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持续出售资产 大股东中国人寿接手颐堤港二期近半股权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流动性压力之下,远洋集团(03377.HK)仍在持续出售资产以“自救”。
6月7日,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将所持的北京颐堤港二期项目全部股权出售予大股东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以及合作方太古地产(01972.HK)。
据了解,在此之前,远洋集团已多次向大股东中国人寿出售资产,此外其还在2022年年底时将所持有的商业标杆项目——成都太古里50%股权转让给合作方太古地产。
出售颐堤港二期全部股权
此次远洋集团出售的颐堤港项目是一处由港资开发商太古地产及远洋集团打造的以零售为主导的商业综合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起将台路,西临酒仙桥路,在北京商圈享有一定知名度。
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前后,北京商业迎来一轮更新换代,彼时,大批新式购物中心入局。2007年,太古地产联合远洋集团获取颐堤港一期地块,当时该项目是太古地产继三里屯·太古里后,在北京第二个重点投资的项目。
2012年,颐堤港一期正式开业。现有总楼面面积约为17.6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面积8.7万平方米、拥有逾170家商店的购物商场;一座25层高的甲级办公楼颐堤港;以及太古酒店在中国内地开设的首间东隅品牌休闲商务酒店北京东隅,提供369间客房和套房。
随后,远洋集团和太古地产的合作不断深入。2015年,双方再次合作在成都推出远洋太古里项目,位于成都春熙路商业区是以零售为主导的综合发展项目,包含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和一间附设服务式住宅的精品酒店,是国内商业标杆项目。
2020年12月,远洋集团与太古地产成功获取北京颐堤港(扩建)二期项目,这是双方第三次合作商业综合体项目。据了解,二期地块共两幅用地,分别占地约4.43万平方米及3.4万平方米,预期总楼面面积约 39.36万平方米,将发展为以办公楼主导的综合发展项目,扩建部分包括一座购物商场、多座办公楼和一家酒店,预计总投资额达230亿元。
此前,太古地产和远洋集团分别持有颐堤港二期项目35%及64.79%的权益,北京将台乡政府持有0.21%股权。根据远洋集团6月7日发布的公告,此次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股权,交易总代价约40亿元。
其中,股权转让总金额约为38.75亿元,中国人寿出资29.83亿元,收购项目公司49.895%股权;太古地产出资8.90亿元,收购目标公司14.895%股权。另外,中国人寿及太古地产还分别收购约9613万元、2869万元的债权,合计规模1.248亿元。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与太古地产各自在项目公司中持股比例相同。
据了解,中国人寿是远洋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29.59%,此外大家保险集团是远洋集团第二大股东,持有其29.58%股权。
远洋集团在上述出售事项中录得未审核的亏损幅度为17.63亿元,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债务及各种款项的支付。
据其解释,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集团面临重大流动性压力,难以通过惯常渠道取得融资。
目前,颐堤港二期正在建造中,远洋集团此前已向颐堤港二期项目投入63亿元。项目预计将于2025—2026年完成,因此短期内不会为其带来现金回报。且其与短期内能收回原始投资的住宅物业项目不同,以办公为主的综合开发项目未来回报仅可在长期实现。
远洋集团表示,此次出售是为确保有资金支持项目的正常开发建造,亦为收回现金偿债、解除未来对该项目的出资义务。
根据转让协议,尽管上述买方有权向远洋集团以外的其他方转让或出售颐堤港二期的股权及相应的债权,但远洋集团享有优先报价权。根据公告,转让给太古地产的股权,可在本次交易满2年或3年时行使优先报价权;转让给中国人寿的股权,则将远洋集团的优先报价权延长至2037年9月30日。
记者就颐堤港二期后续建设及运营安排联系远洋集团,对方不予置评。
此前已多次出售资产
事实上,在此次出售颐堤港二期项目之前,自2022年以来,在流动性压力下,远洋集团已多次出售资产以“自救”。
早在2022年4月份时,远洋集团就颐堤港一期项目与中国人寿展开合作,以此筹得30亿元资金;当年6月份,远洋集团将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的锐中心项目股权出售给了中国平安人寿,交易对价50.15亿元;10月份时,以2.33亿元向中国人寿地产平台国寿置业出售了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股权;11月,远洋集团以7736万元向远洋服务出售位于北京及深圳的两处物业。当年12月底,远洋集团及远洋服务以54.65亿元对价将成都太古里项目50%股权出售予合作方太古地产;此外,当年年底,远洋集团发行一笔规模为13亿元的REITs产品,同样是中国人寿及其控股的广发银行参与认购。
去年5月29日,远洋集团还将北京远洋未来广场的各项权益转让予居然之家,到手资金3.49亿元。
这些出售资产所得的资金,大部分均用于偿还现有债务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但公司依旧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至2023年6月末时,远洋集团流动性压力显现,境内外债券价格均出现大跌。与此同时,为系统性提升远洋集团的流动性,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大股东中国人寿联合大家保险派出工作组入驻公司,并对董事局人员进行调整。
据其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远洋集团借款总额约961.4亿元。其中须在1年内偿还的借款达697.5亿元,另外110.3亿元须于1—2年内偿还,而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9.9亿元。
为改善流动性并获得资金,远洋集团一直在制订多项计划及措施,包括为资产寻找潜在买家。上述颐堤港二期即为规模可观且适合变现的物业资产之一。
据了解,远洋集团于2023年7月下旬开始与境内债券持有人就“18远洋01”展期进行沟通,随后在当年8月末展期方案获得通过。与此同时,多只境内债券的展期沟通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今年1月份时,远洋集团7只公司债券和3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展期方案获得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涉及总金额达到182.66亿元。
而在境外债方面,远洋集团于2023年9月15日发布公告称,旗下8笔境外美元债券自当天上午9时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停牌。同时,远洋集团将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务,进行全面重组,8只债券余额39.18亿美元。
作为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在今年年初的公开业绩会上表示,针对市场关注的对远洋集团投资的话题,公司目前对于远洋集团的投资敞口非常小,去年已经开展完了减值工作,所以远洋集团不会对公司未来产生任何不利的新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