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户外遭遇雷暴天气不要奔跑

6 月 13 日,锦州北站有人遭遇雷击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后,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搜。近日,我市雷暴天气频发,大连多位博主发布了树木遭遇雷击的视频。雷暴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在户外遭遇雷暴天气应如何避险?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锦州市民遭雷击视频上热搜
近日,一段锦州北站两人撑伞被雷电击中倒地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两人打雨伞行走在广场上,一道强光之后,雷电击中雨伞,现场火花四溅,两人瞬间倒地。视频发布后,立即上了多个网络平台的热搜。
据央视新闻消息,事发后两人被紧急送医,目前没有生命危险。辽宁锦州太和区应急管理局发布通报,6 月 13 日 19 时 15 分,锦州北站广场,接站群众孙某某(男,30 岁)被雷电击中。事件发生后,孙某某被紧急送医,目前正在住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另一名同行者李某被孙某某撞倒,仅表皮擦伤。
图片
近期我市雷暴天气频发
记者了解到,近一段时间,我市频繁遭遇雷暴天气。6 月 11 日夜间至 12 日凌晨、6 月 13 日夜间至 14 日凌晨,我市近海、沿岸及内陆地区均出现雷暴大风和雷电天气。雷暴大风、雷电天气是如何形成的?记者采访了大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军。
据了解,雷暴的出现与雷雨云有关,而雷雨云是在强烈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在强烈对流的作用下,大气中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不同极性的电荷区之间的电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即雷电(闪电)。
梁军介绍,6 月 13 日夜间至 14 日凌晨雷暴大风、雷电天气,是因为东北冷涡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雷暴大风、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而大连春、秋两季为雷暴天气高发期。
我市曾发生雷电灾害
当闪电打到人和物上并发生经济损失时,就属于雷电灾害。近期,我市雷暴天气频发,曾发生树木遭雷击的情况。一位大连博主发抖音称,6 月 13 日,河边长了几十年的大树遭遇雷击,树木毁伤严重,现场狼藉一片 …… 此外,还有其他大连博主发布了树木遭遇雷击的视频。
此前,我市也曾发生雷击打人和物的情况。2014 年 7 月 16 日,小傅家庄知名景点"骆驼石"遭到雷击:"骆驼头"被削掉,驼峰处原本只有一米深的裂缝硬生生被劈开两米多。
2017 年 4 月 24 日上午,大连气象主播刘晓东在户外进行气象报道时,突然遭遇雷击,幸好只是手臂发麻,并无大碍。
户外遭遇雷暴不要使用手机
市民如果在户外遇到雷暴天气应如何避险?对此专家表示,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树木、金属构筑物等物体时,会在击中物体上产生很高的电压,人如果接触这些物体时,会遭受电击。另外,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物体泄放到大地。如果人就在雷击物附近,同样会遭受电击。
因此市民在户外遭遇雷暴天气,应尽量远离小山、小丘或隆起的小道,不要在海边、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不要靠近高压电线、路灯、广告牌等,也不能躲在公园里凉亭等简易建筑物内,也不要在大树下躲避。同时,不要使用手机,在空旷地带不要打伞。如果实在无处可躲,不要大跨步行走,也不要奔跑,可以蹲下身体,双脚并拢,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
驾车时如果被雷电击中,不要轻易下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车内躲避时,要注意关掉引擎、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