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兴产业 发挥优势促增收——特色产业模式激发南宁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图片
在横州市校椅镇石井村中华茉莉园,花农穿梭在花田中采收茉莉花。记者 叶子榕 摄
盛夏时节,横州市漫山遍野的茉莉花长势喜人,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许多游客拿起手机与鲜花合影,留下夏天的美好回忆。
横州市有着“中国茉莉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市围绕“花山水瀑”主题,依托中华茉莉园、茉莉极萃园、南山白毛茶圣种生态茶博园等景区景点,重点推出茉莉花文化旅游等多条“非遗+旅游”精品路线,融入当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持续提升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
此外,围绕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技艺等非遗元素,横州市通过企业化经营、文化活动、文创产品、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打造“非遗+企业”“非遗+活动”“非遗+文创”“非遗+旅游”,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的活力和魅力。今年1—5月,横州市以非遗特色产业茉莉花茶类为主的电商产品零售额达4.82亿元,占全国茉莉花茶类的26%;该市接待旅游人数202.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36亿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以来,南宁市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筑牢农村经济基础、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在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当地立足本土资源优势,依托本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桑蚕和光伏特色产业,全面写好乡村振兴“产业”文章,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江村有着上百年种桑养蚕的传统,近年来通过打造三江桑蚕产业园,实施“叶养蚕、枝作肥、肥育桑”特色农业产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利用产业园23栋大蚕房,该村实施“特色产业+光伏”抱团发展模式,建设蚕光互补2.747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将光伏收益分配至全镇22个村(社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资产、资金再整合、再利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目前,桑蚕和光伏特色产业每年为三江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27.8万元。
今年以来,南宁市各地还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粮食、林木、水果、蔬菜、生猪、糖料蔗为主和以茉莉花(茶)、家禽、桑蚕、牛羊、水产、中药材为辅的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目前,南宁市正推动上林县金马现代鳗鱼产业园项目、西乡塘区金渔现代渔业项目、武鸣区桃花岛二期等一批项目及时完工投产,同时加快推进2024年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储备工作,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推进产业强镇建设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记者 胡光磊 通讯员 张林忠 实习生 罗婕)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符蔚
(作者:胡光磊 张林忠 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