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肃宁烈士寻亲后续:雪村出土遗骸中发现妇女及婴幼儿个体

“肃宁雪村出土遗骸有多个个体混合的情况。经统计,肃宁雪村出土遗骸的最小个体数为101例。”
6月14日,纵览新闻向“为肃宁无名烈士寻亲”全国媒体联合报道组提供了采访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获得的最新消息。消息称,上述情况来自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对沧州市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掘的90箱遗骸进行体质鉴定研究的结果。
作为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向采访他的记者表示,在这些遗骸上看到了很多弹痕、弹孔,有4例个体出现了粉碎性骨折,在这之中还有1例个体有子弹穿过的痕迹,造成股骨骨干上半部分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而在101例个体中,有10例女性或疑似女性的个体,还有4例婴儿期个体,4例幼儿期个体。这也是该团队首次在烈士墓中鉴别出女性及婴幼儿个体。
对此,文少卿向采访他的记者表达了两种猜测:可能是部队机关的家属没来得及转移,一起突围遇难。也可能是为了避免日军屠村,烈士们带着老百姓进行突围遇难。
根据上述信息,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也进行了推理和猜测,也许烈士在保护妇女孩子的过程中,遭敌人狙击牺牲。
就在三天前(6月11日),纵览新闻采访沧州市肃宁县有关部门后,向“为肃宁无名烈士寻亲”全国媒体联合报道组提供消息称,对于烈士怀中的女子照片,肃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文保所召开专题会议,以我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为依据,决定由文保所委托上海复旦大学对照片进行CT扫描修复,同时委托陕西师范大学对文物本体修复、保养。
之前有山西网友称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轻女子都是其亲人,纵览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后向联合报道组透露,这名网友亲属的DNA样本和烈士遗骸的DNA样本均以进行提取和比对,结果不匹配,不符合预期亲缘关系。
接下来,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将继续对肃宁雪村出土遗骸进行分析研究。今年4月26日,文少卿副教授曾告诉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对于相对完整的颅面部,将尽可能地复原烈士容貌。遗憾的是,紧握照片的年轻烈士,遗骸头骨比较残破,暂时无法复原面貌,会通过DNA比对去寻找他的身份。
而在帮助烈士“回家”的过程中,作为全国媒体联合报道组的一员,新闻晨报·周到也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