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革命遗址517处 在册烈士4969名

图片
图片
  罗晓梅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介绍海陆丰革命故事。 通讯员供图
  编者按  
  为宣传各行各业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展现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五种力量”作用的良好形象,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今年将组织开展两期“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首期活动分别前往汕尾、东莞、深圳三个城市。
  近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活动正式启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学君出席启动仪式并为媒体采风团授旗。
  张学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五年来,深入落实“1+1+12”工作布局,实施“五项工程”,发挥“五种力量”,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大发展”,率先在全国探索适应性培训、创业创新大赛、应急救助、星级示范创建、“强镇带村”工程等广东经验,“广东军创”成为全国闪亮名片、应急救助基金成为全国特色品牌,思想政治引领在全国开篇破题,退役军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张学君指出,采风行活动开展以来,各大媒体深入基层一线,挖掘先进典型,去体验、观察、倾听最真实、最真切的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经历,并对基层典型经验做法、军地双拥共建成果、退役军人先进事迹等进行全媒体、多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采风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激励退役军人敢担当勇作为
  汕尾是革命老区,现有革命遗址517处,在册烈士4969名。6月6日,采风团走进汕尾市,南都记者了解到,汕尾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营造尊军崇军浓厚社会氛围,激励退役军人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整理家底 对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拉网式”普查
  红色,是汕尾最鲜艳的底色。近年来,汕尾全面整理红色家底,对全市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辖区现有革命遗址多达5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在册烈士4969名。依托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资源,汕尾这块红色土地尽显勃勃生机。
  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烈士的故乡,是全国农民运动发源地、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走进海丰这片红色土地,放眼望去,目及之处,皆是革命的红色历史印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之一。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顾问罗晓梅从2000年起便为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进行讲解。她表示,近年来,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持续挖掘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弘扬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通过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向游客介绍海陆丰的革命故事和历史意义,促进红色旅游繁荣发展,让革命历史遗址焕发新的生机。
  据悉,红宫红场旧址获得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诸多国字号殊荣。
  年轻小伙叶文斌是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他声情并茂地讲述海陆丰地区革命先烈彭湃、杨其珊、彭桂、郑振芬、陈舜仪、林道文等人的故事。
  据介绍,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于2016年1月28日完成布展并落成开馆,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的参观团体和烈士亲属团体500多个,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展馆展陈内容,海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专家团队和纪念馆人员,前往全国各地收集整理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2020年春,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以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国画油画、沙盘、场景还原、雕塑、AR互动多媒体声光电等多种展现方式,再现了海丰众多革命先烈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光荣一生。
  据悉,2023年以来,汕尾市建立“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6个,开展党性培养教育、红色故事等宣讲活动共9场;建立7个“老兵工作室”,邀请27名老兵加入;召开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22场,开展直播带岗8场,累计帮助1795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8场,参加人数728人;充分发挥全市9处国防教育基地、2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宣传教育功能,建设双拥主题公园4处、户外双拥宣传栏(牌)30多处、双拥共建示范街2处,营造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实际行动 退役军人为革命老区名片添光彩
  汕尾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积极营造尊军崇军浓厚社会氛围,激励退役军人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东省汕尾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高级工程师王晓怀身材娇小,面容清秀,却常年与火灾废墟“打交道”,和灰烬“做较量”。“一日为兵,终身为战士。”退役军人王晓怀心中始终铭记这句话,她参与重大火灾事故调查500多起,不分昼夜探寻火灾事故原因,并首创逻辑录像记录方式,运用现场痕迹还原火灾蔓延全过程。
  王晓怀工作出色,先后立个人三等功5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消防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消防部队‘清剿火患’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等称号,展现了退役军人巾帼力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新时代年轻退役女兵陈丽宛现任汕尾市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办公室主任,坚持用实际行动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引导和鼓励贫困户摆脱困境。2022年3月,她被授予汕尾市城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脱下军装,不改军人本色。在汕尾,一批批退役军人再立新功的故事不胜枚举。因公致残退役的陈财杰便是其中代表。在部队曾荣获“优秀班结对子”“优秀义务兵”“五公里武装越野赛第二名”等荣誉;2007年退役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的他,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储备白手起家,开创“汽配人生”,开拓了一条伤残军人自谋职业的创业之路。  
  采写:南都记者 杨伽 通讯员 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