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网友认亲手握女子照片烈士失败,复旦专家团队称DNA比对结果不匹配

今年4月,一张被烈士紧握82年的年轻女子照片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为了帮助烈士后人寻亲,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联合纵览新闻等全国多家媒体,为82年前怀抱照片的烈士寻亲。 6月14日,记者就烈士身份认定等有关工作,向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了解了最新进展。
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网友声称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轻女子均是她的亲人,他们把这名网友亲属的DNA样本同烈士遗骸DNA进行了提取和比对,但比对结果并不匹配,并不符合预期的亲缘关系。
图片
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还对沧州市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掘的90箱遗骸进行了体质鉴定研究,体质鉴定结果表明,肃宁雪村出土遗骸有多个个体混合的情况。经统计,肃宁雪村出土遗骸的最小个体数为101例。
“在这些遗骸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弹痕、弹孔,有4例个体出现了粉碎性骨折,在这之中还有1例个体有子弹穿过的痕迹,造成股骨骨干上半部分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我猜测是被重机枪等威力较大的武器打到了骨头上,瞬间导致的粉碎性骨折。”文少卿表示,战斗的惨烈突破了他们的想象,实验室的同学们在鉴定过程中看到这些带有创伤的遗骸,心情十分沉重。
令文少卿惊讶的是,在这101例个体中,有10例女性或疑似女性的个体,还有4例婴儿期(0-2岁)个体,4例幼儿期(3-6岁)个体。“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烈士墓中鉴别出女性及婴幼儿个体,在之前的发掘工作中从未见到过。”文少卿说。
为什么会在雪村烈士出土遗骸中发现女性和婴幼儿个体?文少卿给出了两种猜测:一种是部队机关的家属没来得及转移,一起突围遇难;另一种则是为了避免日军屠村,烈士们带着老百姓进行突围遇难。“最有画面感的是,我们在一箱遗骸中发现了两三个烈士和5个小孩,我们猜测很可能是几个战士带着一群小孩一起突围,最后全部牺牲,这画面非常悲壮。但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根据我们的最终鉴定结果进行判断。”文少卿说。
据文少卿介绍,接下来,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将继续对肃宁雪村出土遗骸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烈士颅面复原工作,复原烈士容貌,同时通过DNA、同位素等信息,为烈士寻亲提供可能的地理来源,推测烈士当时的生活状态、营养状态等,帮助肃宁烈士们“回家”。
图片
据本报此前报道,4月26日,有位名叫@雪舞飞扬@、IP定位显示为山西的网友发帖称,河北肃宁县发掘出的手握年轻女子照片的烈士、包括照片中的年轻女子均是其亲人。该网友表示,她的父亲4月26日看到照片之后就激动地说,照片上的人以及牺牲烈士的信息很像是他的大爷。“烈士基本信息跟我父亲的失联大爷信息基本一致,他当年出门做裁缝,后来从怀来县写信回来跟家里说在部队当兵了,之后失去了音信。离开家乡的时候,从家里带走了6枚铜钱,这方面已经跟河北那边核实确实有这个遗物。从这一刻开始,我们便积极联系各方面,希望能够尽快确定烈士身份。”
该网友说,烈士手中握着的年轻女子照片是其父亲大爷的二妹,照片是在她15岁左右时拍的,但很可惜她在19岁左右因病离世。“他们兄弟姐妹中唯一仍在世的是1933年出生的四妹,四姑奶奶目前因为年龄大了,已经认不清人,只能等待后续做DNA检测。”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