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长江之源(点赞新时代)

本报记者 徐驭尧
图片
仁青加措(左一)和队员在长江源巡护交流。 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清晨,仁青加措早早出发,又踏上了一天的巡护路。作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玛曲乡长江源环保志愿队的队长,守护冰川和荒原,是仁青加措最重要的工作。
玛曲乡面积大,辖区内的姜根迪如冰川是长江的源头之一。仁青加措所在的玛曲乡长江源环保志愿队,是一支由牧民组成的环保队伍。用脚步丈量长江源冰川,守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是他们的选择。
广袤的地域让巡护变得困难,很多地方手机信号弱,对讲机成为队员们重要的通信工具。
去年,仁青加措正常巡护时,突然,对讲机内传来了呼叫声:“大家注意,发现穿越的车辆,正向保护区内部驶去。”
“这边有车辆经过的痕迹”“我这里看到远处有车影”……大家不断通过对讲机沟通。很快,车辆被定位,队员们最终在一处山坡堵住了多辆皮卡车。
原来这是一群自驾游客。沟通后,仁青加措和队员们带游客回到了乡里。“每年,很多自驾游客慕名而来,但这种行为对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影响无法估量,我们尽可能阻拦并劝返。”仁青加措说。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冰川,环保志愿队的成员越来越多,防护网也越织越密。
打开手机,玛曲乡党委书记次旺卓玛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微信群,足足500个群成员。“这还不是全部的志愿队队员。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巡逻的心得,每天群聊都很热闹。一旦群里有空位,总有人立马加入。”次旺卓玛说,“现在,登记的志愿者已达800余人,仅有600多户居民的玛曲乡基本‘户户有志愿者’。”
加入志愿者队伍,并不是轻松的选择。冬天,队员们多乘坐皮卡车出行巡护。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和风雪,是巡护路上最常见的困难;而在天气较暖时,随时可能遇到洪水或者塌陷,威胁着巡护队员们的安全。
有一次,仁青加措和队员们一起驾车外出,行驶到河边时,仁青加措所在的车辆因为下方泥土松软,一下陷进河里。湍急的水流让车子不受控制,被冲得距离河岸越来越远,车厢里的水也渐渐漫过了大家的膝盖。
“先爬到车顶!”仁青加措当机立断。
同行的其他人立即展开救援,将绳子依次绑在身上,排成一列,走近河水中车辆被困处。随后他们用绳子将被困队员捆住,一点点拽回岸边,直到所有人都脱险。
其国也是志愿队的一员。每隔几天,他都要前往自己经常巡护的区域查看,拾取河道中、旷野里的垃圾,然后带到县里分类处理。
“我们希望水源地的异物能更少一点。”其国感慨,“保护冰川,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呀!”
如今,仁青加措和其国在巡护时遇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让他们十分欣慰:“这就是生态变好的证明。”
保护野生动物也成为志愿队队员工作的一部分。藏羚羊、藏原羚……一旦遇到动物受伤,仁青加措等人会为它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
回到家里,仁青加措总是告诉儿子:“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也将世世代代保护好这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