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体育+” “村BA”乡村振兴启示录

本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村BA”“村超”等乡村赛事,已经为当地乡村振兴装上了体育文化振兴的“核引擎”。
此前《中国经营报》就曾报道过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围绕“体育+”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如推介台江“鲤吻香米”、稻花鱼、鲟鱼、西红柿汁等农特产品,锚准篮球运动发展相关产品销售。
如今,记者注意到,围绕着“村BA”这一赛事IP,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已经展开了多方位的布局,例如推出“村BA”文创产品、集体入股投建“村BA”主题奶茶店、推出“村BA”深山音乐会和深山市集来丰富游客体验等。
同样的还有“村超”,贵州省人民政府就曾发文指出,自2023年5月贵州“村超”足球赛开赛以来,黔东南州榕江县以“贵州村超”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零供市场、夜市摊位和劳务品牌主体优势,积极探索“村超+”就业模式,着力开辟新业态就业新增长点。
显然,借力乡村赛事,当地已经探索出来一条“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径。
探索体育与节假相结合
火爆的乡村赛事IP,对当地经济的带动能量是巨大的。
此前,据台江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透露,2023年,台江县生产总值增长8.8%,增速排全州第一、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增速全州第一、全省第二。2023年,全县旅游总人数640万人次,同比增长74.87%;旅游综合收入84.64亿元,同比增长94.66%。
不仅如此,通过“村BA”的影响力,2023年,台江县在已落地500强企业天能集团、山东环保、碧桂园的基础上,主动牵引上海锅圈、北京同仁堂、广东明基水产等一批优强企业走进台江、投资台江。
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上官同君认为,“村BA”极具“乡土底色”的文化元素,在打破人们对篮球比赛固有认知的同时形成极大的“落差感”“新鲜感”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解说员罕见的“贵州话+苗语”播报、颇具民族特色艺术的民族歌舞串场表演、“农味”十足的鲤吻香米、台江鲟鱼、三穗麻鸭等农特产奖品,给篮球比赛增添了鲜明地域特色的“爆点”,很容易借势互联网传播引燃关注,打开舆论传播格局,极具视觉传达盛况。
正如上述内容,具体到当地的执行动作上,在过去,更多的是通过赛事影响力让当地文化和农产品“走出去”,而今年台江县的具体工作更加细致,探索体育与节庆假期相结合的模式。
首先是在体育赛事上做“加法”,“村BA”赛制不断升级。今年,升级为2024年中国首届“村BA”球王争霸赛,并在全国各省设分赛区,比赛时间也拉长至7个月。这就给当地利用赛事IP吸引游客并做好服务提供了更长的周期。
其次,据了解,今年“村BA”球王争霸赛刚好贯穿“五一”假期,也恰逢苗族姊妹节期间,为此,台盘村推出了“村BA”深山音乐会和深山集市,助推“赛事+旅游”综合发展。
据了解,今年“五一”小长假第一天,贵州台江旅游十分火爆,“村BA”发源地台盘村车流量达11000辆次以上,全县车流量预计2.5万辆次;台盘村涌入游客超5万人次,全县预计游客量超8万人次,整个假期,全县接待游客预计达25万人次左右。
此外,像奥运会、世界杯等知名赛事IP一样,“村BA”也推出了周边的文创产品,如“村BA”吉祥物村宝宝,还有篮球服、钥匙扣以及苗族刺绣蜡染等。
据公开资料,从2023年3月开业到今年4月底,“村BA”线下体验店销售文创产品已经超过130万元。
同时,像往年一样,“村BA”仍然不介绍外来的商业元素。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主任岑江龙介绍,村民一致决定,不论办赛规模如何扩大,新赛季不接受任何场上赞助和广告。
但值得借鉴的是,借助“村BA”这一IP,村集体入股参与投建了“村BA”主题茶饮店,结合黔东南特色和“村BA”元素,以及台江县当地美食特产打造了9种不同口味的奶茶。
其中产品也具有丰富的当地元素。据奶茶店工作人员透露,卖得最好的是一款叫做高山流水的微醺奶茶,里面有当地人自己酿的甜米酒,然后加一点奶茶,更加贴近年轻人。
而“村BA”与“村超”在带动当地经济上有一共同点,就是激活了摊位经济。据了解,在“村BA深山集市”,120个小摊位不仅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还让游客和球迷品尝到了当地的美食。
岑江龙透露:“我们围绕‘村BA+’文旅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非遗集市摊位和固定资产出租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16万元。”
榕江县也是如此,“村超”爆火之后,当地政府在“村超”赛事期间打造“村超美食小吃一条街”, 规划2000余个免费摊位,有序引导当地群众在体育馆周边摆摊经营,为“村超”观赛群众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赛事周边销售等服务,推动榕江城镇夜间经济快速发展,让“地摊经济”成为拉动灵活就业的新引擎。
带来哪些启示?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村BA”和“村超”是乡村振兴的具体表现,同时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文化振兴的内容。“村BA”和“村超”充分说明了城市追求的农村也有新追求,国际上的时尚,乡村里条件成熟后也可以时尚起来。
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火热的“村字头”联赛都在追求摆脱商业化。
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昭也表示,台江县坚持保留台盘村每年“六月六”吃新节的原有特色,保持传统乡村篮球赛事规则,球队均来自贵州省各地及全国各地以村、社区为单位组队的“村球队”,现场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不搞商业化,确保赛事“村味十足”。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认为:“资本一旦介入,就会考虑投入产出的问题。作为非观赏性赛事,就是要靠规模吸引赞助,久而久之会影响纯粹性。不过,在不影响赛事纯粹性的同时,赛事周边可以进行投资考虑,例如旅游、周边产品等。”
不过,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认为,“村超”“村BA”在贵州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村超”及“村BA”给我国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多启发。首先是城市活动的乾坤大挪移,打破传统观念,体育赛事举办场所有创新。体育赛事在传统的农村环境中展开,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热潮,“村超”“村BA”的创新做法容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其次是当地资源的充分挖掘,产业整合升级,借船出海。“村超”“村BA”等赛事,具有娱乐功能,具备产业经济的特征,加上把国际赛事的名号带到乡村活动上,容易被广泛传播。记者注意到,“村超”就已经走出国门,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生根发芽。
最后是以赛事激活乡村经济,带动县域经济。赛事活动不是一个村的问题,是整县设计,榕江县、台江县以赛事作为吸引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把少数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农产品、特色景点等整体盘活,带动了全县的经济。
可以看到,“村字头”联赛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广东、宁夏、新疆、内蒙古、山东等地。在闽南地区,晋江市的村级篮球联赛就已经举办了14届。而在不同地区,他们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路径。
如宁夏,其首届农民篮球邀请赛冠、亚、季军的奖品,分别是奖励价值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宁夏名优特产滩羊、葡萄酒和中宁枸杞。
实际上,在“村BA”赛事IP的带动下,赛事对体育产业的牵引作用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关于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组织开展体育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就曾提到,积极促进体育休闲消费,发展体育赛事经济。
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赛事的拉动作用。
在2023年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总结交流会议上,7个城市分享的相关经验中,均提到了赛事的拉动作用。比如,成都市坚持以赛事经济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先后举办世乒赛、大运会等。秦皇岛则突出帆船特色,承办国家级赛事,组织系列帆船赛事。
体育赛事的引擎,将在更多的地区响起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