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终止!业绩及科技属性恐不足,八成收入来自第三方品牌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6月13日,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基因科技)终止创业板上市。2023年7月17日,深交所发出第1轮审核问询函,然而截至终止,基因科技也没有回复
就在同一日,专注于基因递送产品和服务的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也终止了科创板IPO进程。
《摩斯IPO》认为,虽然基因科技没有披露其全年的业绩,但其报告期最高的扣非归母净利润都没有超过6000万,2023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还有下滑趋势,可能大概率满足不了新规6000万的净利润要求。这可能是其终止的主要原因。基因科技的科技、创新属性较弱,公司主要收入来自给第三方品牌做销售服务,其报告期研发投入(自研品牌)占营收比例也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
01 业绩恐不满足新规标准
基因科技是一家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和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生命科学科研仪器、试剂和体外诊断仪器、试剂以及技术服务的综合服务商。
张涛与陈嘉仪为基因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张涛与陈嘉仪为夫妻关系,二人间接控制公司合计83.41%的股份。
基因科技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原厂商合作,通过提供贯穿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及配套技术支持的完整服务,推动生命科学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落地,公司则负责在指定区域内推广特定技术产品。
前述这些服务本身是不单独收费的,基因科技的收入来自后续销售原厂商产品获得的收入。在与原厂商合作前,基因科技需要投入人力和资金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合作后继续进行技术引入和推广。如果原厂商改变推广方式或者后期销售不达预期,基因科技将面临前期投入无法收回的风险。
基因科技2020年至2022年、2023年1-6月份营业收入分别为8.36亿元、9.33亿元、11.16亿元和5.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1.91万元、2946.17万元、5650.12万元和2536.77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35亿元、9.33亿元、10.5亿元和5.28亿元,主要来自于生命科学科研服务业务和体外诊断业务。
图片
基因科技选取了创业板第一套标准上市,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然而新规后,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改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虽然基因科技没有披露其全年的业绩,但其报告期最高的净利润都没有超过6000万,2023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还有下滑趋势,可能大概率满足不了新规6000万的净利润要求。这可能是其终止的主要原因。
采购方面,基因科技也高度依赖前五大境外供应商。报告期内,基因科技各期向前五大境外供应商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分别为53.23%、50.62%、56.77%和65.16%,占比较高。因此,国际贸易环境对公司采购端业务稳定尤为重要。
并且,《摩斯IPO》发现,基因科技的科技创新属性较弱,公司主要收入来自给第三方品牌做销售服务,其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也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
02 收入依赖第三方品牌
基因科技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生命科学科研服务产品和体外诊断产品。具体来看,生命科学科研服务产品可以分为仪器和试剂,体外诊断产品也可以分为仪器和试剂。
从销售规模来看,公司的自主品牌产品销售规模占比较低,主要销售第三方品牌。报告期内,公司由第三方品牌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06亿元、7.71亿元、8.94亿元和4.4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4.50%、82.64%、85.08%和84.54%。而公司自主品牌销售收入较小,仅为1.189亿元、1.443亿元、1.354亿元和7213.66 万元
图片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生命科学科研服务收入金额为7.23亿元、7.98亿元、9.23亿元和4.65亿元,占比86.54%、85.53%、87.89%和88.06%,其中来自于第三方品牌的收入占比超过80%。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体外诊断收入为1.02亿元、1.17亿元、1.06亿元和5355.96万元,占比12.19%、12.57%、10.08%和10.14%。
并且公司第三方品牌和自由品牌的毛利率也相差很大。报 告 期 内, 公 司 主营 业 务 毛利 率 分 别为 31.65%、29.31%、30.97%和 32.11%。
具体来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生命科学科研服务仪器类自有品牌业务毛利率为40.48%、34.35%、35.47%和31.85%,而相比之下第三方品牌的毛利率为30.51%、28.46%、31.19%和31.27%,持续下滑;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体外诊断业务自有品牌业务毛利率为66.4%和68.04%、69.76%和72.73%,而第三方品牌的毛利率为28.64%、33.48%、28.68%和23.29%
基因科技属于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行业,更像是一家贸易商或者经销商。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商模式产生的收入为4.67亿元、4.40亿元、5.84亿元和3.33亿元,占比为56.63%、48.08%、56.71%和64.16%,逐年升高;公司经销商模式产生的收入为2369.33万元、3118.63万元、3442.73万元和1488.91万元,占比2.87%、3.41%、3.35%和2.87%。
03 自研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做为一家做科技推广和服务的企业,基因科技本身研发投入远低于同行。研发投入方面,2020至2023年上半年,基因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73.72万元、2252.64万元、2315.88万元和1180.1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48%、2.41%、2.07%和2.24%,公司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并且逐年递减。
基因科技在销售上的投入远高于研发费用。基因科技累计服务客户超过一万家。众多的客户数量,直接导致公司市场销售人员高达289人,占公司总员工比例的40.70%。
期间费用中,基因科技的销售费用占比最高,其次是管理费用,最后才是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 9,940.00 万元、11,583.60 万元、12,500.59 万元和 7,023.17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1.90%、12.42%、11.90% 和 13.30%。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 8,999.09 万元、8,929.76 万元、8,940.97 万 元和 4,720.92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0.77%、9.57%、8.51%和 8.94%
基因科技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差不多,但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远低于行业均值。其中,生命科学科研服务的研发费用占比行业均值为2.72%、3.11%、3.75%和4.92%,体外诊断的研发费用占比行业均值为5.35%、2.41%2.20%和2.24%。而基因科技的研发费用占比为2.48%、2.41%、2.2%和2.24%。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科技的研发费用均与自主产品相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2073.72 万元、2252.64 万元、2315.88 万 元和 1180.10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48%、2.41%、2.20%和 2.24%。最近三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为 6,642.24 万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 2.30%,复合增长率为 5.68%。
此外,2021 年 4 月 29 日,基因科技因涉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照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 求组织生产而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案。公司两个产品“雌激素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孕激素 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在 2014 年进行医疗器械注册时,《产 品技术要求附录》标注的辅助原料——抑菌剂为叠氮钠。
近年来,国际国内通用的抑菌剂为 ProClin950,2021 年公司亦使用 ProClin950 代替了叠氮钠,但因 产品注册变更尚未完成,导致生产材料与注册内容不符。公司涉及不符事项的 该两个产品,分别生产并销售 99 盒和 92 盒,各自召回尚未使用的 17 盒和 16 盒,召回试剂盒价值共计 3.63 万元。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