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消费者和大厂后院的搜狗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当2021年9月,腾讯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搜狗收编为全资子公司,随后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卸任CEO并套现离开。搜狗在市场上的声音逐渐越来越小,搜狗旗下大部分产品的结局似乎也已注定。
对于很多搜狗硬件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彼时还不能切身感知到搜狗被收编的影响。直到近期,大部分搜狗硬件产品的消费者突然发现,自己购买的搜狗糖猫手表、搜狗录音笔等产品被“强行”停止使用,因为搜狗将不再为这些硬件提供软件服务。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腾讯方面,对方表示以此前搜狗硬件团队发布的公告为准。今年3月,搜狗硬件产品维护团队发布公告:由于业务调整,搜狗硬件产品、搜狗翻译即将于2024年5月30日23点59分正式停止服务。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平台上有1200余条投诉中包含“搜狗”关键词,进入6月后,依然有消费者通过黑猫平台投诉搜狗硬件产品单方面停止服务的问题。
其实,除了此番大规模关停的搜狗硬件产品,在搜狗被收编之后,腾讯已陆续关停搜狗地图、搜狗阅读、搜狗借钱、搜狗号等一系列软件服务。目前,腾讯保留的只剩下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等核心产品业务。
“腾讯收购搜狗是为了扩大其在搜索和浏览器业务上的市场份额。现在看来,这些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因此腾讯正在逐步放弃搜狗的非核心业务。”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记者表示。
被放弃的产品和无奈的消费者
从事文字工作的陈静莹(化名)平常有使用录音笔的工作习惯,2021年4月她通过网购平台购买了一支价格为1088元的搜狗录音笔。
“这款录音笔有终身录音转文字的功能,当时对比几款具备录音转文字功能的录音笔之后,觉得搜狗录音笔的性价比很高,所以就买了搜狗录音笔。”陈静莹对记者回忆道。
2019年3月,搜狗推出AI录音笔C1,进入录音笔市场。因为该款录音笔为具备实时转写、云端分享等功能于一体的AI录音笔“新形态”,2020年搜狗方面曾表示,C1上市一年多,一直在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保持“单品总销量第一”的成绩。C1之后,搜狗还发布了升级版C1 Pro,另外还推出E系列和S系列的多款AI录音笔产品,从300多元到1500多元的价格区间都有覆盖。
到2019年8月,搜狗还联合爱国者、Newmine纽曼、索尼录音笔、万城集团四家录音行业头部企业成立AI创新联盟,并宣布面向全行业开放听写服务。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不少搜狗录音笔消费者表示,搜狗在网购平台的自营旗舰店中商品标题和订单详情页中都标明了“终身免费转文字”的字样。顾女士也对记者表示,因为看中了搜狗录音笔终身录音转文字才决定购买。
为何搜狗官方停止提供服务之后,搜狗录音笔就无法使用了?陈静莹告诉记者,搜狗录音笔的录音转文字功能必须配合搜狗录音助手App才能使用,因为搜狗官方停止提供搜狗录音助手App的服务,持有的搜狗录音笔将只有录音功能,不再具备联网和录音转文字功能。
“搜狗录音笔在购买时宣称的终身免费语音转文字功能,在关停后将无法使用,这直接违反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基于搜狗承诺的合理期待。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对记者表示。
陈静莹还对记者诉说道:“之前的录音文件都储存在搜狗录音助手App的云空间中,5月下旬发现,云空间的录音文件全部没有了,沟通了几轮客服说会员到期会放到回收站,但是在回收站里面也没有找到(这些文件)。”
李旻对记者指出,企业经营者停止提供软件服务可能会涉及消费者侵权问题,主要包括数据权益和财产权。“消费者在使用这些软件服务时,会产生大量的个人数据;软件服务的关停可能导致消费者的数据无法访问或使用,甚至有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对于已经购买或使用的软件服务,消费者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如果腾讯公司停止服务导致消费者的投资或其他财产损失,就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
此次搜狗停止服务的硬件产品不只有多款录音笔,还包括糖猫手表、糖猫在家、糖猫字典笔、搜狗翻译宝(翻译笔)等多款产品。2014年,搜狗正式推出第一款智能硬件设备儿童智能手表“糖猫”,自此进入硬件市场。此后搜狗推出的糖猫系列产品也主要针对儿童群体,价格范围从100多到上千元都有覆盖。搜狗翻译宝则针对有外语交流需求的人群,产品价格定位在两三千元,2018年搜狗旅行翻译宝在京东首发上架,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拿下了当时京东同品类第一的名次。
多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在今年5月份购买的糖猫手表就被强行停止使用,手表并没有坏,但孩子无法正常使用,不仅造成家长和孩子的联系不便,还导致了直接的经济损失,需要重新购买儿童电话手表。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对记者表示,硬件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主要看售后服务是否属于国家强制性“三包”服务范围或者经营者对此是否事先收取了相关费用。如果属于强制性“三包”服务范围,经营者需要遵守法律规定,提供相应的“三包”服务。如果经营者事先对于售后服务收取了相关费用,却提前终止服务,需要向消费者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比如退还全部或部分相关费用。关于软件服务方面,如果是公司免费向用户提供的,则经营者终止软件服务并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但如果用户购买了会员等收费服务,则经营者在终止服务前需要向用户补偿方案,比如退还全部或部分费用。
关于搜狗硬件停止服务的维权问题,李旻建议,消费者可以先尝试与搜狗/腾讯公司联系,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不满,寻求协商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求助,寻求调解解决。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提起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再是王小川时代的搜狗
距离2004年搜狗搜索面世,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
20年前,在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的授意下,王小川带领12名兼职大学生,用11个月的时间做出了搜狗搜索。之后的四年里,搜狗又陆续上线输入法、浏览器两大功能,形成了王小川所说的“三级火箭”模式——以输入法为先锋、以浏览器为主力、以搜索引擎为武器。通过难以变现的输入法和浏览器,作为推广搜索引擎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此三者作为搜狗产品生态的重要闭环,从而形成联动发展,创下了行业追赶者破局搜索的成功模式,为搜狗在搜索引擎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2010年王小川成为搜狗CEO。当时的中国搜索市场还是谷歌和百度搜索共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2010年因为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场快速扩张,在2010年第四季度百度搜索的市场份额上升至75.5%,搜狗、360等搜索引擎有意抱团取暖。2010年和2013年,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两次向张朝阳出具价码,意图收购搜狗,均在王小川的反对下没能成功。
为了搜狗能够更加独立的发展,2013年,王小川找到腾讯的投资,腾讯以4.48亿美元获得搜狗36.5%的股份,成为搜狗的第一大股东,并将旗下的搜索引擎搜搜并入搜狗业务。资料显示,腾讯入股搜狗之时,搜狗输入法市场份额为87.8%;搜狗搜索覆盖2亿用户,覆盖率达45%,排名第三;搜狗浏览器拥有1.2亿用户,覆盖率接近25%,排名第三。虽然腾讯成为搜狗的第一大股东,但那时的搜狗其实还掌握在王小川手中。
2014年,在王小川的带领下,搜狗开始进军硬件市场,先后推出了包括糖猫儿童系列产品、录音笔、翻译宝等智能硬件产品。智能硬件产品一度被视为搜狗除“搜索+输入法+浏览器”组合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在王小川的规划里,智能硬件在搜狗的整体营收中的占比目标是10%的。
2017年搜狗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搜狗总营收依次为3.8亿美元、5.9亿美元、6.6亿美元。其中搜索和搜索相关广告营收分别为3.58亿美元、5.40亿美元和5.97亿美元,其他业务营收(包括智能硬件产品)分别为2850万美元、5230万美元和632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5%、8.9%和9.6%。
2020年上半年,智能硬件产品依然是搜狗的重要业务之一,彼时搜狗发布数款智能录音笔产品、糖猫智能手表和糖猫词典笔。
2020年下半年,搜狗收到来自腾讯的私有化要约,并在2021年年底完成私有化,故2021年未披露年报数据。2020年财报显示,该年度搜狗实现营业收入9.25亿美元,其中,其他业务营收为2279.7万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5%。可以看到,硬件收入在搜狗的占比一直不高,截至搜狗公开的最后一份年报,智能硬件占搜狗整体营收的比重也没能达到王小川曾经定下的目标。
收到腾讯的私有化要约之后,市场上再没有搜狗新的硬件产品上市的消息。王小川也在2021年正式卸任搜狗CEO,并套现离开。2023年,王小川创立百川智能,投身大模型的创业浪潮中。
接近腾讯的人士对记者透露,搜狗硬件产品停止服务主要是因为产品不太行了,加上用户群体小。“越小众意味着成本越高、盈利越难。现在业务不好做,大家都在降本增效。”
除了这一批关停的硬件产品,腾讯此前已经陆续关停搜狗地图、搜狗阅读、搜狗借钱、搜狗号等一系列软件服务。不过,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搜狗浏览器目前仍可以使用。
“因为这些关停的业务在腾讯整体战略中不再具有价值或者成本效益不匹配。腾讯对搜狗业务进行瘦身的一系列操作,显示出腾讯正在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这与腾讯当时收购搜狗的意图是一致的,当时收购搜狗就是为了扩大其在搜索和浏览器业务上的市场份额。”张孝荣表示。
接近搜狗的人士对记者透露,搜狗被腾讯合并之后,搜狗的人员就被打散分配到腾讯的相关业务线中。例如,搜狗在被腾讯全资收购后,仍是微信搜索的网页搜索支持方。
未来,腾讯是否会进一步放弃搜狗的其他业务呢?张孝荣认为,腾讯应该不会放弃如搜狗搜索和搜狗输入法这些核心还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业务,而是会继续利用这些业务来巩固其在搜索和输入法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