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辱骂不买东西旅客被吊销执照,咎由自取

□游德福
6月13日,有网民在抖音平台及微博发帖反映“成都一导游因游客不买或少买东西辱骂游客”的相关视频,经成都市和阿坝州的文旅部门联合调查,视频反映情况属实。6月13日晚,已对涉事旅行社和导游立案调查,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拟对涉事导游张某作出吊销导游证的行政处罚,拟对中游国际旅行社(成都)有限公司金牛分公司作出停业整顿3个月的行政处罚。(6月14日 极目新闻)
此事件发生的源头固然离不开导游的个人素质。然而,零负团费、低价团的存在,也是让这些事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旅游法》当中已经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底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行社,并通过购物的项目来获取不正当利益。专家认为,从根本上治理旅游市场乱象,还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比如除了旅游执法部门监督和检查旅行社和导游,工商部门也应该整治一些用高额回扣雇佣导游为其拉客的商店。
简单盘算一下,外出旅游,交通、吃喝、住宿、景点,每一项都需要花钱,都会形成成本,一趟中短途游,也得花个千儿八百,如果是长途游,或许还有机票费用,但游客交的团费却往往连机票费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其他吃喝玩乐和住宿的费用!不够的费用谁来补呢?等着导游补?旅行社补?还是景区和酒店补呢?据参加过“一日游”的朋友透露,收费99元每人的“一日游”,一天时间安排5次购物,在一个酒类店铺,销售人员明说:你们的中午饭是我们赞助的,每人30元,进店不买货,饭钱哪里来?!
旅游作为一种体验型消费,游客在旅行结束之后才能评判其优劣。这也提醒有关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除了制定明确规则、重点关注不合理低价游宣传之外,更要注重事后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对诱骗报名、隐瞒规则、强制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严厉惩戒,连带着那些虚报价格、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一同整治。只有清除了“名不符实”的低价游,才能避免商家的低价恶性竞争,恢复旅游市场正常秩序,让游客按需报团,体验到真正实惠又安心的旅程。
导游辱骂不买东西旅客被吊销执照,咎由自取。要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游客参加购物活动、向游客兜售物品、擅自增减旅游项目等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健全执法保障,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游”、指定具体购物场所、导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等各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布指导案例,震慑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紧盯网络舆情,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