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新城:建设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未来之城

图片
智能网联出租以临港主城区为核心,围绕居民社区、高校、地铁站、景区等区域,满足各类出行需求。
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网联公交、智能重卡,“未来出行”场景在这里成为生活日常;滴水湖金融湾已吸引近700家金融企业落地,其标志性建筑“荣耀之环”将于年底完工,50米高空俯瞰滴水湖的独特体验有望成为临港观光首站;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耀雪冰雪世界今年将对外迎客,集合专业雪道、雪上娱乐、赛事级冰场等丰富内容……
南汇新城是临港新片区主城区。揭牌成立近5年来,临港新片区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媒体看新城”系列发布会南汇新城专场获悉,南汇新城充分把握临港新片区和浦东引领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不断深化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着力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城市风貌,全力建设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未来之城”。
“未来汽车城”崛起,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在南汇新城,用手机小程序呼叫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往返临港大道地铁站、临港中心、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天文馆等点位,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下月起,临港主城区到浦东机场的高快速路场景测试将开通试点,无人驾驶专线出租车智慧接驳将投入使用。
发挥制度优势、科技优势、场景优势和产业优势,南汇新城正全力打造“未来汽车城”。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投入智能出租107辆,累计订单量8.3万单、里程220.9万公里;投入智能公交25辆,开设通勤、高校、医疗、旅游等8条定制班线,累计完成订单3.4万单、运营里程25.4万公里;投入智能重卡104辆,开展东海大桥和常规开放道路的测试应用,累计里程597万公里,完成26.7万个标准箱的自动驾驶转运。
图片
智能新能源汽车正是南汇新城“6+2”前沿产业体系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南汇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4333亿元,同比增长22.5%,约占全市的11%。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近3000亿元,特斯拉、上汽两大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带来极大的集聚效应。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李向聪介绍,南汇新城正聚焦汽车软件、汽车电子、汽车芯片等建设智能汽车生态城。以链主为抓手,将重点服务好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核心供应商落地,加快上汽临港基地全球标杆电动工厂的扩能建设和新品导入,做大中科创达国内首个舱驾一体的滴水OS操作系统,加快宁德时代滑板底盘研制项目量产。
围绕人工智能(AI)产业,南汇新城打造“滴水湖AI创新港”,前瞻布局智能穿戴、机器人、智算、自动驾驶、软件等。自去年8月至今,已导入宁德时代智能、中科创达、商汤绝影、兰桂骐等前沿产业重点企业60余家,吸引相关产业人才超3000人。此外,还将打造具有临港特色的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模法工场”,导入智算芯片设计、数据服务、通用及垂直领域大模型、软件信息、算力等领域企业。算力方面,已布局包含三大运营商、商汤科技、有孚网络等8个算力中心,总体算力规模领先,智算比例高,可调度算力约3EFLOPS,占上海总体算力比例约20%。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打造都市文旅新样板
硬核产业不断聚力,南汇新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才集聚“磁石效应”愈发强劲。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累计引进人才8.81万人,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人。今年以来,累计引进人才2.11万人,同比增长51.54%。
坚持适度超前理念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南汇新城加速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率达100%,基础教育学校已布局75所(含校区),到“十四五”末将建成百所基础教育学校。已建成营业商业面积112万平方米,新增临港演艺中心、朵云书院、临港足球综合运动中心等文体设施。
坐拥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头部景区IP,数据显示,2023年,临港新片区旅游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36%;接待游客987.01万人次,同比增长89%。“十四五”末,临港新片区年接待游客数将达到1500万人次,有望成为上海千万级旅游流量的入口之一。
“未来两年,我们将以耀雪冰雪世界、海昌海洋公园、上海天文馆101文旅集聚区为核心区域,积极创建都市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商旅处四级调研员张晓燕介绍,将制订《临港新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都市度假新兴业态,打造具有临港特色的都市文旅新样板。     
  作者:周渊
文:本报记者 周渊图:邢千里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