越欢喜。所以,在午间的家宴过后,黄妈妈就想趁机探一探老伴的口风。
不过,对于这位准姑爷,黄爸爸却并不买账,他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小伙子看着人高马大,可一张嘴,文质彬彬,还谦逊好学,哪哪都好,但好的不够真实。你听他说话了没,滴水不漏,句句迎合咱们,可你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图片
阅历越多的人,越容易一眼看穿他人。黄爸爸不愧是清华的教授,三言两语就点破了真相——方协文太好了,反而显得不够真实。
正常的人,初次拜见准岳父母,必然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但是方协文不同,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始终滴水不漏、对答如流。方协文越是这样的表现,越能看出他的心机之深。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方协文有意的迎合黄亦玫父母的心理,反而让人感到可怕。
黄爸爸虽然是第一次见方协文,但是他的直觉却是异常的精准。
图片
方协文是个心思深沉、城府极深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东北的边疆城市延吉,一路从小城打拼到了上海,因此身上必然有着底层人的市侩和狡黠。
他与黄亦玫的相识、相知、相恋,从头到尾都是他步步为营、精心算计的结果。从黄亦玫入校的第一天开始,方协文这个偷心的贼就惦记上了年轻貌美的师妹。
从德国啤酒屋的打工,到为了养猫火速租房,从生日当天不经意间说出的面条,到有意在黄亦玫母女前卖惨,他的棋盘之中,楚河汉界两岸,从来没有多余的落子。
单纯善良的黄亦玫,根本就不是方协文的对手,因此才会一步一步坠入方协文预设的温柔陷阱。
图片
方协文善于捕捉一切信息、洞察他人心理,因此,他总会找到合适的话题。
例如,在与黄亦玫母亲的对话中,他故意抛出了红烧肉的话题,一方面通过露怯、示弱的方式衬托未来丈母娘的高超厨艺,既哄得了黄妈妈的开心,又满足了她身为长辈的优越感。
方协文的心机,无处不在。伪装自己、迎合他人,是他深入骨髓的下意识反应。
在剧中,有一处细节别有深意。
还是在初次拜会岳父母的当天,方协文参观了黄亦玫爸爸的书房,并随手拿起一本书点评道,“这书里面写东方历史的部分,读起来不太舒服,我觉得,作者完全站在一个西方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有点不太公平。
图片
翁婿两人点评的是怎样一本书,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这是一本能够摆上清华教授的书架、在中国至少出版七次的西方经典作品。
心中有佛,看万物皆为佛;心中有屎,看一切都是屎。
对于这样一本优秀的作品,方协文点评的角度却很独特。一不评价作品的学术价值,二不讨论作者的文笔优劣,他直言这本书他读起来不舒服。
方协文认为,这本书没有迎合中国人的视角来分析,因此读着不太舒服、爱不起来。
你看,这就是方协文。在他的潜意识里,令他感到舒服的作品,必然是要迎合读者、讨好他人的作品——这就是他评判作品的标准。
方协文总是在揣摩人心、迎合他人,所以,即使他看上去无比讨喜,黄亦玫的爸爸和哥哥都不愿意真正地接纳他。与方协文这种算计心极重、目的性超强的人相处,谁都会感到别扭,无法卸下防备、与之亲近。
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方协文比庄国栋更加令人恐惧。
庄国栋虽然以自我为中心、控制欲强,但是他的缺点从来都是摆在桌面上。
方协文则不同,他更具有欺骗性,你永远不知道,他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还是出于礼节的伪装。
庄国栋把一切写在脸上,方协文藏在心里。
两人的区别,神似鲁迅先生眼中陈独秀与胡适的不同。
鲁迅曾经说过,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陈独秀与胡适之截然不同。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陈独秀的光明磊落,胡适之的阴险诡谲,高下立判、一目了然。
黄家父子早就看出了问题,不幸的是,黄亦玫却智商下线、恋爱脑附体,她沉浸在方协文编织的爱情里,早就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所以,她才会傻傻地认为,方协文“特别聪明,特别努力,看起来冷冷的,但是其实心里特善良。
图片
只是世上哪有什么完美先生,只不过是有的人善于伪装。
黄亦玫永远都不明白,真实的人不完美,完美的人不真实。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