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IPO一边内斗!方舟云康通过上市聆讯,“线上卖药”生意还好做吗?

图片
“中国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方舟云康”)通过上市聆讯,公司将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细数方舟云康的IPO历程可谓“坎坷”,公司曾于2022年11月、2023年6月两次冲击IPO未果,而在一次次递表过程中还夹杂着管理层内斗、频繁对簿公堂事件。
招股书显示,按2023年月活跃用户计,公司为中国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虽然方舟云康多次强调其为“中国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但从收入结构来看,方舟云康仍依赖“线上卖药”。2021年至2023年,综合医疗服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0.9%、39.4%、40.4%;线上零售药店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7.5%、56.8%、53.3%;定制化内容及营销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6%、2.7%、3.6%。
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虽然营收连年上涨,但却“增收不增利”,2021年亏损3.04亿元,2022年扩大至3.83亿元,2023年有所收窄,为1.97亿元,三年下来累计亏损近9亿元。
管理层内斗、尚未扭亏的方舟云康,上市后能不能做好这门生意?
昔日合作伙伴最终对簿公堂
方舟云康的IPO历程伴随着管理层无休止的“内斗”。
在招股书中,方舟云康多次提及“破坏生产经营事件”。整个故事要从2007年讲起,当时的方舟云康名为“方舟健客”,由苏展于2007年7月创立,2009年“健客网”成立,2010年,健客网开始经营网上药店业务。“健客网”是最早在网上出售药品的平台之一,曾被称为是“医疗界的阿里巴巴”。
2011年,谢方敏以股东身份加入广东健客,2015年,谢方敏带来刚从拉手网离职的周峰加入。谢方敏和周峰的到来,打通了健客网的融资关卡,同年,公司收获了第一笔融资。截至2022年,公司总共完成六轮融资,合计约1.83亿美元。2023年1月D+轮融资交易后,方舟云康的估值达到了14亿美元。
但现实并非童话,故事有一个好开始,却未能有一个好结尾。昔日合作伙伴最终走到对簿公堂。
随着公司发展扩张,谢方敏与周峰在广东健客逐渐掌握了话语权,地位超过了创始人苏展。在一次架构调整后,谢方敏、周峰手下的Yunyi Inc.的持股比例达到35%,超过苏展、马昊志合计持有的28%。
2019年,双方矛盾激化。方舟云康在招股书中描述,“Yunyi Inc.方面发现苏展、马昊志涉及与某一方有关的一系列交易,其中大部分发生于2019年1月至6月期间,而交易公司由马昊志的亲戚、苏展长期业务伙伴成立并拥有,但彼等的关系并未披露。Yunyi Inc.的其他董事认为,此类交易涉及利益冲突,要求苏展、马昊志立即终止该行为。”
2019年7月24日,苏展、马昊志带领一群人员强行进入位于广州市科学城科汇四街四号、六号的初始外商独资企业及广州云医的办公室,并限制员工进出办公室,同时闯入了谢方敏办公室,并以武力带走大量物品。
2019年7月31日,Yunyi Inc.的其他股东一致通过决议案,免除苏展、马昊志的董事职务。广东省公安厅进行调查后,马昊志及另外两名被告于2019年10月被逮捕,并被控以破坏生产经营罪。苏展于2020年12月14日因相同罪名被逮捕。2021年6月23日,苏展获取保候审。2023年7月19日,苏展于一审中被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判处罪名成立。
招股书中指出,为避免破坏生产经营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到重组前集团业务及管理的潜在不稳定性,谢方敏、周峰及Yunyi Inc.的其他股东于2019年9月设立了方舟云康。
而苏展与谢方敏之间的官司仍在持续,苏展数次状告谢方敏及关联公司,案由涉及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等。
三年亏损近9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方舟云康仍依赖“线上卖药”。2021年至2023年,综合医疗服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0.9%、39.4%、40.4%;在线零售药店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7.5%、56.8%、53.3%;定制化内容及营销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6%、2.7%、3.6%。
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虽然营收连年上涨,但却“增收不增利”,2021年亏损3.04亿元,2022年扩大至3.83亿元,2023年有所收窄,为1.97亿元,三年下来累计亏损近9亿元。
方舟云康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推动服务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支持未来扩张奠定基础,而产生大量销售成本及经营开支。为实现扩张,公司连年“烧钱”,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5.39亿元、18.24亿元和19.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前获得多轮融资,但方舟云康此次在招股书中指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投资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约95.9%。”
账上“存粮”不多了,这或许也是方舟云康急于上市的原因。
“尽管我们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我们预期于2024年将继续录得亏损,主要由于我们预期于2024年授出现有股份奖励计划下全部剩余受限制股份单位,导致以股权结算并以股份为基础的交易大幅增加。我们未来的盈利能力并不确定,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方舟云康坦言。
曾在多家医药电商头部企业任职的广州海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瑜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道,从方舟云康的营收结构来看,互联网药品零售目前仍是其主要的创收业务。虽然从市场趋势来看,线上销售药品具有便民化和数字化营销的趋势,是符合国内大市场的需求的。但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如严格的监管政策、高要求的专业化服务,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都使得线上卖药并非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特别是与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相比,方舟云康在物流、供应链、资金成本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这些挑战也成了方舟云康转型的原因,对此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方舟云康正在由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平台转型为线上慢性病管理平台。这一转型是基于慢性病药品定价较低、医保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作用增大等市场特性所决定的。慢性病管理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具有治疗周期长、用户粘性高等特点,这一赛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
据《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55岁至64岁、6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和62.3%。“我非常看好慢病管理赛道。”七弦琴(上海)医学工程公司首席架构师周树然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研究机构预测,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这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高度重视。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的高速发展也能够侧面说明,慢病管理的黄金增长期到来,这也符合国家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趋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