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前瞻:强基多了张“通行证” 本科多了批“潜力股”

2024高招前瞻:升学“立交桥”车道更宽机会更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2024年广东高考已经落幕。然而,“大考”并未结束。接下来,考生将进入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等环节——此阶段,选择或许比努力更关键。而相比2023年,2024年的高考招生可谓变化不小。那么,今年高招有何新意?哪些双向奔赴的新路径、新机会值得考生把握?
强基“破格入围”
“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一考定终身”,这样的高考模式逐渐成为过去时。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正着力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模式,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春季高考……如今,多元化的人才选拔体系正在形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通过不同的赛道进入高校深造。与国家之需、时代之变相适应,“人才立交桥”逐步构建起来。
相比于2023年,今年的综评选拔方面,部分高校在招生专业上有所扩展。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新增了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两个专业,取消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增加了三个招生专业,分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基础数学)和管理科学。南方科技大学新增了物理学以及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更多对接重大战略需求、贴近前沿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热门专业加入综评招生,无疑会使学子在权衡升学通道时有更多考量选项。
在强基计划方面,今年更迎来了一个大变化——“破格入围”。多所高校为成绩优异的考生开辟新路径:考生数学或是学校指定科目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可直接破格入围、放宽入围倍数或满足第一志愿入围。例如,中山大学就明确,报考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且已确认报考的学生,如单科成绩符合新高考省份数学超过140分或物理100分、传统高考省份理综超过280分的要求,可破格入围考核。中南大学也规定,第一专业志愿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且高考数学单科成绩达到145分的考生,可不受名额限制直接入围。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都引进了“单科破格”新模式,尽管要求略有差异,但多集中于数学这个科目。
这种模式的创新,与此前单科数学成绩加权入围相似,都将进一步凸显数学科目的优势。不同于竞赛成绩破格录取,该模式更有利于高考考生。对于数学单科成绩出色的考生而言,这几乎相当于拥有了一张“通行证”。与此同时,“单科破格”政策的实施,对理工类人才的选拔更加“不拘一格”,对我国高校人才选拔作出了一次重要的探索。
高校“上新”“焕新”
2024年,广东还添多所“新高校”,包括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深圳理工大学、肇庆医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以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的佛山大学。一批高校“上新”或者“焕新升级”,既为广东的科技创新、科教融汇提供长远助力,也将直接给今年的考生带来更多选择。
新设立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位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该区域汇聚了诸多国家级科研设施,同时也是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聚集地。本科开设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深圳理工大学则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试图在学科交叉领域走出一条新路。首批设立七个学科交叉学院,包括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与深圳“20+8”产业集群相向而行,瞄准大湾区建设急需的人才供给。
另一所令人瞩目的高校就是继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之后“升本”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本科的属性,要求学校更加聚焦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教育。“未来本科职教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培养,学生不仅仅知道我该怎么做,更应该从理论上、从知识体系上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广轻大教务部教师张宝昌说。
佛山大学和肇庆医学院则是“破茧成蝶”的两所高校。长期以来,这两所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获批更名和升级,综合实力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这些“上新”“焕新”的大学,无不与新质生产力同频、与大湾区发展共振,这也正是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考虑的重要维度。这些院校在今年高招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